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記者從廣電總局官網了解到,中國網絡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和北京聯通(微博)公司三方合作的三網融合IPTV合作協議已經正式簽約,北京地區的IPTV業務已進入用戶上線測試階段。
三網融合實質突破
根據協議,中國網絡電視臺和北京電視臺主要負責IPTV業務中內容的集成和播控平臺的建設,北京聯通主要負責IPTV傳輸分發網絡的建設。IPTV集成播控總平臺由中國網絡電視臺負責建設,北京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由中國網絡電視臺和北京電視臺聯合建設。
研究三網融合的專家、融合網總編吳純勇告訴記者,上述協
- 關鍵字:
IPTV 三網融合
- 中國網絡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北京聯通今天正式簽署IPTV業務合作協議,北京的IPTV業務即將按照國家三網融合和IPTV建設和管理的相關政策要求展開。北京市委市政府相關領導、中國網絡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及北京聯通的相關領導出席了簽約儀式。
北京是最早建成本地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并與總平臺實現對接的城市之一。協議約定,中國網絡電視臺和北京電視臺主要負責IPTV業務中內容的集成和播控平臺的建設,北京聯通主要負責IPTV傳輸分發網絡的建設。IPTV集成播控總平臺由中國網絡電視臺負責建設,北京IPTV集成
- 關鍵字:
CNTV IPTV
- 市場研究公司ABI Research公布的最新報告指出,全球的電信運營商都面臨著與升級至光纖基礎設施相關的成本與價值問題。基礎設施升級后可以支持如網絡電視和OTT視頻等先進的服務。
ABI調查覆蓋電信網絡部署、消費者的使用以及DSL和光纖寬帶服務的收入情況。結果表明,2011年,銅線網絡仍是電信運營商手中一棵收益可觀的搖錢樹——全球使用DSL的寬帶用戶超過3.67億。盡管光纖到戶(FTTH)技術能夠給予用戶十倍于采用先進DSL技術的帶寬,是創收(如網絡電視和OTT)的關鍵
- 關鍵字:
IPTV OTT 光纖
- 摘要:P2P網絡應用快速發展,帶來網絡安全防護漏洞和隱患。如何有效地監控P2P流,進行相關的流識別、流篩選、流控制是流管理中的重要問題。通過分析P2P協議及簽名特征,提出一種基于簽名特征的P2P流分析方法,通過實
- 關鍵字:
P2P 流量檢測 特征匹配
- 標簽:IPTV P2P技術一、概述IPTV 即網絡電視,它以計算機(PC)或“普通電視機+網絡機頂盒(TV+IPSTB)”為主要終端設備,向用戶提供視頻點播、Internet 訪問、電子郵件、游戲等多種服務。北京萬視通科技有限
- 關鍵字:
解決方案 系統 網絡電視 AV-IPTV
- 標簽:CDP P2P IPTV 一、引言隨著互聯網寬帶在中國的普及,人們對Internet提出了多樣化的應用需求。現在存在的各種形式,如網絡游戲、在線影視和電子郵件等都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隨著數字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網
- 關鍵字:
平臺 設計 實現 系統 IPTV CDN P2P 技術 基于
- 隨著嵌入式技術這幾年的迅速發展,在個人電腦平臺上正顯示出強大市場需求的流媒體技術,目前逐漸有向嵌入式平臺轉移的趨勢。個人便攜化、家電化的媒體消費需求,為這次平臺的轉移提供了市場契機。IPTV正是在這場消費
- 關鍵字:
服務器 傳輸 瓶頸 數據 解決 網絡技術 IPTV 對等
- IPTV是以家用電視機為主要顯示設備,集互聯網、多媒體、通信等多種技術于一體,通過IP協議向家庭用戶提供多種交互式媒體服務的業務。數字電視是把模擬電視信號轉變為數字信號并進行數字信號處理、存儲、控制、傳輸和
- 關鍵字:
聯系 區別 網絡電視 數字電視 IPTV
- 引言IPTV就是利用IP方式傳輸電視節目,因此有時也被稱為網絡電視。但不同的行業、組織或知識背景的人,對IPTV的含意存在不同的理解。1.1 什么是“TV”對于“TV”的理解,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
- 關鍵字:
問題 關鍵 技術 IPTV 淺析
- 由于地面通信網絡的完善,衛星通信遭遇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在大容量、低價格的光纖通信已大面積應用的今天,原大量通過衛星傳輸的IDR、數據專線、電話等業務逐漸萎縮。如何充分發揮衛星通信自身的優勢,找準定位,并積
- 關鍵字:
應用 IPTV 衛星通信
- 一 CDN技術的產生據CCNIC調查統計,至2005年6月為止,上網用戶總人數為10300萬人,國內WWW站點數約為677500個,上網計算機數4560萬臺。由此可見,上網的用戶數越來越多;Web站點的數量繼續在增加;可供訪問的資源日趨豐
- 關鍵字:
運用 IPTV 技術 CDN
p2p-iptv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p2p-iptv!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p2p-iptv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p2p-iptv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