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圍繞第三代半導體的研發和應用日趨火熱。由于具有更大的禁帶寬度、高耐壓、高熱導率、更高的電子飽和速度等特點,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能夠滿足未來電子產品在高溫、高功率、高壓、高頻等方面更高的要求,被認為是突破傳統硅(Si)器件性能天花板的必由之路。氮化鎵(GaN)和碳化硅(SiC)并稱為第三代半導體界的“雙雄”。其中,SiC在高耐壓和大電流應用方面優勢突出,近年來在新能源汽車、可再生能源等功率電子領域風頭無兩;而GaN則憑借出色的擊穿場強特性和電子飽和速度,提供出色的低導通電阻和高速開關(高頻率工作)性能,在
關鍵字:
Mouser GaN
新聞亮點:●? ?德州儀器增加了GaN制造投入,將兩個工廠的GaN半導體自有制造產能提升至原來的四倍。●? ?德州儀器基于GaN的半導體現已投產上市。●? ?憑借德州儀器品類齊全的GaN集成功率半導體,能打造出高能效、高功率密度且可靠的終端產品。●? ?德州儀器已成功開展在12英寸晶圓上應用GaN制造工藝的試點項目。德州儀器 (TI)近日宣布,公司基于氮化鎵 (GaN) 的功率半導體已在日本會津工廠開始投產。隨著會津工廠投產,
關鍵字:
德州儀器 氮化鎵 GaN
電力電子設備中使用的半導體材料正從硅過渡到寬禁帶(WBG)半導體,比如碳化硅(SiC)和氮化鎵(GaN)等半導體在更高功率水平下具有卓越的性能,被廣泛應用于汽車和工業領域中。由于工作電壓高,SiC技術正被應用于電動汽車動力系統,而GaN則主要用作筆記本電腦、移動設備和其他消費設備的快速充電器。本文主要說明的是,但雙脈沖測試也可應用于硅器件、MOSFET或IGBT中。為確保這些設備的可靠性,雙脈沖測試(DPT)已發展成為一種行業標準技術,用于測量開啟、關閉和反向恢復期的一系列重要參數。雙脈沖測試系統包括示波
關鍵字:
202411 寬禁帶 FET 測試
在應對消費類電器、樓宇暖通空調(HVAC)系統和工業驅動裝置的能耗挑戰中,業界積極響應,通過實施諸如季節性能效比(SEER)、最低能效標準(MEPS)、Energy Star 和Top Runner等項目推進建立系統能效評級體系。變頻驅動器(VFD) 可為加熱和冷卻系統提供出色的系統效率,特別是在這些系統具有范圍非常寬的精確速度控制的情況下。VFD使用逆變器控制電機轉速,并進行高頻脈寬調制(PWM)開關,可獲得真正的可變速度控制。雖然這些逆變器目前是使用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IGBT)和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
關鍵字:
202409 三相集成GaN 電機驅動器 GaN
幾十年來,電網一直是電力生產單位和消費者之間可靠的橋梁,只需輕輕一按開關,便能暢通無阻地將電力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千家萬戶。然而,隨著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需求的不斷增長,現有電網唯有成功應對新的挑戰(包括整合儲能系統),才能確保在用電高峰期電力供應充足。 EPC Power 作為一家提供尖端功率轉換解決方案的知名地面電站逆變器制造商,現已攜手 Wolfspeed 開發解決方案,共同應對儲能挑戰。此次強強聯合,雙方利用碳化硅的強大性能,打造出業界首款地面電站組串式逆變器“M”,使并網儲能系統比以往任何時
關鍵字:
EPC Power Wolfspeed 碳化硅 模塊化 電網級儲能
幾十年來,電網一直是電力生產單位和消費者之間可靠的橋梁,只需輕輕一按開關,便能暢通無阻地將電力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千家萬戶。然而,隨著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需求的不斷增長,現有電網唯有成功應對新的挑戰(包括整合儲能系統),才能確保在用電高峰期電力供應充足。EPC Power 作為一家提供尖端功率轉換解決方案的知名地面電站逆變器制造商,現已攜手 Wolfspeed 開發解決方案,共同應對儲能挑戰。此次強強聯合,雙方利用碳化硅的強大性能,打造出業界首款地面電站組串式逆變器“M”,使并網儲能系統比以往任何時候
關鍵字:
EPC Power Wolfspeed 碳化硅 電網級儲能方案
8月13日,新潔能發布公告稱,擬將此前募投項目中的“第三代半導體 SiC/GaN
功率器件及封測的研發及產業化”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日期延期至2025年8月。此次延期是受宏觀環境等不可控因素的影響,項目的工程建設、設備采購及人員安排等相關工作進度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無法在計劃時間內完成。據悉,此次延期項目屬新潔能二廠區擴建項目,項目總投資約2.23億元,2022年開建,原計劃2024年建設完成。項目建成后,將實現年產 SiC/GaN 功率器件2640萬只。新潔能稱,本次募投項目延期僅涉及項目進度的
關鍵字:
新潔能 SiC GaN 功率器件 封測
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最新報告《2024全球GaN Power
Device市場分析》顯示,隨著英飛凌、德州儀器對GaN技術傾注更多資源,功率GaN產業的發展將再次提速。2023年全球GaN功率元件市場規模約2.71億美元,至2030年有望上升至43.76億美元,CAGR(復合年增長率)高達49%。其中非消費類應用比例預計會從2023年的23%上升至2030年的48%,汽車、數據中心和電機驅動等場景為核心。AI應用普及,GaN有望成為減熱增效的幕后英雄AI技術的演進,帶動算力需求持續攀升,C
關鍵字:
CAGR GaN 功率元件
8月15日消息,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最新報告顯示,隨著英飛凌、德州儀器對GaN技術傾注更多資源,功率GaN產業的發展將再次提速。2023年全球GaN功率元件市場規模約2.71億美元,至2030年有望上升至43.76億美元,CAGR(復合年增長率)高達49%。報告顯示,非消費類應用比例預計會從2023年的23%上升至2030年的48%,汽車、數據中心和電機驅動等場景為核心。
關鍵字:
英飛凌 德州儀器 GaN 功率元件
IT之家 8 月 14 日消息,TrendForce 最新報告顯示,隨著英飛凌、德州儀器等對 GaN(氮化鎵)技術傾注更多資源,功率 GaN 產業的發展將再次提速。2023 年全球 GaN 功率元件市場規模約 2.71 億美元(IT之家備注:當前約 19.39 億元人民幣),到 2030 年有望上升至 43.76 億美元(當前約 313.14 億元人民幣),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達 49%。據介紹,消費電子是功率 GaN 產業的主戰場,并由快速充電器迅速延伸至家電、智能手
關鍵字:
功率器件 GaN
全球知名半導體制造商羅姆(總部位于日本京都市)將于8月28日~30日參加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新館)舉辦的2024深圳國際電力元件、可再生能源管理展覽會(以下簡稱PCIM Asia)(展位號:11號館D14)。屆時,將聚焦碳化硅(SiC)和氮化鎵(GaN)等寬禁帶半導體,展示其面向工業設備和汽車領域的豐富產品陣容及解決方案。同時,羅姆工程師還將在現場舉辦的“寬禁帶半導體器件— 氮化鎵及碳化硅論壇”以及“電動汽車論壇”等同期論壇上發表演講,分享羅姆最新的功率電子技術成果。展位效果圖羅姆擁有世界先進的碳化硅
關鍵字:
羅姆 SiC 氮化鎵 GaN
潮流就是即便你放棄了我,也不妨礙我越來越火。距離特斯拉宣布放棄碳化硅已經過去了一年,這個市場非但沒有被拋棄,反而以 GaN、SiC 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發展備受關注:Yole 數據顯示,2026 年 GaN 市場規模預計可達 6.72 億美元。SiC 碳化硅 2027 年全球 SiC 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有望突破 60 億美元。預測是人算不如天算,第三代半導體優勢已經被講的翻來覆去了,市場的反饋是最真實和殘酷的—很火但不是主流。碳化硅與新能源車能不能齊飛?新能源是第三代半導體應用的重要驅動力。新能源車的最大
關鍵字:
GaN SiC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全球對綠色低碳發展的需求日益增長,半導體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氮化鎵(GaN)作為一種新型半導體材料,以其高功率、高效率、耐高溫等特性,在消費電子、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等多個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作為全球功率系統和物聯網領域的半導體領導者,英飛凌在氮化鎵領域持續深耕,通過戰略布局、技術創新、市場應用拓展等不斷鞏固其市場地位。近日,英飛凌在上海慕尼黑展會期間舉辦了一場專門的氮化鎵新品媒體溝通會,會上英飛凌科技大中華區消費、計算與通訊業務市場總監程文濤先生以及英飛凌科技
關鍵字:
氮化鎵 英飛凌 GaN Systems
氮化鎵材料相較于硅基材料,顯著優勢體現在節能、成本節約及材料省用上。其核心亮點在于其超快的開關速度,在硅、碳化硅與氮化鎵三者中獨占鰲頭。這一特性直接促進了開關頻率的大幅提升,進而允許大幅縮減被動元器件及散熱器的尺寸與數量,有效降低了物料消耗,彰顯了氮化鎵在物料節省方面的卓越能力。此外,在效率層面,氮化鎵與碳化硅并駕齊驅,通過實現極低的導通阻抗(即單位面積上可達到的最小電阻),相較于硅材料實現了數量級的優化。這種高效的導電性能,是氮化鎵提升系統效率的關鍵所在。綜合上述兩方面優勢,氮化鎵的應用不僅促進了系統性
關鍵字:
氮化鎵 GaN
碳化硅場效應晶體管(SiC FET)接近于理想的開關,具有低損耗、寬帶隙技術和易于集成設計等優勢。Qorvo的SiC FET技術如今以高效模塊化產品的形式呈現;本文探討了這種產品形態如何使SiC FET成為太陽能逆變器應用的理想之選。
關鍵字:
202407 太陽能 PV SiC FET 寬帶隙 碳化硅 光伏
epc gan fet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epc gan fet!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epc gan fet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epc gan fet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