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設備商在積極研發LTE產品,但目前還只是停留在試驗的階段,而LTE產品是否與現有的2G、3G網絡融合,是目前運營商部署該網絡面臨的最大困難,而這也對LTE測試設備及技術提出了挑戰,需要考慮與現有2G、3G網絡設備互聯互通的測試方案。
目前,三大主流3G標準WCDMA、TD-SCDMA、CDMA2000不約而同地選擇了LTE(長期演進)作為下一代演進的方向,因此,無可辯駁,LTE將成為最主流的下一代寬帶移動通信技術。對于未來LTE幾乎一統天下的局面,包括測試儀器廠商在內的通信領域各廠商都躍躍欲
- 關鍵字:
3G LTE 測試儀器
- 4月最后兩周,對于TD業者來說是忙碌而快樂的一周。先是中國移動TD上網本定制塵埃落定, 來自聯想、海爾、HP、Dell等17個PC廠商的29款上網本最終入圍,第一批7款機型于4月最后一個周末在中國移動營業廳和國美等賣場擺上柜臺;隨 后,雖然中國移動尚沒有正式公布,然而“中興、宇龍酷派、LG三家企業共4款TD手機入圍中國移動首批TD深度定制手機”的消息仍然不脛而走。TD 的利好消息接踵而來。中興通訊TD-SCDMA產品線總經理羅忠生稍晚些時候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截至目前中興TD數
- 關鍵字:
聯發科 TD 芯片
- 當前,我國的手機產業在電信重組、3G牌照發放以及經濟危機等三大因素的影響下,呈現出了一種特殊的局面,運營商開始主導整個手機產業的發展,終端定制與產業合作共贏成為現階段手機產業的關鍵詞。在第七屆天津國際手機產業展覽會上,這些特點被充分體現,特別是在同期舉行的“2009中國手機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暨手機定制峰會”上,來自三大運營商和重點手機廠商、芯片廠商、業務提供商、配件廠商的專家就3G時代終端定制和產業合作等話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合作共贏已是我國手機產業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的共同目標
- 關鍵字:
手機 3G TD-LTE
- 中新社上海五月十七日電(記者 常惠英)中國移動上海公司十七日在此間披露,中國移動將在上海世博園區投資十億元人民幣,建成十三個室外宏基站,并創建全球第一個TD-LTE(3G演進技術)示范網,運用射頻識別等新技術,開展世博手機票、手機支付、無線視頻監控等世博移動信息化綜合應用。
據悉,TD-LTE與3G相比,其主要特性體現在高數據速率、分組傳送、靈活帶寬和向下兼容。全球第一個TD-LTE示范網在滬創建,可為海內外世博游客提供一流的便捷服務。
上海移動方面介紹稱,今年將投資三十六億元人民幣完善網
- 關鍵字:
中國移動 TD-LTE
- 5月14日消息,工信部相關人士向記者證實,為支持TD發展,現已經允許內置WAPI/WiFi雙接入方式的手機入網。
上述人士對記者表示,內置WAPI/WiFi雙接入方式的手機,在有WAPI網絡時可以使用WAPI接入,而搜索不到WAPI時,則可通過WiFi進行無線網絡接入。
WAPI與WiFi這兩種無線接入方式之爭由來已久。WAPI是我國力推的無線局域網接入方式,而WiFi則憑借廣泛的用戶使用占據了無線局域網接入領域的霸主地位。
早在5年前,中國就規定到2004年6月1日時,未獲得WAPI強制性認證標志
- 關鍵字:
TD WAPI WiFi 手機
- 中國移動3G(TD-SCDMA)網絡將第一次亮相并將全程服務博鰲亞洲論壇年會。近日,為給與會記者緊張忙碌的采訪工作提供便利,中國移動專門為記者們準備了兩件“秘密武器”:“即拍即傳”和“G3筆記本”。這兩件裝備甫一露面,就立即受到各路記者的熱捧,“新聞戰”未打響,“裝備戰”就先如火如荼地上演了。
中國移動無線“即拍即傳”是基于3G(TD-SCDMA)網絡的
- 關鍵字:
TD 3G
- 通信市場和底層的語音和數據服務技術的發展趨勢是在同一頻譜上提供更高的數據速率,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用戶需求。本文綜述了多入多出(MIMO)傳輸機制的底層標準,包括802.16e mobile-WiMAX Wave 2、HSPA+和LTE。其中涉及廣大工程師們在設計基于多射頻/天線技術的產品時用到的MIMO信號發生、調制質量測量、信道仿真和波束賦形理論
- 關鍵字:
HSPA LTE 測試 挑戰 WiMAX MIMO 未來 始于 今天 無線通信 音頻
- 國家將從政策上對自主研發的3G技術TD-SCDMA給予扶持,究竟應不應該?政策扶持對TD發展究竟是利大還是弊大?近日關于“政策扶持TD”的消息再度被擺到臺前,成為媒體及民眾關注的焦點。
從支持的角度說
1、作為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G標準,TD的發展將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中國通信裝備制造產業的升級,牽連著基站、傳輸設備、電源、通信防護、儀器儀表、檢測、終端等周邊設備的產業生態群,甚至還關聯著社會就業等諸多因素;很明顯這是個輻射面廣、帶動力強的產業,所以它的影響力和長
- 關鍵字:
TD 3G
- 據國外媒體報道稱,華為就有關剽竊競爭對手技術的指責予作出回應,華為瑞典公司總經理陳浩表示,華為公司超過40%的雇員從事研發,華為有相當多自己的專利,在LTE領域華為的專利數量排在全球第三位。
一年半前就任的華為瑞典公司總經理陳浩在接受采訪時稱,2004年初他到歐洲時更多的是會見運營商并向其介紹華為,構建彼此了解和信任。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華為公司從亞洲地區開始進行海外拓展,2000年開始在歐洲和美國拓展。瑞典是其中最早的一站。2001年華為在瑞典設立了研發中心,兩年后建立了銷售公司。目前華為在瑞
- 關鍵字:
華為 LTE
- 視頻:國務院將從六方面重點支持企業技術改造
?
?
中央技改資金近期將要下發。這筆200億的中央投資,預計將撬動4600億的巨大市場。
昨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今年中央以貸款貼息為主的方式,安排200億技術改造專項資金。項目實施后預計可直接帶動全社會投資4600億元。
實際上,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對200億技術改造專項資金進行安排。不過,CBN記者獲悉,近期將陸續下發的不僅僅是中央技術改造資金,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資金也在運作當中。
“我們在4月底已經接
- 關鍵字:
集成電路 顯示 TD
- 當前移動數據業務迅猛發展,運營商不得不面對移動數據業務猛增帶來的數據流量需求劇增、成本壓縮等挑戰。為了應付挑戰,并進一步在移動數據業務中盈利,運營商積極準備現有移動網絡的升級演進。而作為全球主要移動通信技術之一的CDMA技術未來向何處走,一直是業界非常關心的問題。
CDMA產業對未來的演進策略,曾一度在LTE與UMB之間徘徊,在兩種技術的發展進程中,美國Verizon、日本KDDI、韓國SK電訊和韓國電信KTF等主流CDMA運營商紛紛宣布轉向LTE陣營,使LTE的產業鏈在未來注定要比UMB更加成熟完備。
- 關鍵字:
CDMA LTE
-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北電網絡已決定放棄中國區的LTE部門,有傳聞稱該部門已被諾基亞西門子(簡稱:諾西)收購。中國區LTE部門員工或被裁員,或面臨轉移至新公司。
該消息稱,據北電中國廣東地區的員工透露,北電已決定中止在中國的LTE研發,LTE項目全部遷回北美。而中國的LTE項目則會賣給諾西。但目前由于雙方在價格方面存在分歧,交易尚沒有進行。但據北電廣東員工介紹,其部門可能會有100人將被裁員,200多名工齡較長、技術過硬的研發人員轉移至新公司。
而此前,4月9日,北電廣東已于4月9日公布了第一批裁員的1
- 關鍵字:
北電 LTE
- 目前世界各國的移動運營商都在思考下一步的演進路徑,LTE成為發達國家大部分運營商的共同選擇。原因是LTE不僅是先進技術的代表,而且能夠統一全球運營商的技術,將成為移動寬帶下一發展階段的主流。
LTE有兩大特點,一是核心網是全IP結構,二是具有更高的通信速度。全IP結構的主要目的是實現移動互聯網,而移動互聯網最重要的價值是無縫匯聚和更好的用戶體驗,即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和場所,都能實現各種設備和多種應用的互聯互通。
在目前己開展商用實驗的各種通信技術中,LTE的優點是通信速度高。某設備廠商200
- 關鍵字:
at&t LTE 通信
- “目前在135個國家已經有455個商用的WiMAX網絡。”這是WiMAX論壇副主席、奧維通高級副總裁MohammadS.Shakouri近期透露給業界的關于WiMAX發展的最新數據。
針對WiMAX在無線城市中的應用及其在中國的適用情況,本刊記者專訪了Mohammad先生。Mohammad稱,WiMAX的應用是多種多樣的,無線、寬帶、公共安全的這些應用在中國主要取決于頻率的資源,2.5GHz、3.5GHz,700MHz都有不同的應用。對于中國正在大規模推廣的3G業務,Wi
- 關鍵字:
WiMAX 3G LTE
- 大唐電信科技產業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大唐控股”)與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日前聯合宣布簽署協議,雙方就在TD-SCDMA及其后續技術與標準演進的測試儀器領域里開展合作達成意向和共識。此舉將極大地增強TD-SCDMA及其后續技術與標準演進測試儀表的實力,提升TD-SCDMA產業鏈的國際競爭力。
作為第三代移動通信TD-SCDMA國際標準的提出者、核心專利擁有者、產業化主要推動者、設備市場領先者,大唐控股對TD-SCDMA及后續技術與標準演進TD-LTE的發展和全球產業化的實現具有
- 關鍵字:
大唐電信 TD-SCDMA
td-lte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td-lte!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td-lte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td-lte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