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一款基于2.4G射頻的車栽CAN總線故障診斷儀,詳細介紹其工作原理及系統硬件電路,最后分別闡述接收端、發射端和PC端的軟件模塊。
- 關鍵字:
故障 診斷儀 汽車 總線 射頻 CAN 4G
- 本文關鍵字: 移動通信, 網絡, OFDM, 軟件無線電, 智能天線, IPV6, 4G, 3G, 天線, GSM, GPRS, CDMA, 電信, ITU, 無線通信, 多媒體, Qos, 無線接入, 漫游, 融合, IP, 基站, 服務器, 信令, 多載波調制, 頻譜利用率, 放大器, SDR, 寬帶, 變換器, 射頻, 測試, 運營商, DSP, SDMA, 監測, 下一代網絡, IPv4, 互聯網, 接入網, 3G牌照
摘要 隨著世界范圍內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逐步實施,移動通信未來的發展
- 關鍵字:
4G 無線 通信
- 超移動寬帶(UMB)是高通支持的第四代無線技術。據市場調研公司ABIResearch日前發表的一份報告,該技術在實現商業化之后,可能不會得到廣泛采納。
ABIResearch的分析師NadineManjaro在報告中表示,預計UMB將在2009年中期實現商業化,但還沒有一家運營商宣布計劃試驗或者布署這項技術。
Manjaro表示:“雖然高通曾為移動通信做出過許多重大貢獻,但在這件事情上,我們必須現實一點。廠商應該表態,說明自己不會在開發這項技術方面投入更多的資源,因為市場對該技術實際上沒有
- 關鍵字:
超移動寬帶 UMB 4G 通信基礎
- 據國外媒體報道,調研機構ABI分析師Nadine Manjaro近日表示,高通第四代(4G)無線技術UMB(超移動寬帶)商用后可能不會得到大規模采用。
Nadine Manjaro稱,UMB將于2009年中商用,但目前沒有任何一家運營商表示測試該項技術。事實上,UMB的市場需求幾乎為零。
相比之下,ABI認為,LTE將成為4G標準。今年11月,LTE已經得到了GSM聯盟的支持。LTE是由3GPP開發的新一代高速無線通信技術,數據傳輸速率可達到100 Mbps。
而UMB同樣是由3GP
- 關鍵字:
4G 3GPP GSM 移動通信
- 12月28日消息,在27日下午舉行“全國信息產業工作會議上的報告”上,信產部部長王旭東稱,“我國要抓好開展4G標準的預研工作”, “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是重大科技專項。
常年根據研究寬帶無線技術的北京郵電大學著名教授宋俊德認為,“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并不是宣布“3G網絡實施方案”正式實施,也不像股市中所流傳的最大受益者是聯通,而應該是指4G研發專項被批準。
信產部部長稱要抓好4G標準預研
12月27日下午,信產部部長王旭東在“全國信息產業工作會議”上做報告時提到了備受關注
- 關鍵字:
4G 信產部 3G 移動通信
- WiMAX和新一代PHS已經被日本正式確立為下一代高速無線通信技術,WiMAX并非唯一選擇。PHS(小靈通)運營商 Willcom的勝出可謂異軍突起,新一代PHS引入OFDM技術,可提供20Mbps的無線寬帶服務。據該公司的合作方,一家日本投資銀行的負責人透露,日本PHS技術主要是面對8000萬用戶的中國市場。
小靈通在中國,由電信、網通兩家固網運營商用來提供一定的“移動”服務,最高峰時期曾經擁有近1億用戶的發展巔峰;但由于移動資費下降的沖擊,不能漫游等政策限制,以及自身信號不佳、通話質量差的問
- 關鍵字:
WiMAX 小靈通 4G 移動通信
- 12月18日消息,大唐移動總經理唐如安離職一事余震尚未退去,日前又有消息傳大唐移動已挪轉風向標,淡出TD-SCDMA,將工作重點放在LTE(4G)的標準研究和推廣上。 據接近大唐移動的消息人士稱,大唐移動內部組織的改革正按計劃展開,“公司可能只保留研發人員,原有的TD組網、系統設備、終端等市場推廣部門的人員將陸續另做安排?!?
據悉,大唐移動做此安排意在全力取得4G標準的話語權。之前,LTE已被確定為TD的演進方向,而TD能否在4G延續生命,中國能否在4G標準
- 關鍵字:
大唐移動 4G TD
- 日前,泰科電子有限公司宣布與電子及光學部件系統供應商灝訊(HUBER+SUHNER)集團簽署許可協議,成為其ODC光纖連接器線纜組件的主要供應商。
在當前中國市場,隨著光纖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3G商用實驗網、高速局域網和光接入網等市場出現了持續升溫,光纖連接器在光纖系統中的應用正迅速走向普及。特別是在3G、4G以及WiMax分布式基站和光纖拉遠技術等應用中,ODC光纖連接器線纜組件正迅速成為標準化的連接器接口。
根據協議,泰科電子將在全球拓展ODC連接器品牌,并向全球客戶提供完全一致的高品
- 關鍵字:
連接器 通信 泰科電子 光纖 Tyco 灝訊 3G 4G WiMax ODC 連接器
- 引言
隨著人們對移動通信系統的各種需求與日俱增,目前投入商用的2G、2.5G系統和部分投入商用的3G系統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移動通信系統日益增長的高速多媒體數據業務需求。雖然3G標準比當前主流的移動通信技術更強大,但它存在難以提供動態范圍多速率業務,難以實現不同頻段的不同業務環境間的無縫漫游等一系列局限性,這使得全世界通信業的專家們將目光更遠地投向了第四代移動通信,以期通過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來解決3G無法解決的問題,最終實現商業無線網絡、局域網、藍牙、廣播、電視衛星通信的無縫銜接并相互兼容,真正實現
- 關鍵字:
通訊 無線 網絡 3G 移動通信 4G 移動通信
- 2007年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WRC-07)以通過一份旨在滿足全球射頻頻譜需求的國際協議,為大會的各項工作畫上了句號。而國際IMT(第三代及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的新頻段也在此次大會上得以最終確定。
WRC每隔3至4年召開一屆,是國際電信聯盟(ITU)的最大規模會議。為實現21 世紀的連通性目標,WRC-07 對通稱為《無線電規則》的管理射頻頻譜和衛星軌道使用的國際協議進行了修訂和更新。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通信標準化部門“ITU-R”制定出了國際IMT(第三代及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的新頻段具體為:3.
- 關鍵字:
通訊 無線 網絡 國際電聯 4G TD-SCDMA 通信基礎
- 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相關專家表示,頻段的確定對我們國家的TD-SCDMA發展有積極影響。對TD-SCDMA而言,3G、4G確定全球頻率采用統一頻段,為TD-SCDMA陣營在全球漫游提供了有力基礎。這是TD的一次成功“突圍”
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WRC07)近日結束,國際電信聯盟(ITU)劃定了3G/4G的四個新頻段。信產部對此最新透露,其中2.3GHz~2.4GHz是我國自主標準TD-SCDMA使用的頻段。
在當今頻率資源十分缺乏的時代,獲得低頻段資源難度很大,這次頻段確
- 關鍵字:
通訊 無線 網絡 TD-SCDMA 4G 無線 通信基礎
- 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相關專家表示,頻段的確定對我們國家的TD-SCDMA發展有積極影響。對TD-SCDMA而言,3G、4G確定全球頻率采用統一頻段,為TD-SCDMA陣營在全球漫游提供了有力基礎。這是TD的一次成功“突圍”
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WRC07)近日結束,國際電信聯盟(ITU)劃定了3G/4G的四個新頻段。信產部對此最新透露,其中2.3GHz~2.4GHz是我國自主標準TD-SCDMA使用的頻段。
在當今頻率資源十分缺乏的時代,獲得低頻段資源難度很大,這次頻段確
- 關鍵字:
通訊 無線 網絡 4G 無線頻段 TD-SCDMA 通信基礎
- 由于Sprint Nextel和Clearwire中斷了在建立一個新的全國性WiMax無線網絡方面的合作伙伴關系,這種被大肆宣傳為將給手機互聯網帶來革命性變化的技術的未來看起來是不穩定的。
上周五,Sprint Nextel和Clearwire宣布他們已經解除了7月份簽署的一項聯合開發WiMax無線網絡的協議。這二家公司將共享資源,分擔建設4G手機網絡的成本。它們希望在未來數年能夠獲得約1億用戶。
盡管二家公司稱它們將各自獨立地建設各自的網絡,但這一消息使人們懷疑它們是否有足夠的資金、股東
- 關鍵字:
通訊 無線 網絡 WiMax 4G 芯片 通信基礎
- 雖然無線4G技術的官方定義還需要到2008/2009年ITU才能發布,但參與競爭的技術已經清楚競爭者。In-Stat表示,未來主要的4G候選技術包括:LTE(Long Term Evolution)、超移動寬帶(UMB)和IEEE 802.16m WiMAX。 In-Stat分析師Gemma Tedesco表示,由于ITU目前尚未對4G做清晰定義,所以各公司談及4G技術
- 關鍵字:
通訊 無線 網絡 4G WiMAX GSM 無線網絡
- 雖然3G發展迅速,但也只是反映了產業的一小部分,在此時談論4G似乎有些過早,但是無線肯定是創新的溫床。可以說,至少在這個時候4G有些“偏離正道”,但是WiMAX已經指明了道路,也許會成為4G首個產品從而實現有意義的市場滲透率,并最終取得成功。
真的需要4G?
什么是4G?首先要回顧一下歷史,1G是模擬蜂窩,但連接性極不穩定,最終因頻譜效率低而遭淘汰。這時,2G(即數字蜂窩)來了,使這個問題得到改善,其容量擴大了3-7倍甚至更多,同時增強數據服務能力和提高語音通話質量,使得在單位帶寬和時間內
- 關鍵字:
通訊 無線 網絡 4G WiMAX 1xEV-DORevA 無線網絡
vcs-4g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vcs-4g!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vcs-4g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vcs-4g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