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炒作路徑生變?設備緊俏或成新主線,二線廠商享訂單外溢紅利
除了產能擴張外,設備廠商還將迎來另一個機遇
今(29)日,鋰電板塊全線上漲,其中鋰電設備相關個股漲勢尤為突出,跑贏鋰電整體板塊和鋰電材料。截至收盤,星云股份、利元亨、科瑞技術漲停,聯贏激光、海目星一度漲停。
從漲勢來看,這次是二線廠商一馬當先。
鋰電擴產潮浪涌
新能源汽車前進步伐不斷加快,驅動鋰電需求迅速放量。然而動力電池廠商產能有限, “電池荒”警鐘長鳴。
上周,蜂巢董事長楊紅新就表示:“缺芯之后,汽車制造行業面臨的主要供應短缺將是電池”;美國****預計動力電池或將在2025-2026年“售罄”。
廣發證券更給出了準確的預期數據:即便考慮了每年新增擴產,2021/2022/2024/2025年,全球動力電池預計仍將會分別出現17/30/45/370GWh的產能缺口。若僅有目前的擴產計劃,2025年左右又將迎來大規模動力電池需求缺口。
產能缺口越拉越大,電池廠商擴產也愈發急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動力電池產業主要投資項目共計57筆,投資金額超過3500億元。
同時,由于鋰電需求高漲,頭部廠商難以負載,二線電池廠商也獲得訂單外溢紅利。川財證券黃博團隊、國元證券彭聰均指出,雖然頭部廠商市占率較高,但同時優秀二線廠商依舊得以分食這塊“蛋糕”。例如,昨日欣旺達就公告,將與吉利建立合資公司,生產動力電池包。
一二線設備品牌全方位受益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上游鋰電設備環節。此前,《科創板日報》曾于7月19日的文章中提及,分析師紛紛看好二線設備企業機遇:鋰電設備產能持續緊張下,訂單可能向二線擴散,利元亨、聯贏激光等二線領先設備公司有望憑借產能優勢,迎來業績估值雙擊。
此外,據財聯社記者今日報道,一線設備廠基本滿產,訂單外溢情況已經發生——頭部鋰電設備廠人士坦言:“現在你只要有產能,就能拿到訂單,(二三線鋰電設備廠)也許很難進入頭部電池廠,但整個鋰電池行業都在擴張。”
平安證券7月28日報告更認為,相比龍頭公司,二線品牌受益于訂單外溢,業績彈性更大。
從訂單量來看,今年以來鋰電設備商在手訂單飽滿,部分企業合同負債創下新高。增長率居前的三個公司科瑞技術、星云股份、贏合科技,均屬于二線陣營。
圖|鋰電設備公司合同負債(資料來源:Wind、平安證券研究所)
除了下游產能擴張之外,設備商的另一個機遇是技術分化。
目前,根據封裝技術的不同,鋰電主要分為圓柱、方形和軟包。圓柱電池產品一致性好,方形電池成熟度較高且獲得中日韓三國全面認可,軟包電池安全性高且得到海外主機廠普遍認可。這三種電池所用工藝不盡相同,所需設備也不一樣。
圖|圓柱、方形、軟包電池主要工藝差別(資料來源:寧德時代、贏合科技招股書、平安證券研究所)
平安證券上述研報認為,一方面,軟包電池多采用疊片工藝,隨著軟包電池產能提升,疊片機市場有望放量。先導智能、科瑞技術、格林晟、吉陽科技、超業精密等相關廠商有望受益。
另一方面,動力電池后段化成分容設備始終采用并聯技術。今年,中國電研率先推出串聯化成分容設備,在充放電效率、一致性和成本方面更具優勢。目前串聯技術已經獲得部分客戶認可,相關公司有望崛起。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電機保護器相關文章:電機保護器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