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I的通信原理很簡單,它以主從方式工作,這種模式通常有一個主設備和一個或多個從設備,需要至少4根線,事實上3根也可以(單向傳輸時)。也是所有基于SPI的設備共有的,它們是SDI(數據輸入),SDO(數據輸出),SC
- 關鍵字:
應用 舉例 原理 通信 總線 協議 SPI
- 舉例:以前車子的電路系統有點像家庭用電,要有電力與插頭來供應電器用品用電,只要哪個東西不會動作,那不是電器用品壞了就是插頭沒送電過來,故障很好判斷不是一就是二,但是所需要的線路繁多又會消耗不必要的電力
- 關鍵字:
CAN-BUS 系統
- 摘要:串行擴展和串行通信方式已經成為當前單片機系統擴展的主流方式。目前單片機市場上不但有傳統的UART串行接口,而且還有SPI、I2C總線等串行接口。SPI接口是一種高速串行通信接口,特別適合于單片機之間的高速通信
- 關鍵字:
編程 技術 單片機 總線 SPI 基于
- SPI總線在XF-S4240與MCS51通信中的應用介紹,SPI總線技術是Motorola公司推出的一種同步串行接口。它可以使MCU與各種外圍設備以串行方式進行通信以交換信息,并且硬件連接較少,編程方便。 SPI接口已經是一種標準外設接口,目前已有很多MCU及外設都帶有SPI接口。
- 關鍵字:
應用 介紹 通信 MCS51 總線 XF-S4240 SPI
- Bus走線模式是在13.6版本中可以實現的模式,現在14.x以及15.0都已經取消了這功能,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通過以下步驟來實現:
1.在命令欄中輸入:set acon_oldcmd 回車就把模式切換到以前版本,14.x和15.0都可以,不
- 關鍵字:
Bus 總線 布線
- LM74是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生產的基于SPI總線接口的智能溫度傳感器,它可構成PC機、打印機的溫度檢測系統。1、LM74的性能特點(1)LM74內含溫度傳感器和13位∑-△式A/D轉換器,測溫范圍是-55~+125度,
- 關鍵字:
溫度 傳感器 介紹 智能 LM74 SPI 總線 基于
- 一主機三從機的SPI通信程序如下:主機://ICC-AVR application builder : 2012-1-13 18:56:57// Target : M ...
- 關鍵字:
AVR單片機 SPI 多機環路通信
- #include iom8535v.h#define _CPOL 1#define _CPHA 0#define SCK_IO DDRA
- 關鍵字:
spi 四種模式 io模擬時序
- 全球領先的整合單片機、模擬器件和閃存專利解決方案的供應商——Microchip Technology Inc.(美國微芯科技公司)宣布,推出全新10引腳SPI MCP795XX系列,擴展其獨立實時時鐘/日歷(RTCC)產品線。新系列提供眾多與較大型14引腳MCP795WXX系列相同的功能,其中包括優異的計時性能。
通過減少系統整體元件數量并消除串行ID的用戶編程成本,MCP795XX RTCC系列成為便攜式設備、無線和消費市場的理想選擇。該系列包括64字節SRAM、2 K
- 關鍵字:
Microchip SPI
- 摘要:通過EIB智能安裝系統在陜西師范大學新校區圖書館工程應用實例的分析比較,從系統設計、工程施工、綜合造...
- 關鍵字:
圖書館 I-bus 智能照明 總線系統
- 標簽:CAN-bus 現場總線 電梯控制前言2003年5月6日,PHILIPS正式授權:廣州周立功單片機發展有限公司為汽車電子產品線(含CAN-bus、汽車防盜器RFID、汽車傳感器)中國地區代理商。依靠強大的專業開發團隊、PHILIPS半導
- 關鍵字:
電梯 控制 方案 應用 現場 總線 CAN-bus
- 基于ProteuS的Arm處理器的SPI接口實現,引 言現在,人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都有嵌入式設備的存在,比如DVD、移動電話、MP3及掌上電腦等等。這些嵌入式設備多采用32位RISC嵌入式處理器作為核心部件。其中基于ARM核的嵌入式處理器獨占鰲頭,在32位RISC處理器中
- 關鍵字:
接口 實現 SPI 處理器 ProteuS Arm 基于
- 1 前言 由于數字電源的控制靈活、結構變化靈活、調節、維護方便和造價低的一系列優點,代表了電源技術的發展方向。而在數字電源中,總線技術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數字電源中常用的總線技術加以介紹。
- 關鍵字:
總線 介紹 Bus PM I2C 電源技術
spi-bus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spi-bus!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spi-bus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spi-bus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