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芯片金字塔尖的張忠謀
來源:半導體芯聞
張忠謀被臺灣民間稱為「芯片大王」、「半導體教父」。他幾乎一輩子都在和半導體芯片打交道,一直干到87歲才退休。他在伴隨半導體行業同生共長的過程中參透了行業的精髓,既積淀了深謀遠慮的智慧,也煉就了駕馭管理的功力。
張忠謀于1987年在臺灣新竹科學園區創立臺灣積體電路制造公司(Taiwan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TSMC),簡稱臺積電。臺積電的成立催化帶動了臺灣半導體業的興旺。根據2017年的統計數據,臺灣是僅次于美國的全世界第二大半導體產業區。以臺積電為支柱的臺灣半導體產業是臺灣的經濟命脈,而臺積電則被臺灣人稱贊為「護島神山」。2021年,臺灣占據了全球晶圓代工64%的市場份額。
2021年初的數據顯示,臺積電以5,509億美元的市值躋身全球前十大公司,也超越美國英特爾及韓國三星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導體公司。半導體芯片已成為現代數碼化經濟社會離不開的核心產品。臺積電所擁有的全球先進制程技術的芯片,已經成了世界強權都想要掌控的戰略物資。
假如說臺積電是臺灣的一座芯片金字塔,那張忠謀無疑就是站在塔尖上高瞻遠矚的人。
順應天時地利人和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伴隨著強烈的憂患意識,中國臺灣和韓國勵精圖治,發展成了戰后僅有的兩個擺脫貧困進入了發達經濟體行列的新興經濟區域。
1978年,蔣經國接掌臺灣后,重用一批有學識的能臣良將,力圖抓住當時世界科技革命的機遇,發展創新科技升級臺灣的產業。
張忠謀及臺積電的出現也是順應了時代的變遷應運而生。臺灣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和前財政部長李國鼎等一批有遠見卓識的技術官僚看準了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前景。他們慧眼識才,數年間三顧茅廬招募張忠謀。1985年,張忠謀到臺灣接任工業研究院院長一職,并在兩年后在新竹科學園正式創立臺積電。 半導體不光是技術型產業,更是燒錢產業。李國鼎想出公有資本和民營資本合資的方式,幫助張忠謀解決了臺積電的資本問題。
在創辦臺積電的過程中,張忠謀不僅獲得了中國臺灣政府的鼎力支持,還得到了一大批擁有美國背景的世界級技術人才的擁隨,比如臺積電首任首席技術官胡正明是加州伯克利大學教授,胡正明的得意門生梁孟松后來也加盟臺積電,曾在美國德州儀器、惠普工作的研發隊長蔣尚義,后來接任張忠謀出任CEO的蔡力行是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技術核心人物余振華則是美國喬治亞工學院博士。
除此之外,張忠謀還說服好友通用電氣半導體總裁戴克到臺積電擔任總經理。張忠謀和戴克在臺積電成立的第二年通過私人交情將英特爾總裁格魯夫請到臺灣參觀臺積電。在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后,臺積電從英特爾那兒得到了認證和一筆大的訂單。
有了充裕的資本、高端的設備、濟濟的人才的加持,臺積電成立一年后就迅速盈利。
1989年起,隨著大量資訊科技在冷戰結束后從軍用轉向民用,一批有技術和設計能力、但卻沒有生產設備的創業者在美國硅谷雄心勃勃地涌現,其中包括鼎鼎大名的高通。張忠謀很快就把這批年輕人轉化為自己忠實的客戶。幾年之間,臺積電在晶圓代工這個嶄新市場上迅速闖出了一條路。
隨后而來的個人電腦時代把臺積電送上了茁壯成長的快道。當世界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互聯網時代以后,便攜式電腦、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的盛行普及帶動了高端芯片需求的大爆發。張忠謀和他的臺積電正式迎來了屬于自己的輝煌時代。
高屋建瓴筑基開道
張忠謀在創立臺積電之前,就已經是業界頂級的領軍者,在美國任職德州儀器期間曾把他主管的半導體事業帶到世界第一的巔峰位置。雖然當時的臺積電還是初創公司,但張忠謀并不是初出茅廬。時年56歲的他早就是半導體業金字塔尖的風云人物。
經過在世界級大企業德州儀器25年的成功歷練,張忠謀對半導體行業的來龍去脈及未來趨勢已了如指掌,他知道在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如何適時取舍做出新東西,也知道怎么升級換代適應新需求,更懂得怎么找對的工程師設計出對的制程。他從一開始就給臺積電帶來了業界最先進的技術、最優秀的人才和國際大企業卓越的管理經驗。
上個世紀80年代末,美國企業稱霸以CPU為代表的邏輯芯片。雖然邏輯芯片可以將設計和生產環節分開,但以往把芯片設計和生產垂直整合的習慣模式給芯片設計公司的發展造成了瓶頸。置身行業頂層的張忠謀居高臨下地看準了這一契機,獨出機杼地開創了專業晶圓代工的新模式。這種產業鏈分工模式,降低了設計企業以及代工企業的門檻和風險。同時,晶圓代工廠也能專注于可為更多用戶服務的制造業務,將產能供需失衡的風險降到最小。
應該說,臺積電一出生就被注入了世界級一流的成長基因。張忠謀是以世界級的公司標準按照行業最頂端的規格打造臺積電的。
正確的商業模式和頂級的構造框架只是打通了企業營運的一條脈。要把一個初創公司真正打造成世界級企業少不了很多艱辛的基建工作。
臺積電剛創立,張忠謀堅持按英特爾的嚴苛標準,整整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優化改進200多道半導體制程,取得英特爾的認證,并不斷把晶圓代工環節的技藝和服務精進到極致。
張忠謀創立臺積電的前5年,主要的精力都用在確立營運模式、生產制程,還有干部人才上。張忠謀早早就為臺積電確立了核心價值:誠信正直、承諾、創新、客戶信任。為了落實這四大核心理念,身居頂層的張忠謀從公司成立之始就分層授權,數十年如一日,秉持領導者不徇私不越級干涉的原則,形成深植臺積電多年的各司其職、尊重專業功能的內部文化。
臺積電巨大的營業額帶來每天近億美金的采購量。臺積電為了防貪弊,不僅對供應商有一套嚴格的專業認證制度,并且把設計使用、采購、付款三部門完全分開,獨立工作,通過科學數據加上不同權責單位之制衡實現制度性防弊。
臺積電防弊制度另一重要部份是通過合理的薪資養廉,讓掌握采購權力的中高階主管獲得足夠安家立業的待遇,杜絕貪念。
西游東歸與芯片合體成長
張忠謀1931年出生于浙江寧波一個富庶的知識份子家庭,18歲以前都是在中國大陸度過的。他在國內讀完了小學和中學,接受的是傳統的東方教育。因受戰亂的影響,張忠謀隨家人輾轉大半個中國。
1949年,張忠謀從香港赴美國波士頓就讀哈佛大學。他是當時一起進入哈佛校園的1,000多新生中唯一的中國人。自此以后,張忠謀的整個的大學生涯和一半職場生涯都是在西方的美國社會度過。他開始在德州儀器任職的時候也是公司唯一華裔員工。直到現在,他還時常會停留在英語思維的習慣中。應該說,經過美國大學的菁英教育和大公司的職場熏陶,張忠謀身上已經融入了美國的主流文化。
張忠謀只在哈佛讀了一年,但他說這一年「是我一生最難忘、最興奮的一年」。在哈佛,愛好文學的張忠謀閱讀了大量古典英美文學名著。哈佛經常邀請政壇大腕及商界名流等去演講,并與同學們進行互動和辯論。哈佛豐富多彩的教育開闊了他的格局和視野。
一年后,張忠謀轉學到同樣是眾多的世界級大師云集的麻省理工學院。1954年,張忠謀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系碩士學位。隔年,他受聘到波士頓附近的一家電器公司希凡尼亞(Sylvania)半導體部門做工程師,開始了他的職場之路。
1958年,張忠謀和「集成電路之父」——杰克·基爾比(Jack Kilby)同期進入德州儀器工作。他在那里結識了杰克·基爾比,兩人常在一起喝咖啡。他親眼見證了世界上的第一個集成電路在杰克·基爾比的手上誕生。杰克·基爾比在2000年因為這項發明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68年,被認為與杰克·基爾比同時搞出集成電路的另一位大師級人物諾伊斯(Robert Norton Noyce)帶著同事摩爾(Gordon Moore)創辦了英特爾公司,兩人聯手驅動英特爾飛速成長為半導體行業的先鋒企業。張忠謀親身領教了前瞻技術的變革力量。而由張忠謀領軍半導體業務的德州儀器成了英特爾的最強勁對手。
張忠謀曾力排眾議不惜血本地開發出4K內存產品,打敗英特爾的1K產品,成功奪下該領域世界第一的老大位置。此后,張忠謀率領德州儀器主動挑起「價格戰」,以每季10%的降價幅度倒逼產品迭代。張忠謀在德儀期間不斷推出的最新半導體制程成了當時引領產業的風向標,德儀牢牢控制了全球50%以上的市場份額。美國《電子》雜志將張忠謀形容為「掀起全球半導體大戰,讓競爭對手發抖的人」。
他德州儀器一干就是25年,一直做到資深副總裁,是德州儀器僅次于董事長和總裁的第三號人物。在此期間,他曾因卓越的表現被公司送到斯坦福大學完成博士學位。德州儀器給了張忠謀最好的職場歷練和成長平臺,為他以后回臺灣創立臺積電完成了所有的儲備。
1985年,張忠謀從美國回到臺灣擔任工研院院長。時隔36年,張忠謀又重新回歸東方文化的生活環境。回到臺灣以后,張忠謀如魚得水,很快就把他在美國未能實踐的構想做成了實體——臺積電。他把東方人的通達和謀略注入西方人的嚴謹和規范。把東西方智慧的結晶也嵌入了芯片之中。
1987年,張忠謀終于在臺積電開啟了自己矚意已久的芯片代工模式,并把芯片的納米制程一直升級迭代到如今3納米世代。
張忠謀一輩子的職業生涯都是伴隨著集成電路芯片一起成長的。他精彩傳奇的人生經歷也同時記載著芯片的誕生及一步步升級換代的發展進程。
誠信內功造就不敗金身
臺積電之所以能像今天這樣在半導體領域一枝獨秀傲視群雄,離不開張忠謀從創業之始就給臺積電立下的頭條規矩——誠信。正是靠著誠信的內功,張忠謀才能領著臺積電在晶圓代工市場煉就不敗金身,長期占據全球市場的霸主地位。
「臺積電的管理策略是客戶第一,規律、獨立的客戶服務。」
張忠謀在退休后的一次論壇演講中,首次披露他為臺積電擬定的營運策略手稿,提到要滿足客戶需求,在品質、可靠度、應對需求的靈活性、價格、生產周期等各方面優于對手,并協助客戶競爭。
張忠謀開創的晶圓代工服務模式也是一種極其需要以誠信為基礎的模式。為了獲得客戶完全的信任,臺積電放棄設計、生產或銷售自有品牌產品,只專注代工生產由客戶設計的芯片,以此確保臺積電不和客戶形成競爭的關系。這是蘋果(Apple)將iPhone的處理芯片從三星換成臺積電代工的一個重要考慮,也是英特爾可能將其最先進的芯片生產主要托付給臺積電的原因。
付款干脆不拖延、不亂扣款是臺積電供應鏈合作商們對臺積電眾口一詞的贊譽。經過多年的錘煉和打磨,「誠信」已經真正成了臺積電從字面到行動的核心制度和文化。
臺積電每年要付給設備商、材料商上千億的款項,如果每筆款項都延付1至2個月,光是利息1年就可省下很多億,但這樣就會對客戶漸失信用。臺積電建立了一套嚴格的自動化管理的付款流程,保證定時支付所有款項。臺積電把兌現「承諾」看得很重,有一整套嚴防跳****的操作程序。
不難看出,張忠謀和臺積電的內功都是實打實的真功夫。
預言產業大勢
早在2019年,張忠謀就預言臺積電是兵家必爭之地。
新冠病毒疫情帶來的全球芯片荒,再加上地緣政治博弈的壓力引發了歐美各國對芯片供應安全的擔憂:根據美國國會2020年10月的一份報告,世界半導體需求的60%來自中國大陸,而大陸90%以上的芯片依靠外國供應商。
2022年2月4日,美國眾議院通過《2022年美國競爭力法案》(America Competets Act of 2022)提議撥款520億美元投資美國本土半導體產業。僅僅相隔4天,歐盟在2月8日公布《歐洲半導體芯片法案》,計劃撥款430億歐元,以減少在芯片這一戰略領域對亞洲的依賴。 晶圓代工產業的未來格局將會怎樣發展演變?已完全退休的張忠謀還不時會預言大勢。
2021年4月,張忠謀在一場演講上說,中國大陸短期內不是對手,國內的晶圓制造技術落后于臺灣5年以上。臺積電真正的對手是韓國三星,因為韓國和臺灣具有類似的優勢。
張忠謀對美國能否建成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并不看好,他把這稱作是「不可能的任務」。他認為,臺灣生產芯片的成本具有長期競爭力。張忠謀近期還在強調,臺積電會越來越重要,但營運一定要在臺灣。目前芯片缺貨還看不到盡頭,臺積電還在臺灣持續擴廠,歐美日各國也競相邀請臺積電在他們的本土設廠。
不難預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張忠謀精心打造的臺積電依然會像金字塔一般屹立,是臺灣最閃亮矚目的金字招牌。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混頻器相關文章:混頻器原理 離子色譜儀相關文章:離子色譜儀原理 熱保護器相關文章:熱保護器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