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最近互聯網大廠都在裁員?對普通程序員有什么啟示?

        最近互聯網大廠都在裁員?對普通程序員有什么啟示?

        發布人:編碼之外 時間:2022-05-15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我一直發現有個挺核心的問題,很多程序員不明白自己的錢到底是怎么賺的。

        這個原因,可能很大的源于程序員們,可能過多的關注工作以及技術問題,而比較少的去思考一些其他領域。

        就比如說,我認為程序員高薪的原因,其實是趕上了風口。互聯網依靠資本和壟斷,賺快錢,而程序員們恰巧趕上了這波東風。

        但是我發現,同樣的也有很多程序員,認為自己賺錢多就是自己能力強。

        不僅僅是程序員,可能人皆如此。

        前幾天,一個鄰居說,以后的孩子還能趕上風口嗎?我說我持悲觀態度,我覺得未來風口的空間應該會縮小。

        這個也很容易理解,這個是資本發展的本質問題。當基礎科學沒有突破、那么創新的空間會越來越少。用熊彼特的說法,資本需要創新。

        創新空間少了,職位也會減少。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應該算是個常識吧。

        在大勢之下,個體的能力其實是有限的。我不太相信人定勝天,我的看法一直是:運氣大于一切,但是不努力就很難有運氣了。

        所以,認為個體能力能完全超越經濟規律的,這種卷王,期待未來讀到您的大作吧。

        那么,還會有一些小伙子跟我說什么工業革命時期汽車取代馬車創造更多崗位故事。

        拜托你,工業革命會一直持續嗎?

        昨天,有人問,去哪個公司合適。他拿了個大廠offer,又拿了個小廠offer。大廠非技術崗,小廠是技術崗。

        他希望做技術,因為他覺得有技術就能賺錢。

        在我看來,這個就有點切題了。

        簡單說,很多程序員認為:有技術就能賺錢。

        這個好像我在18年的時候,也就是4年前,我就給大家說過:賺錢的本質,是供需定律。

        也就是說,賺錢的本質是:市場有需要、并且你的技能是稀缺的。

        就好像當年做ABAP或者SAP的一些人,隨便混兩年跳個大企業,年薪百萬很輕松。

        但是這兩年做SAP的開始少了,有些人的經濟就縮水了。

        我認識的幾個外企資深顧問,有的都轉行開便利店了。

        好了,大方向上,我認為要認識幾個事實:

        1、賺錢的本質,要從經濟規律上來看,不要單純的從技術層面看。

        2、不要過度的迷信個人能力,有些時候真的只是運氣機遇。例如我認識的學物理化學的博士,年薪也就30萬多,在大學當老師的更低一些。

        那你說拼智商拼學歷,這些博士不如你嗎?哪來的信心自以為自己是精英呢?因為一個月幾萬的房貸嗎?

        3、不要飄,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的事實,才有機會更容易的對抗焦慮。

        如果每天都一付自以為是的精英范的樣子,那么你被裁的那天,還靠什么維持體面呢?你覺得別人會不會嘲笑你?

        但是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的事實,心態就好了。因為裁員是常態,在未來是很正常的。

        既然都不容易,就多互相幫忙,少一點居高臨下莫名其妙的心態。

        然后再說一些細節問題。

        基于供需定律的思考,可能會延長你的職業生命。

        你首先來思考,社會經濟的發展階段。然后基于這個理論,來思考你們公司在當前行業中的情況。這種思考,是讓你想清楚,你們公司還能支撐多少年,要不要乘早的謀求轉型或者跳個更穩一點的公司。

        在下一步:思考你們公司是依靠什么賺錢的。核心的業務是什么?核心的部門是什么?技術對業務的支撐是什么?這個技術的壽命有多久?可替代性如何?

        如果業務很復雜,是不是應該把業務也摸透呢?因為復雜業務的可取代成本比較高。

        最后一步,才是思考技術。

        除非你的技術不需要依賴公司,否則你應該優先考慮的還是市場的供需定律。

        就比如大數據比較火,有的程序員會認為把hadoop源碼吃透了,肯定能找到工作。

        那這個事兒就有趣了,你覺得35被裁那些是真的因為技術菜嗎?

        我認識個42歲的老IT人,工作了近20年,一直是一線技術人,最近吐槽說找不到工作了,簡歷關都過不去。

        同樣我也認識一些40多的老C++,還在一線寫QT呢。

        你覺得這兩種人,有工作還是沒工作,本質是因為技術嗎?

        除非你的技術已經建立了行業影響了,否則技術價值是不如市場、商務的。你技術好,但是別人就是不找你,為什么呢?你想想呢?

        在一個商業邏輯里,技術真的是最重要的嗎?

        多研究商業可能比你研究技術要靠譜多了。

        因為在一套商業邏輯里面,技術往往只是個成本問題。而復雜的問題,都在此之前。有很多商業模式,實際上沒技術也可以做的。

        例如,賣水果,用微信群也一樣賣,為什么非得做個APP呢?做大了再做APP可以吧?

        真做大了,你一個技術人,你在這整個的商業邏輯里,你的位置是什么呢?你想過嗎?

        以前我說建立職場護城河,實際上這事兒的本質就是那句話:你為什么不上清華呢?是因為你不喜歡嗎?

        如果你還年輕,還能卷,你隨便怎么折騰。因為你自以為豪的技術,其實不一定是你存活在職場中的真正原因。

        如果卷不動了,不如多想想這些問題。

        再說回來上門那兩個40+的案例。

        找不到工作的,是因為確實的年紀問題。而那個還在工作的,是因為最近10年都沒跳槽,公司領導年紀也不小,不會有年齡歧視。實際上這個公司還有個50多的QT程序員。

        這個案例可以思考學習一下。

        我最近幾年,構建了一套資本防御方案。簡單說,把錢分配在了理財、房產、我的公司賬戶上,這樣依靠利息、公司入賬、以及房租來獲取收益。

        同時一邊還積極的拓展渠道。例如我最早開了個公司,后來入股了一個公司,再后來又兼任了一個公司的股東。

        實際上這3個公司,我只有第一個公司是有收益的,但是因為我平常花的錢很少,所以就每個月給自己發一點生活費。這樣我這個公司賬戶上的收益,可以支持我很多年的生活費用。

        從打工到走到自己做一點小生意這一步,可能大多數人都很難做到。但是積極的建立被動收益,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實際上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可以做。

        就例如我最近發現了一個新的項目。有的人在抖音上,做給小孩起名字的服務。

        他一次的收費是199起收,還有豪華版的800多塊錢。

        我看了這個,我就研究他這個軟件,然后我發現這個軟件做的不太好。因為我前些年做過NLP,所以對這塊還是比較熟悉的。我就琢磨我完全可以在做一個,然后找他合作。

        那他為什么會和我合作呢?懂技術的程序員有的是吧?

        所以這里邊還有幾個核心的問題,簡單說如何找到我們之間的利益共同點,如何建立共贏的模式,如何說服他。

        當然了,以上只是舉個例子。我確實研究過這個軟件,但是我并沒有時間來做這個。大家有興趣的可以研究研究,找我合作也可以。(不過也沒這么容易做,起碼得把風水學、八字之類的學學)

        我認識個公司老板,起家的原因,就是做了幾個類似的APP,然后找到了合作商,慢慢發展起來的。

        我很少提商業邏輯,因為這些邏輯背后都有一個規律,而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摸清楚這個規律是非常困難的,死亡的概率非常大。

        簡單說,在我的認識里,完成一個商業計劃的整個過程,想要完成就必須要付出成本。

        對于普通人而言,很多人因為搞不清楚成本和收益的問題,也沒什么技能,因此就跑去找一些只能投錢的活計來做。

        成本有很多:經濟成本、時間成本、感情成本、信任成本等等。而你付出多少成本,有多少概率能獲得多大收益,其實這個就是個小學加減法的問題。

        所以:做一點事情往往只是,你需要提高試錯的機會,你試錯的機會越多,你成功的幾率就越大。那么你的成本有什么?你的收益有什么?你能試錯多少次?你去哪找到市場的切入點?如何完成變現?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關鍵詞: 互聯網大廠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远县| 岐山县| 绥芬河市| 榆社县| 共和县| 合江县| 车险| 济阳县| 谢通门县| 偃师市| 韩城市| 安塞县| 嘉峪关市| 禹城市| 崇明县| 东乌珠穆沁旗| 盘山县| 托克托县| 东光县| 石渠县| 孝昌县| 嵊州市| 台湾省| 揭阳市| 闵行区| 都兰县| 铜鼓县| 黎城县| 巧家县| 博爱县| 武功县| 盱眙县| 腾冲县| 昌邑市| 德钦县| 赤城县| 林西县| 新乡市| 商城县| 大埔县| 神农架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