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科代籌”:黨領導共和國科技事業的開篇

        “科代籌”:黨領導共和國科技事業的開篇

        發布人:中國科學報 時間:2021-06-09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作者|王揚宗


        1949年7月13日,“中華全國第一次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大會籌備會”合影。第二排葉劍英居中,其左側為吳玉章、李濟深、徐特立、郭沫若、葉企孫、梁希、高士其、李宗恩、樂天宇等,其右側為賀誠、嚴濟慈、曾昭掄、姚克方、惲子強、吳有訓、饒毓泰等。


        與會者辨識詳見樊洪業《“中華全國第一次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大會籌備會”留影》一文(《中國科技史雜志》2013年第1期)。


        17世紀近代科學誕生,特別是18世紀工業革命后,科學加速改變著世界。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敏銳地認識到這一亙古未有的變化。
        馬克思和恩格斯把科學視為“歷史有力的杠桿”,認為科學“是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
        中國共產黨人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觀,從創立伊始就非常重視科學技術。百年之前,黨的創始人高舉“賽先生”的旗幟,促進了現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
        在延安革命根據地和東北解放區,黨通過積聚人才、創建工廠學校和社團等嘗試建立黨領導的科技事業。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際,黨開始領導和擘畫新中國的科技藍圖,我國科技事業終于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新時代。
        讓我們來看這張攝于歷史轉折點的珍貴歷史照片——“中華全國第一次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大會籌備會”(以下簡稱科代會、科代籌)合影。
        科代會名義上由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中國科學社等著名科學團體發起,實則由中共中央統戰部領導。
        1949年5月13日,全國科學會議籌備會第一次促進會在北京飯店召開,推舉嚴濟慈為籌備會議干事會召集人,涂長望為總干事。
        在黨的組織和幫助之下,經過認真準備,1949年7月13日,科代籌在中法大學召開。
        與會者有來自全國各地的206位籌備委員,周恩來、吳玉章、葉劍英等到會講話。為了保障科代籌順利召開,科代會成立了臨時黨組,中央安排曾任東北人民政府衛生部長的賀誠同志擔任臨時黨組書記。
        這次會議,集中了全國科學界的多數精英,包括竺可楨、李宗恩、葉企孫、曾昭掄、吳有訓、饒毓泰、湯佩松、陳楨、嚴濟慈、梁思成等20多位1948年當選的“中研院”首批院士,周培源、錢三強、錢偉長、趙九章、袁翰青、馬大猷、黃秉維、高尚蔭等約30位后來的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他們是中國現代第一二代科學家的中堅,大多西裝革履,也有少數人穿長袍馬褂(如曾昭掄等)。
        還有不少來自于解放區、根據地從事科技有關工作的干部和黨員科學家,如劉鼎、惲子強、陳康白、計蘇華、樂天宇、徐緯英等人。他們大多頭戴解放帽,身穿干部服,其服裝由軍便服演變而來,裝束與前兩者明顯不同。
        他們以及前兩類人士中的梁希、曾昭掄、袁翰青等,很快就成為新中國科技界的重要領導人物。
        這張合影攝于1949年7月13日中午。周恩來作報告是當天下午,因此沒有出現在合影里。據報道,周恩來代表中央發表了近4個小時的講話,主要論述了科學與政治、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等。
        他宣布“不久的將來,我們必須成立為人民所有的科學院”,號召全國科學家參與新科學院的建設。
        這是中央領導人首次公開披露中國科學院的籌建,首任院長郭沫若也在這次會議上露面。
        在周恩來講話精神的指導下,科代籌確立的全國科學界的總方向是:沿著新民主主義政治路線,配合著生產建設的需要,積極切實地為全中國人民服務。
        會議提出要解除舊的思想束縛,而代之以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唯物辯證法、歷史唯物論與辯證唯物論的宇宙觀。
        會議批判了以往漫無計劃的自由研究,提出新中國要有組織、有步驟、有計劃地解決具體問題,如調查國內資源、訓練科學人才、實現工業化等。
        通過科代籌的宣傳和教育,以“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核心的延安經驗被大多數科學家所接受。
        這樣就確立了科學為人民服務、為國家工農業和國防建設等服務的科學發展總方針,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在科學界的領導地位。
        自此,中國科學事業走上了一條獨特的社會主義道路。因此,科代籌不僅是20世紀中國科技發展的分水嶺,也是共和國科技事業的重要開篇。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開欄語

         明末清初,隨著西方科學傳入,中國科學開始接觸世界科學的主流。然而,西學東漸300年,中國科學并沒有走上近代科學之路。辛亥革命之后,現代大學逐步確立,科研機構相繼成立,但內憂外患之下的科技事業發展仍然緩慢。中國共產黨建立新中國,為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開辟了前所未有的廣闊道路。在建黨百年之際,本報開設“黨旗下的百年科學印跡”欄目,選擇黨領導中國科技事業發展的若干重要事件或歷史瞬間,圖文結合,展現黨領導中國科技不斷跨越發展,使中國邁向世界科技強國的光輝歷程。


        《中國科學報》 (2021-06-09 第1版 要聞)


        編輯 | 趙路排版 | 志海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關鍵詞: 科技事業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革吉县| 湘西| 长乐市| 桐乡市| 丰城市| 乌拉特前旗| 波密县| 夏河县| 晋江市| 彩票| 偃师市| 库尔勒市| 沅陵县| 逊克县| 广宁县| 涪陵区| 黄陵县| 和顺县| 邯郸县| 榆林市| 禄丰县| 凭祥市| 公安县| 隆安县| 崇仁县| 逊克县| 班玛县| 松潘县| 图们市| 肇源县| 甘孜县| 宝应县| 扶余县| 扎囊县| 福建省| 武宣县| 扶风县| 黎川县| 黎平县| 于田县| 乌兰察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