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弘芯半導體改名了!

        弘芯半導體改名了!

        發布人:旺材芯片 時間:2021-05-19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近日,千億爛尾項目武漢弘芯正式更名為武漢新工現代制造有限公司,但經營范圍暫未發生變更,仍為半導體制造,大規模集成電路生產及光掩膜制造、針測、封裝、測試及相關服務等。


        天眼查公開資料顯示,5月11日,武漢弘芯進行章程備案變更,同時正式更名為武漢新工現代制造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由武漢新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股。

        根據集微網此前報道,武漢政府于去年11月正式接管弘芯,原弘芯高層李雪艷、莫森等人替換成了武漢新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會成員李濤、李想斌等人。

        武漢新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去年11月20日,注冊資本18億元,由武漢國資委全資控股,經營范圍包括信息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咨詢、技術轉讓,貨物或技術進出口,互聯網信息服務等。
        被武漢政府全盤接管后,弘芯的收尾工作全面展開。今年2月26日,由于公司無復工復產計劃,弘芯高層下發了員工遣散通知,要求全體人員于2月28日下班前提出離職申請。
        然而,團隊換血容易,解決債務問題才是難點。據弘芯項目的一位分包商透露,自起訴弘芯后至今仍為拿到一分錢,預計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會有定論。
        相關閱讀:芯片江湖:武漢弘芯千億騙局終結

        從頂流到爛尾,千億芯片變“芯騙”
        公開資料顯示,武漢弘芯半導體公司成立于2017年11月,主攻14納米邏輯工藝生產線及晶圓級封裝先進的“集成系統”生產線。據《武漢市2020年市級重大在建項目計劃》顯示,武漢弘芯總投資額達1280億元,在半導體制造項目位列第一。


        由于當時國內正值“造芯”、“國產替代”熱潮,武漢弘芯宣布進軍半導體行業的舉措得到了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據悉,2018、2019年,武漢弘芯兩度入選“湖北省重大項目”,至少拿下超80億元投資。
        2019年,武漢弘芯重金聘用芯片界傳奇人物、臺積電功勛重臣蔣尚義來擔任CEO。蔣尚義曾帶領臺積電先后攻克130nm低介電材料、28nm柵極制程等多項技術,使其成為國際半導體的“技術領導者”。而他也被媒體稱為中國臺灣半導體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當時蔣尚義的加盟在業界引起不小轟動,為武漢弘芯吸引來了不少頗具實力的半導體工程師。
        同年年底,武漢弘芯通過蔣尚義引入半導體制造核心設備—ASML光刻機,一度讓武漢弘芯成為了中國芯片產業的“頂流”。一些媒體在報道中稱是“國內唯一能生產7nm芯片光刻機”,但實際上這款NXT:1980Di是給10nm用的,7nm和5nm工藝用的是ASML的NXT:2000i。


        然而1個月后,武漢弘芯將ASML 光刻機以5.8億元抵押給武漢農村商業****。在此之后,這家明星半導體企業不斷被曝出拖欠工程款、公司賬戶遭凍結、大股東北京光量藍圖實繳資本為零等負面消息。
        2020年7月30日,原投資方武漢市東西湖區政府發布《上半年東西湖區投資建設領域經濟運行分析》報告,報告中明確指出武漢弘芯項目存在較大資金缺口,隨時面臨資金鏈斷裂導致項目停滯的風險。
        同年11月,武漢弘芯高層大換血、股權變更。據企查查顯示,原有持股90%的北京光量藍圖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持股10%的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雙雙退出。
        原有班底李雪艷、莫森等人也紛紛退出公司運營,武漢弘芯由武漢政府全盤接管。
        另外,根據臺媒Digitimes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蔣尚義已向公司遞交了書面辭職,不再參與弘芯任何項目運營。
        在政府全面接手后,弘芯工廠、被抵押的光刻機以及拖欠的工程款將如何解決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近日武漢弘芯傳出遣散員工消息,意味著千億芯片投資將徹底走向覆滅,而現存問題將如何解決也成為了謎團。

        熱潮下,造芯運動一地雞毛
        武漢弘芯并不是大型半導體項目陷入爛尾的首例。
        近年來,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陸續出臺扶持政策的推動下,全國上下掀起造芯熱潮。2020年,隨著美國對中國半導體行業打壓的加劇,芯片供應嚴重不足,造芯、國產化的呼聲更是一浪高過一浪。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2月,我國共有芯片相關企業6.65萬家,2020年全年新注冊企業2.28萬家,同比大漲195%。


        2021年以來,數據增長更為迅猛,前2月注冊量已達到4350家,同比增長378%。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場造芯浪潮之下,華為海思、中芯國際等民族大廠逐漸崛起,但同時也引發了企業以造芯片為名義騙取政府補貼、獲取融資的現象,最終因資金鏈斷裂導致百億級半導體項目爛尾的情況普遍存在。


        據報道,在短短一年多時間里,分布于我國江蘇、四川、湖北、貴州、陜西等5省的6個百億級半導體大項目先后停擺,總規劃投資規模達2974億元,而現均已成最大爛尾項目。例如:
        成都格芯:由美國芯片代工企業格羅方德和成都市政府合作組建。公司總投資規模累計超過100億美元,計劃成都建立一條12英寸晶圓廠。然而,還未等到正式投產就已停擺。
        南京德科碼:總投資約25億美元,規劃生產電源管理芯片、微機電系統芯片等。然而2019年11月,該公司因資金鏈斷裂被人民法院公布為失信被執行人。據悉,南京政府在該項目上的投入已接近4億元,目前正千方百計尋找投資人防止項目爛尾。
        陜西坤同:原計劃投資近400億元,號稱是國內首個專注于柔性半導體暨新型顯示技術開發與自主化的項目,并計劃于2020年第四季度開始投產。然而,2019年年底陜西坤同陸續曝出拖欠員工薪水、員工面臨失業的消息,最終以“遣散員工”宣布項目終結。
        貴州華芯通:2016年,貴州省政府瞄準了對產業生態要求極高的服務器處理器,投入數十億元資金與美國高通公司合作組建華芯通,3年后,華芯通在商業上難以為繼,宣布關停。

        政府出手,中國造芯之路該如何走?
        去年十月,工信部也對“部分芯片項目爛尾”做出了回應。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國內投資集成電路產業的熱情不斷高漲,一些沒經驗、沒技術、沒人才的“三無”企業投身集成電路行業,個別地方對集成電路發展的規律認識不夠,盲目上項目,低水平重復建設風險顯現,甚至有個別項目建設停滯、廠房空置,造成資源浪費。”
        針對當前芯片行業出現的亂象,國家發改委下一步將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對集成電路重大項目建設的服務和指導,做好規劃布局;
        二是加快落實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抓緊出臺配套措施;
        三是建立“早梳理、早發現、早反饋、早處置”的長效工作機制,降低集成電路重大項目投資風險;
        四是按照“誰支持、誰負責”原則,對造成重大損失或引發重大風險的,予以通報問責。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關鍵詞: 弘芯半導體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国市| 廉江市| 太湖县| 天长市| 巩留县| 读书| 龙游县| 开江县| 醴陵市| 德江县| 长沙县| 南京市| 孟连| 和硕县| 合川市| 漳平市| 马边| 宜川县| 新密市| 永和县| 枣阳市| 司法| 巴东县| 苍溪县| 大名县| 来安县| 舞钢市| 通城县| 乃东县| 伽师县| 杭州市| 广丰县| 新龙县| 延安市| 从江县| 巫山县| 临清市| 山东省| 灵丘县| 旬阳县| 霞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