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加速更強移動芯片研發,入局RISC-V架構,并有意參與對Arm收購
當前,蘋果已經在 Macbook、iMac 等電腦產品線中開始用自研處理器來替代英特爾的處理器。
關于這個問題,近日,英特爾 CEO 帕特·格爾辛格(Pat Gelsinger)在英特爾投資者會議間隙告訴媒體稱,英特爾要開發出比競爭對手更好的處理器,“我們不得不創造這樣的技術,甚至要讓蘋果都會夸贊說‘這比我自己做得還要好’。”
此外,在該會議上,英特爾還宣布將提高移動芯片研發的優先級,并在 2024 年出貨 Arrow Lake 處理器。該款處理器會是首款采用 Intel 20A 工藝的處理器,采用 GAA 晶體管技術。
據了解,Arrow Lake 處理器的性能對標的是蘋果 MacBook Pro 筆記本。
蘋果最新款 MacBook Pro 搭載的是 M1 Max 處理器,該款處理器發布于 2021 年 10 月,晶體管數量達到 570 億個。要知道,不到一年前的蘋果 M 系列首款芯片 M1,只封裝有 160 億個晶體管。
蘋果 M 系列芯片首次發布于 2020 年 11 月,目前已有 M1、M1 Pro 和 M1 Max 三款芯片。在今年,蘋果預計還會發布 M2 芯片
在蘋果推出 M1 Max 芯片時,格爾辛格曾說道:“我們希望通過創造更好的芯片來贏回蘋果的電腦芯片業務。”
為了打造更好的處理器,英特爾還從蘋果重新招募回前 Mac 系統架構總監杰夫·威爾科克斯(Jeff Wilcox)。據威爾科克斯的社交網站資料顯示,他“領導了所有 Mac 向蘋果自研芯片的過渡”。他在蘋果工作有近 8 年,也曾在 1997 年~2007 年供職英特爾。
據悉,此次威爾科克斯重回英特爾,將擔任英特爾設計工程部的 CTO。
蘋果能夠成功打造出一款優秀的自研芯片,離不開其所采用的芯片架構,即 Arm 架構。蘋果目前的三款芯片,都使用的是 Arm 架構和臺積電 5nm 工藝。
Arm 架構讓 M 系列處理器擁有了兩大特性,即更好的電池壽命和更低的熱量消耗。據蘋果官網了解:“和普通筆記本電腦不同的是,新一代 MacBook Pro 不管是接電源還是用電池,性能發揮上不會有差別。充滿一次電,可在 Xcode 中完成最多達四倍的代碼編譯工作。”而 16 英寸版 MacBook Pro 視頻播放時長最高可達 21 小時。
說起 Arm 架構,其由位于英國的 Arm 公司打造,現在隸屬于軟銀公司。此前軟銀因財務問題,本打算將 Arm 出售給英偉達。英偉達在 2020 年 9 月宣布了收購消息,但最終該交易迫于嚴格的監管審查不得不取消。2022 年 2 月 7 日,英偉達和軟銀宣布終止交易,并說:“盡管雙方做出了真誠的努力,但存在阻礙交易完成的重大監管挑戰。Arm 現在將開始準備首次公開募股(IPO)。”
Arm 的技術可以說是當前計算和數據革命的關鍵所在,已廣泛應用于傳感器、智能手機、超級計算機等之上的超過 2000 億個芯片中,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企業生產的方方面面。
然后,在架構方面,除了 Arm 外,英特爾的 x86 架構也一直被廣泛使用。不過,Arm 架構的優勢正越來越凸顯,除了功耗更好,在性能表現上,也與采用 x86 架構的芯片不遑多讓。可以說,Arm 架構正在逐漸蠶食 x86 架構的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在英偉達與 Arm 的收購終止后,英特爾也表達了收購 Arm 的意愿。
在近日,格爾辛格對媒體說道:“我們不算是 Arm 的大客戶,但也確實有使用 Arm 的技術。而且,未來由于我們芯片代工服務的增長,會加大與 Arm 的合作。因此,如果出現一個財團收購 Arm,我們很樂意參與其中。”其還補充說,“英特爾很愿意看到 Arm 進行 IPO 或被業界組建的財團所擁有。”
最后,英特爾還在近期宣布,將以 Premier 會員級別的身份,加入到全球開放硬件標準組織 RISC-V International,兩者將共同擴展 RISC-V 架構生態系統。同時,英特爾也會助推 RISC-V 架構的商業化,并使其在所有類型芯片,不管是嵌入式內核,還是高性能內核上,都能正常運行。
據了解,RISC-V 架構是一種開放標準指令集架構,始于 2010 年,基于簡化指令集計算機(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RISC)原則。如今,RISC-V 架構正在逐漸發展壯大,未來或許會成為與 x86 架構和 Arm 架構并駕齊驅的第三大芯片架構。
另外,英特爾代工服務(Intel Foundry Services,IFS)客戶解決方案工程副總裁鮑勃布倫南(Bob Brennan),也將加入 RISC-V 董事會和技術指導委員會。他表示,“豐富的開源軟件和硬件生態系統對于加速 RISC-V 的增長至關重要。英特爾很高興支持自由開放的 RISC-V 指令集架構的發展。”
-End-
參考:
https://www.intel.com/content/www/us/en/newsroom/news/intel-technology-roadmaps-milestones.html
https://nvidianews.nvidia.com/news/nvidia-and-softbank-group-announce-termination-of-nvidias-acquisition-of-arm-limited
https://www.electronicsweekly.com/news/business/intel-interested-consortium-buy-arm-2022-02/
https://www.zdnet.com/article/intel-invests-in-open-source-risc-v-processors-with-a-billion-dollars-in-new-chip-foundries/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