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5年,鐵氧體的發明人,當時任 教日本東京工業大學電化學系的加 藤與五郎博士和武井武博士創立了 東京電氣化學工業株式會社,從事 磁性材料的商業開發和運營。1983 年,該公司正式更名為TDK株式會 社,取的是原名稱Tokyo(東京) Denki(電氣) Kagaku(化學)的 首字母(中文公司譯名:東電 化)。秉承創新的理念,在電子工 業的發展歷史上,TDK始終引領著 創新的步伐,從磁帶到磁頭再到現 在的DVD光盤
- 關鍵字:
TDK DVD EMC LCD
- 國際兩大高清(分辨率達1920×1080dpi)影碟機與碟片標準——藍光光盤和HD-DVD的較量出現新變化,在今年2月份東芝宣布退出HD-DVD生產銷售業務后,失去優勢的HD-DVD標準計劃在中國東山再起,迎擊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高清推薦標準EVD。
由清華大學光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TCL、新科、清華同方等眾多企業組成的HD-DVD中國版陣營,目前已研發生產出HD-DVD中國版影碟機,清華大學光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潘龍法昨天告訴本報記者,一個月內HD-
- 關鍵字:
藍光 HD-DVD 影碟機 EVD
- 自2008年2月,東芝宣布放棄HD-DVD業務后,以索尼、松下、飛利浦等品牌主導的藍光陣營在下一代高清影碟機的競爭中一直處于“一個人在戰斗”的狀態。盡管下一代高清影碟機技術得以統一,企業暫時不用再為“站錯了隊伍”而擔憂,但中國作為影碟機制造大國,至今還沒有一家本土企業在國內推出藍光影碟機。據悉,這主要是因為目前專利費問題仍然困擾著本土影碟機生產企業。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又傳出了其他下一代高清影碟機技術的產業化逐漸成熟、產品即將上市的消息,這攪亂
- 關鍵字:
藍光 消費電子 HD DVD
- 7月11日消息,正在青島參加消費電子博覽會的藍光光盤協會負責人首次談及了備受中國關注的藍光DVD專利費問題,并透露,目前專利費的額度還沒有最后確定下來,估計今年年底會確定。他同時拒絕透露專利費將在5%以上還是5%以下。
自今年年初以東芝為首的HD-DVD陣營宣布退出市場后,藍光DVD在高清碟機領域中勝出,業內預計包括中國在內的下一代碟機都可能使用藍光DVD技術,因此,專利費問題再次為業界矚目。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碟機生產國和銷售基地,中國是很多商家眼中的圣地,同時也是高清碟機標準爭奪的主戰場
- 關鍵字:
藍光 消費電子 HD DVD
- 在東芝全面停產HD-DVD影碟機之后,在分辨率達1920×1080的高清影碟機與碟片領域實際上就只剩下藍光光盤一種標準格式。
不過,由于之前在中國市場一直缺乏藍光光盤片源,所以索尼、松下、先鋒等廠家在中國市場推出的藍光影碟機一直乏人問津。
不過,“缺乏片源”這一尷尬狀況即將得到解決。昨日,《第一財經日報》從“藍光光盤協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海新索音樂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新索”)將會在中國內地開始生產藍光光
- 關鍵字:
藍光 HD DVD
- 由于缺乏核心專利技術,新一輪的藍光價格戰和專利危機很快擺在了中國DVD企業面前。
5月30日至6月1日,在上海光大會展中心舉辦的“第16屆上海國際音響影視展覽會暨上海國際數字家庭娛樂展”上,中國高清光盤產業聯盟展示了由TCL、新科、清華同方等國內公司共同參與開發制造的中國藍光高清DVD(CBHD,俗稱中國版HD DVD)播放機,以及中國唱片總公司、中影音像出版社等制作的CBHD碟片。中國高清光盤產業聯盟還聲稱,這是一項為了應對藍光陣營的不同聲音,避免重蹈DVD專利費覆轍而
- 關鍵字:
藍光 CBHD DVD
- 日前,杭州國芯表示,已經通過授權獲得ARM926EJ-S處理器,將用于其為家庭娛樂和多媒體應用設計的下一代數字電視和機頂盒芯片。
ARM進軍數字家庭領域的步伐正在加快。在手持設備市場獨占鰲頭,幾乎一統天下的ARM核,能在數字家庭市場重演輝煌嗎?“我們預計至2010年,基于ARM的處理器一半以上的出貨量來自于非移動市場和嵌入式市場。”ARM中國區總裁譚軍表示。他預計至2010年,全球基于ARM處理器的出貨量將達到50億片。
譚軍表示,目前在機頂盒/DVD芯片廠商,已采
- 關鍵字:
ARM 數字家庭 移動 手持設備 機頂盒 DVD
- 據iSuppli公司,繼高清(HD)-DVD格式退出下一代光盤標準競爭之后,臺式PC市場對于藍光DVD播放器的需求大增,導致光學讀取頭(OPU)這種關鍵部件供應短缺,因為供應商太少。
今年2月份,HD-DVD的主要支持者東芝放棄了繼續與藍光規格競爭的計劃。此前華納兄弟作出戰略決策,停止支持HD-DVD并轉而全力支持藍光技術。由于藍光已經在下一代DVD格式之爭中占據上風,HD-DVD的頭號支持者現在已經無力回天,而且大型電影公司和電子設備品牌決定采用藍光,所以HD-DVD市場實際上已經消失。
- 關鍵字:
HD-DVD 電腦 光學讀取頭 筆記本 藍光 光驅
- 與當年錄像帶格式大戰一樣,這場制式大戰的輸贏將由哪個陣營擁有更多的擁護者決定。本次華納兄弟的臨陣倒戈,基本上為高清DVD之爭畫上了句號,最后一根稻草終于壓垮了HD-DVD陣營。
東芝斷臂,藍光播放器全面獲勝
2008年2月19日,新一代DVD制式之爭終于結束,日本東芝公司當天正式宣布,放棄研制、生產和推廣HD-DVD播放器業務,這一舉動也就意味著索尼主導的藍光制式播放器獲得勝利,成為新一代DVD制式的統一標準。
據悉,目前藍光技術也已得到全世界170多家游戲公司、電影公司、消費電子和
- 關鍵字:
藍光 DVD 東芝 HD 索尼
- TCL集團自新的“4+2”業務架構組建以來,公司各產業銷售業績增長都保持了較好的增長,新業務架構的積極效果正在顯現。6月6日,TCL發布最新經營數據,5月份公司全球銷售彩電1,131,845臺,較去年同期增長26.65%。其中,LCD彩電共銷售268,799臺,同比增長220.39%;銷售DVD播放機1,807,000臺,同比增長49.59%;另外,公司5月份共銷售手機952,697臺,同比增長63.28%;在家電業務方面,銷售洗衣機23,821臺,同比增長41.96%。
- 關鍵字:
TCL 液晶 電視 DVD LCD 彩電
- 6月10日消息,德國光盤設備廠商Singulus第一季度獲得了21臺藍光雙層光盤生產設備的訂單。Singulus本周一稱,這個數字表明藍光技術的采用速度比11年前的DVD技術的應用速度要快。
Singulus首席財務官StefanBaustert說,這個數字意味著藍光雙層光盤生產設備的第一年的訂貨量遠遠超過了DVD設備最初的訂貨量。
11年前,DVD設備最初的訂貨量為17臺。
Singulus在聲明中稱,它在第二季度已經接到了藍光雙層光盤生產設備的額外訂單。一家關鍵
- 關鍵字:
藍光 DVD HD
- 據記者了解,在已經獲得BDA授權的25家企業中沒有一家繳納專利費,而BDA也沒有達成就此機制性意見。這或許將是藍光在中國發展的最大障礙。
盡管已有11家中國內地企業獲得了藍光光盤協會(BDA)的授權,但國內企業普遍關注的專利費問題依然是啟動中國藍光市場的最大障礙。5月29日在上海舉辦的“第四屆數字音頻技術論壇藍光光盤報告會”上,BDA方面的負責人、先鋒電子(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研究開發部部長王希文介紹說,BDA目前還沒有就專利費問題達成一個機制性的意見,所有已經授權生
- 關鍵字:
藍光 BDA PC 先鋒電子 DVD
- 【eNet硅谷動力消息】市場研究公司NPD Group周二公布的研究數據顯示,美國消費者對藍光高清DVD格式的關注度不斷上升,不過,這項技術的應用仍面臨許多挑戰。
一直到今年初,消費者在選擇高清DVD電影時不得不面臨兩種標準的選擇——索尼支持的藍光格式和東芝支持的HD DVD格式。2月底,隨著東芝宣布放棄HD DVD格式,藍光最終在這場下一代高清DVD格式之爭中勝出。不過,NPD稱,由于藍光播放器價格昂貴,加上當前消費者仍對現有標清DVD播放器及內容感到滿意,因此藍光播放器生
- 關鍵字:
藍光 DVD 高清電視 索尼
- 針對藍光BD協會聲稱已向TCL授權藍光技術一說,6月2日,藍光BD的對手藍光HD DVD中國版首次予以回應:藍光BD談不上授權TCL藍光BD技術。
在前天舉辦的08上海音響展上,藍光BD和藍光HD DVD中國版的展臺面對面,而且展臺規模和布置兩者相差無幾。不過,藍光BD派出的成員是一水兒的外資品牌,索尼、松下、先鋒,而藍光HD DVD中國版碟機CBHD派出的則是清一色的國產廠家,如TCL、清華同方、新科等。
此前,在5月21日于北京開幕的科博會上,藍光BD協會董事長曾專程赴京,明確對媒體表
- 關鍵字:
DVD 藍光 BD HD TCL
- 隨著東芝的退出競爭,索尼的藍光技術已經成為下一代高清碟機的“唯一”標準,據悉,中國已經成為藍光DVD影碟機的重點目標市場,預計三年之后中國市場容量會遠遠大于日本。
在第十一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上,藍光光盤協會聯席董事長、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存儲事業戰略室室長小冢雅之表示,在東芝宣布退出HD-DVD業務之后,藍光光盤協會的會員迅速增加至187家,同時,在全球范圍內的藍光DVD影碟機銷量正在快速增長,并正在逐漸代替普通清晰度DVD影碟機。
目前,索尼、先鋒、松下
- 關鍵字:
藍光 DVD HD 高清晰
dvd-audio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dvd-audio!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dvd-audio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dvd-audio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