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學位論文雙盲評審的規則有必要嗎?
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日益擴大,不免帶來的負面效應就是質量下滑。
一個導師帶10幾名研究生的情況很普遍。導師有無精力認真指導?學生論文暴露出的問題成為導師們詬病吐槽的熱門話題。連基本的語文水平都達不到,何談科學性,學術性,邏輯性,創新性?
以前的研究生人數少,質量尚可以保證。論文送審時大都由導師安排評閱和答辯。
現在研究生人數眾多,良莠不齊。為了防止熟人效應,于是雙盲評審應運而生。其初衷是把住論文質量關。然而運行的結果事與愿違。
1.浪費大量時間。一篇論文送審短至1個月,多則2個月。
這期間導師學生無事可做,只能翹首期盼結果。與其等待,不如認真修改完善。
2.雙盲看起來合理,但實際上同行完全可以通過論文內容判斷誰是導師。若遇到外行更麻煩,讀不懂胡評的事情也不少。
再找第三者又浪費了時間。事實上淘汰率微乎其微,最后還是蒙混過關。哪個學校也不希望大量研究生不能如期畢業,這會帶來一系列問題(住宿,助學金等)。
3.評議人的水平和責任心也參差不齊。有的過于苛刻,有的放水嚴重。評閱意見可以看出評審人是認真還是敷衍,是吹毛求疵還是隨意放縱。
4.不相信導師,后果更嚴重。應該實行完全的實名評審,讓評審人意見接受同行的檢驗和推敲。我相信一個嚴謹的評閱人不會拿自己的學術信譽開玩笑。
即便遇到熟人,也是針對論文本身提意見或者回避。
若一份論文遭到拒評,一般是其質量太差,而不是高深莫測。導師學生都要反思。
5.博士論文要嚴格審查,網上評審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碩士論文的把關重點仍在校內和導師。
建議各學校將自己的優秀導師集中起來,認真評審每一份論文,給出具體修改意見,在校內化解問題而不是把責任推給外校。
盲審只是形式,并不能解決論文質量的所有問題。這是有病亂投醫。查重與請全部外校專家答辯也同樣。因為各校情況大同小異。
研究生論文質量把關的關鍵是導師負責任,學生認真對待。離開這兩條,任何把關都形同虛設。沒有責任制和淘汰制,什么關也把不住。
學院學術委員會和學位委員會應該擔負起研究生論文評審的責任,否則委員會究竟發揮什么作用值得懷疑。
轉載本文請聯系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注明本文來自李東風科學網博客。
鏈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1288440.html
編輯 | 宗華排版 | 志海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