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不必以“灰色眼光”看人口老齡化

        不必以“灰色眼光”看人口老齡化

        發布人:中國科學報 時間:2022-02-20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作者 | 張車偉


        人口普查是重要的國情國力調查,是制定經濟發展戰略、公共政策的基礎,對企業發展戰略布局也具有指導作用。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以下簡稱七普)數據顯示,中國人口結構變化面臨出生率下降、老齡少子化等挑戰,這引發了關于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的負面影響的討論。


        在筆者看來,出現的這些現象符合人口發展的一般規律,是中國人口轉變的必然結果;中國的文化傳統、制度優勢和積累的人力與物質基礎等因素,有充分的回旋余地應對這些挑戰。


        人口老齡化有應對之策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基本態勢為65歲及以上人口達1.91億,占比為13.5%,2010年—2020年,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了4.63個百分點,與上個十年相比,上升幅度提高了2.72個百分點。


        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老齡化程度加深是一個基本的趨勢。到2035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將超過20%,因此,今后較長一段時期,人口老齡化也將是我國的基本國情。


        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主要有六項,分別是傳統經濟發展方式難以為繼,潛在經濟增長率下降,產生通貨緊縮壓力,帶來老年人管理新難題,社會保障支出壓力增大,養老服務需求供給不足。


        應對人口老齡化主要有五個對策措施,分別是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實行彈性退休制度;加快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完善老年收入保障體系;繼續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繼續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把養老服務界定為準公共品,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


        勞動力數量下降但質量提升


        從總人口規模發展歷程看,人口增量長期趨勢是逐步下降的。


        七普數據顯示我國總人口為141178萬人,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增加7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與2000年至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0.57%相比,下降0.04個百分點。 


        生育水平決定人口長期增長趨勢,國際上一般認為2.1的總和生育率為更替水平,低于2.1為低生育水平。


        我國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就進入低生育水平時代,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總和生育率為1.22,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總和生育率為1.18,2020年我國總和生育率為1.3。


        國際上將總和生育率低于1.5稱為超低生育率水平,顯然,我國已經進入超低生育率國家行列。


        考慮到三胎放開和鼓勵生育政策的實施,即便按照比七普數據高的總和生育率1.5水平預測,未來總人口增長勢能仍將進一步減弱。中國人口總量峰值在2027年出現,總人口為14.27億左右,此后人口將持續下降,預計2035年降至14.14億。


        七普數據顯示,2020年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規模比2010年下降3162萬人,占比下降6.8個百分點。數量和占比“雙降”的趨勢還將繼續下去,這是我國生育率快速下降的必然結果。


        雖然勞動力數量下降,但質量有所提升。我們建立的模型預測,新進入勞動力市場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將大幅提高,其中,初中以下人口占比預計將從2020年的26%降至2025年的21%,大專以上學歷人口占比將從41%提高到2025年的50%左右。


        從數量上看,我國勞動力供給減少會導致工資提高,加大企業用工成本,但從全社會看,工資提高是更高質量就業的體現。


        站在經濟發展全局看,工資提高也有利于增加消費、拉動內需,從而促進“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形成。


        而勞動力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能提高勞動生產率、激發經濟增長內生動力,進而彌補勞動力數量下降帶來的不利影響。


        人口繼續向城鎮集聚為經濟發展注入動力


        1990年以來我國城鎮化率呈現加速提高的趨勢,城鎮化推進速度主要取決于流動人口規模的大小。


        七普數據顯示,我國流動人口達3.76億人,相比2010年增長近70%,跨省流動人口為12484萬人,比2010年的8858萬人增加了41%。


        流動人口可分為城城遷移和城鄉遷移兩部分,城鄉遷移人口仍為流動人口主體,占比在80%以上,但比重逐年下降,城城遷移人口占比逐年提高。


        遷移人口留居意愿逐步下降,其中城城遷移人口留居意愿高于城鄉遷移人口,這種情況在超大特大城市中尤為明顯。


        我們基于目標導向的城鎮化率預測顯示,“十四五”時期(2022年)將出現城鎮化由快速推進轉向逐步放緩的“拐點”。


        2035年城鎮化率達到75%左右,2035年以后,城鎮化將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平臺期”,城鎮化率的峰值水平將出現在75%-80%之間,我們認為中國城鎮化率的“天花板”水平應該為80%左右。


        城鎮化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人口向城鎮的集聚,不僅會拉動消費需求,還會攤薄創新的成本,增強社會的創新能力。


        人口老齡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是社會進步的體現,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戴著有色眼睛看待老齡化社會的到來。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本報記者崔雪芹整理)


        編輯 | 宗華
        排版 | 志海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pic相關文章:pic是什么


        鎖相環相關文章:鎖相環原理
        鎖相放大器相關文章:鎖相放大器原理


        關鍵詞: 老齡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安县| 蒲江县| 那曲县| 东乡族自治县| 华蓥市| 阳曲县| 义马市| 德阳市| 泸溪县| 桐柏县| 阿鲁科尔沁旗| 澎湖县| 巴林左旗| 精河县| 宜宾市| 白城市| 舒兰市| 彩票| 左云县| 桦川县| 张家口市| 武强县| 新源县| 聂荣县| 广丰县| 交口县| 曲水县| 红安县| 新巴尔虎左旗| 武乡县| 灵山县| 延吉市| 三台县| 闵行区| 都兰县| 土默特左旗| 宕昌县| 通辽市| 平邑县| 宜宾市| 姚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