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災害面前的農民現狀
在農耕時代,人們的生活愿望僅存在于吃飽喝足,每當遇見天災人禍時,會以為“神”在發怒,不斷乞求原諒,當災難過去,會以為“神”已經息怒。隨著人們對土地開發的越來越多,對環境也愈發了解,開始有了更多想法這時發現,原來天災不過是大自然的一種現象,并非“神”力所為。
人類開始挑戰自然,并有了“人定勝天”的想法。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大腦不斷得以開發,對環境的適應及了解越來越多,從而根據不同的天災,發明出更多的輔助工具,增加農收。
1、旱澇災害:
旱澇是我們一直頭疼的問題,旱災一旦出現,對農業的影響極其重大,大量的農作物干枯致死,土地干裂,河床干涸,在中國歷史上1959年到1961年期間,連續三年的自然災害,加上決策失誤,讓人們生活雪上加霜,據相關數據統計,這連續三年相比以前,糧食減產838萬噸,相當于空缺2800萬人的口糧,餓死的人不計其數。
水災和旱災比起來,它更突然,旱災是一個折磨的過程,會讓人期待或許突然天降甘霖,解決困難。水災一旦出現,摧拉枯朽般破壞身邊的一切事物,水災一旦出現,農作物從根部損壞,會讓“農民辛苦一整年,一澇回到解放前”。水災對于人類而言,極容易帶來疾病,不過好在現在醫療水平增加,可以控制這種問題。
針對這種危害,人們發明了農業氣象站,可以從天氣變化預測即將到來的天氣,及時做好應對措施,將損失盡可能減少,建筑多個堤壩,哪里有旱情,水往哪里引,哪里有水災,開閘放水。
2、土壤惡化
原來有經驗的農民會通過一年一度改變作物品類,調節土壤,但現在農民基本考慮,什么農作物更好賣而種什么,然后用化肥為催化劑,增加作物的產量。我們也知道,每年撒下去的化肥,大部分都會流失,只有少部分會被作物吸收,流失的化肥無疑在緩破壞著土壤的酸堿度,更為甚者會引起土壤板結,農民大部分不注意這樣的問題,就算想了解也不知道怎么測試。
其實解決很簡單,我們已經有了土壤PH變送器,可以查看土壤PH值,測量快速,數據準確,土壤溫度水分傳感器,土壤墑情監測儀等設備,可以隨時查看農田土壤情況,為農田的可持續生產提供數據支持。
3、病蟲害
在科技不發達的時代,蝗蟲是農民束手無策的害蟲,如今蝗蟲被端上了餐桌,價格昂貴,成為美味,蝗蟲解決了,但是蚜蟲、病菌之類的病蟲害出現了,會造成農作物大量的黃葉,減產,葉子被蠶食,因為體積太小,肉眼難以查看,導致作物減產。
蟲情監測系統和孢子捕捉分析儀可以很好解決這一問題,早發現早治療,就算再小的病蟲害也不會逃脫它們的眼睛。
4、風力過大
很多人會迷惑,刮風這種自然現象,為何會危害農業?風力如果過大,不提前進行防護,會造成歪苗,如果是果樹,會造成果子提前掉落,造成減產,帶來經濟損失,如果有小型農業氣象站可以用氣象站監測,如果沒有可以使用風速風向傳感器,身形玲瓏,可以隨身攜帶,隨時隨地進行測量,抗風抗雨。
這個時代,我們雖然不能掌控環境,但可以去預知風險,提前作出對策,去適應環境,減少損失,這也算我們不斷進步的標志。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