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華人科學家將CO?直接轉化為固體碳!采用鎵基液態金屬實現室溫下分解CO?,已簽訂大額商業訂單

        華人科學家將CO?直接轉化為固體碳!采用鎵基液態金屬實現室溫下分解CO?,已簽訂大額商業訂單

        發布人:深科技 時間:2022-02-14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我的博士生拿著碳樣本,戴著手套跑進辦公室,高興地對我說『Ken,我想我們成功了!』對于任何研究人員來說,這都是一個值得慶幸的時刻,因為你可以告訴其他人所做的是正確的。特別是,我們已經破解了一個幾十年來一直沒有解決的長期挑戰。」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高級講師蔣建光表示,近日他和團隊采用鎵基液態金屬將 CO? 直接轉化為固體碳,可幫助推進重工業的脫碳。


        1 月 17 日,相關論文以(Direct conversion of CO? to solid carbon by Ga-based liquid metals)為題,發表在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上 [1]。


        「CO? 氣泡就像香檳酒杯中的氣泡一樣升起」


        蔣建光表示,利用人造 CO合成商業化工產品,可能是個一石二鳥的好辦法。既能促進化學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還能減少向大氣排放 CO。每年將 CO轉化為化學品的工業轉化率約為 CO總排放量的 1%。


        如果能用化學方法將 CO中的碳固定回化學原料或燃料池,人類有望將原本的排放污染轉化為具有更高經濟價值的產品。因為 CO本身化學性質就不活潑,因此設計能以 CO為反應原料的固化材料仍然具有挑戰性。


        考慮到高活性、替代易結焦的傳統固體材料,以及要克服 CO分解過程中高能量需求這幾點需求,蔣建光和團隊開發出一種利用液態金屬將 CO直接分解為固體碳的新方法,其中使用的液態金屬具有高活性、堅固性和極強的抗結焦能力等特點。


        研究中,他們采用了一個簡單的鼓泡塔反應器。鼓泡塔反應器由石英制成,能夠承受高工作溫度下的活性試驗,還可提供高可見度,以及對液態金屬提供耐化學性。加熱則由配備 k 型熱電偶的外部分體式爐提供,并連接到溫度控制器。


        另據悉,蔣建光等人通過使用電子質量流量控制器和止回閥,來調節進入鼓泡塔反應器的氣態 CO流量,以防止反應物回流。當 CO被注入液態金屬時,CO氣泡就像香檳酒杯中的氣泡一樣升起。當氣泡在液態金屬中移動時,氣體分子分裂成片狀固體碳,反應只需一秒鐘。


        如此快的化學反應速度,使得這項技術具備極大商業化潛力,生產效率也遠超其他替代方法。反應后,讓反應器及其內容物自然冷卻,并從 LM 熔體頂部收集碳產物以進行進一步測試。


        蔣建光和團隊已證明,當溫度低于 400°C 時,在不使用輔助還原劑比如氫氣或其他能源的情況下,他們首次實現了連續 CO轉化和出色的碳產品選擇性。液態金屬的卓越性能表明,即使在室溫下也能分解 CO,這為利用熱轉化方法奠定了基礎,并提供了將 CO固定回化學池組分的途徑。因此,這項技術有望幫助企業將 CO廢氣轉化為具有商業價值的綠色產品。


        從事多相催化已有 20 多年


        蔣建光表示,CO利用研究是其團隊的長期研究主題之一,他從事多相催化已有 20 多年。多年來,他一直和跨國能源公司合作開發低排放工藝技術,包括制氫和  CO轉化為化學品/燃料。


        不過他也坦言,盡管自己和團隊在使用 CO作為原料生產各種高價值產品方面取得了成功。然而,這些系統的一個基本特征是,盡管可把 CO化學轉化為化學品和合成燃料比如甲醇和二甲醚,但在燃料和/或化學品池中回收 CO并不一定能助力減少廢氣的排放。


        這是因為 CO基產品的碳保留時間因產品而異,燃料大約需要不到幾年,化學中間體則需幾十年不等。最終,這些碳仍將「泄漏」到我們的環境中,相當于治標不治本,沒有解決根本問題。此外,隨著其他能源技術的快速適應,運輸部門被視為吸收 CO燃料的最大市場,但是 CO衍生產品的未來前景很難評估。因此,允許利用 CO生產高價值產品的替代戰略是非常可取的。


        蔣建光認為,將 CO轉化為高純度碳的新工藝是非常可取的。生產后,碳可以運離現場進行處理,用于制造其他產品,和/或出售給其他行業。然而,實現該反應潛力的核心挑戰也與形成的碳有關。當碳形成時,它基本上會結焦并導致催化劑失活。


        這時他意識到,需要跳出思維定勢,發展一種非傳統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早在 2018 年,蔣建光就開始和其同事托本·德內克(Torben Daeneke)博士談論這一課題,后者也是此次技術的共同發明者。德內克是一名材料化學家,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液態金屬合金的研究。他一直嘗試利用相關材料來為電子應用發展超薄半導體。


        液態金屬合金具有獨特的物理和化學性質,這些材料有助于解決結焦問題。蔣建光補充稱:「我們所取得的成果確實是化學工程師和材料化學家之間的『激烈反應』。」


        他認為,該技術可作為一種替代技術,捕獲 CO并將其轉化為固體碳。同樣,該技術顯然具備擴大規模的潛力,并在未來可以幫助水泥和鋼鐵生產等重工業工廠實現碳中和。據美國環保署稱 2019 年的總排放量為 65.58 億噸 CO當量。


        在全球范圍內,混凝土和水泥的生產占全球 CO排放總量的 8%。對于水泥和鋼鐵等重工業來說,脫碳是一個巨大的技術挑戰,它們不僅是能源密集型行業,而且在生產過程中還直接排放 CO


        這項新技術提供了一條途徑,可以在 CO產生時立即將其轉化,并將其永久鎖定在固態,從而將 CO排除在大氣之外。


        蔣建光還表示:「我必須說,這項技術不是萬能的。但我始終相信,我們需要一套類似的技術來共同應對這一重大挑戰。每個行業合作伙伴的問題往往都不相同,因此我們需要了解他們的特殊挑戰,并確定可能的途徑。」


        他希望該技術能成為推動碳中和的重要新工具,幫助行業和政府履行氣候承諾,并使人類接近凈零排放。目前,他們正在計劃模塊化設計,從而對更大規模的操作進行改造。


        另據悉,該技術已提交臨時專利申請,該團隊最近與澳大利亞環境技術公司 ABR 簽署了一項價值 260 萬澳元的協議,后者正在將技術商業化,從而讓水泥業和鋼鐵制造業脫碳。研究的下一階段是與 ABR 合作,將概念驗證擴展到集裝箱大小的模塊化原型。


        對于技術轉化,蔣建光主要關注制造業、而非發電廠。他說,已經有許多可再生能源可以替代化石燃料發電,也在經濟規模上得到了證明,所以避免排放通常比補救要好。


        據悉,蔣建光祖籍香港,1991 年和父母一起移民到澳大利亞。移民之前,他在香港圣弗蘭西斯沙維爾中學接受了 6 年的教育。


        他表示:「這是我學習經歷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我培養化學興趣的地方。這所學校為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在那里我的化學思想受到了啟發。這對我選擇大學專業產生了巨大影響。后來我獲得獎學金,在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拿到了我的化學工程學士學位和博士學位。」


        -End-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穩壓二極管相關文章:穩壓二極管的作用


        電氣符號相關文章:電氣符號大全


        可控硅相關文章:可控硅工作原理


        光控開關相關文章:光控開關原理
        聲光控開關相關文章:聲光控開關原理


        關鍵詞: 固體碳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州市| 中牟县| 呼和浩特市| 玉屏| 个旧市| 东兰县| 温宿县| 蓬莱市| 佛冈县| 揭东县| SHOW| 遵化市| 新营市| 苗栗县| 太原市| 榆树市| 抚州市| 静乐县| 溧水县| 合水县| 白河县| 寻乌县| 临江市| 旬阳县| 黄龙县| 资溪县| 贞丰县| 阿拉善左旗| 安西县| 屏南县| 唐山市| 六安市| 广南县| 密云县| 宝清县| 抚州市| 红安县| 湘潭县| 建水县| 瓮安县| 灵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