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國際數據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全球個人電腦微處理器的發貨量較上年同期增加了31%,較前一季度也有溫和增長,表明市場已開始恢復正常的季節性趨勢。
第四季度微處理器的發貨量達到創紀錄水平,但國際數據公司未提供具體數字。該公司稱,2009年的微處理器發貨量增長了2.5%,但收入下降了7.1%,至286億美元。
國際數據公司目前預計,2010年的微處理器發貨量將較2009年增長15%,增幅高于公司之前的預期。
關鍵字:
英特爾 微處理器 AMD
AMD本周一發布了5款Athlon II和Phenom II系列的芯片,意在提高處理器性能的同時,降低成本。
這五款產品中的三款售價都低于100美金。其中一款為3.2GHz Phenom II X2 555 Black Edition芯片,售價為99美金。AMD表示這也是目前為止其雙核處理器中運轉最快的,主要面向Windows 7用戶設計。
公司同時強調售價119美金的Athlon II X4 635 為2.9 GHz的四核芯片,主要滿足高運轉性能和多任務以及多線程程序的需求。
本周
關鍵字:
AMD 處理器 Athlon
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DC周二發布報告稱,2009年第四季度,AMD在全球PC微處理器出貨量中的市場份額提升至19.4%,英特爾則降至80.5%。
IDC稱,2009年第四季度的x86處理器需求創有史以來單季最高水平。當季微處理器出貨量需求同比增加31.3%,AMD在臺式機和筆記本市場的份額都有所增加。
IDC的數據顯示,按照出貨量計算,英特爾第四季度全球PC微處理器市場份額為80.5%,低于2008年同期的81.9%。AMD的市場份額則達到19.4%,高于2008年同期的17
關鍵字:
AMD 微處理器 CPU
1月2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AMD今日公布的第四季度營收高于預期,受強勁的假期支出支撐。英特爾向AMD支付大筆法律糾紛賠償金也幫助AMD錄得凈利。
AMD稱,由于季節性因素2010年第一季營收將下降。該公司股票跌逾3%,抹去在常規交易時段錄得的漲幅。
AMD營收升至16.5億美元。根據湯森路透I/B/E/S,分析師的預估為近15億美元。
AMD周四稱,在截至12月26日的第四季度凈利升至12億美元,或合每股盈余(EPS)1.52美元,上年同期為虧損4.18億美元。
關鍵字:
AMD 芯片制造
據國外媒體報道,AMD星期四公布了截止到12月26日的財年第四季度財務報告。由于AMD與英特爾和解法律糾紛獲得了12.5億美元,AMD公布了三年來首次盈利的季度財務報告。
AMD似乎還從整個計算機市場的增長中得到了益處。AMD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了42%,微處理器和圖形芯片的銷售量也增長了,盡管銷售價格下降了。
這些結果表明,技術開支似乎再一次增長了。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在星期四預測稱,2010年全球信息技術開支的增長速度將比預料的速度更快。
AMD在星期四股票市場收盤后公布了季
關鍵字:
AMD CPU GPU 芯片組
據路透社報道,阿布扎比ATIC公司近日向德國企業聯合辦公室(Germany's cartel office)提交了有關全權接管Globalfoudries公司的申請文件,后者是AMD與ATIC公司與去年合資成立的一家芯片制造公司。根據企業 聯合辦公室官方網站上的記錄顯示,這份文件是本月12日提交的。
ATIC的發言人表示:“AMD此前便曾表示過會逐步脫離芯片制造業,成為一家純粹的Fabless芯片設計公司,這與這次我們接管Globalfoudries的行為是一致的,而且這也符合我們當
關鍵字:
AMD 芯片設計
雖然2009年對很多企業仍不是個好年景,卻是AMD揚眉吐氣的一年。AMD變得更加專注、專業,做為業內首個可以提供CPU+GPU+芯片組的廠商,其優勢日漸凸顯;在產品方面,AMD推出了一系列筆記本、臺式機、服務器等具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在公司戰略層面,AMD的VISION引領了消費者模式的變革及新趨勢;AMD以反壟斷斗士的角色,讓產業環境變得更加公平、開放;AMD中國在全球經濟受到影響的情況下,依然成為AMD全球的中堅力量,為全球注入了源源動力。
穩步走上復興之路
2009年,在Fusion
關鍵字:
AMD CPU GPU 芯片組
據國外媒體今日報道,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C Insights的數據顯示,在全球25家無工廠半導體企業中,只有7家在2009年實現收入增長,而AMD的年收入位列第二。
AMD去年將制造業務分拆出去,成立了GlobalFoundries公司,從而轉型為一家無工廠半導體設計公司。其他六家實現收入增長的無工廠半導體企業分別是高通、聯發科(MediaTek)、瑞昱半導體(RealTek)、晨星(MStar)、Atheros、Silicon Labs和立锜(Ricktek)。
只要大多數晶圓都是由半導體
關鍵字:
AMD 晶圓 半導體代工
AMD旗下的Globalfoundries(GF)合并新加坡特許后,計劃斥資42億美元,在紐約州建立12寸新晶圓廠(Fab8),2012年完工19日第五期將舉行上梁典禮。
臺積電12廠第五期上梁典禮,將由資深營運副總劉德音主持。設備商指出,今年半導體景氣進入多頭,全球三大晶圓代工廠擴產火力全開,三家公司新廠房總耗資172億美元,相當于新臺幣5,469億元,支出將高度集中在今、明兩年,有史以來最大。
GF目前擁有新加坡特許Fab7與德勒斯登Fab1,兩座12寸晶圓廠,為了擴大40納米以下先進
關鍵字:
AMD 晶圓代工 40納米 Globalfoundries
英特爾上周稱,由于PC市場強勁反彈克服了它向競爭對手AMD支付的巨額費用,它的財年第四季度利潤大幅增長。英特爾還說,其當前這個季度的銷售收入和利潤率可能超過分析師的預期。在此消息的刺激下,英特爾股票在盤后交易中上漲了。
第四季度PC出貨量比原來的預期大幅度增長。英特爾是PC微處理器的主要供應商。 PC市場的增長使英特爾財年第四季度的凈利潤達到了23億美元,合每股收益40美分。這個凈利潤是幾乎是英特爾上一年同期的9倍。英特爾上一年同期的凈利潤是2.34億美元,合每股收益4美分。
英特爾財年第
關鍵字:
AMD CPU
據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針對Intel壟斷案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包括Hector Ruiz與Richard Henri在內的AMD的高層人員似乎曾對自己的產品信心不足,于此同時,Intel則也對這次由紐約州發起的反壟斷案調查作出了回應。
根據這份調查文件顯示(部分證詞已經被人為抹去),AMD公司的執行副總裁Richard Henri在接受調查時曾經表示,客觀地說:“當時的用戶恐怕根本不會選擇AMD的產品。如果我不是在AMD公司工作,恐怕也根本不會使用AMD的產品。”
關鍵字:
AMD CPU
AMD的DX11顯卡家族已經有了五款中高端型號,而在下個月初的CES 2010大展上,我們還將看到多達12款新品,其中桌面、筆記本型號各六款。
桌面上,兩個低端核心Redwood、Cedar最終亮相,整個DX11桌面產品線也將因此布局完畢。Redwood將命名Radeon HD 5600/5500系列,價格上據說最高不超過90美元;Cedar則會叫作Radeon HD 5400/5300系列,面向入門級用戶。
根據此前消息,Radeon HD 5600系列會配備400個流處理器,搭載128
關鍵字:
CES 顯卡 AMD
2010年1月5日,AMD于日前發布了全新商用PC平臺品牌VISION Pro技術,以此為用戶提供卓越的視覺計算體驗。通過極具視覺表現力的傳播、幫助企業提高生產效率,從而在競爭中贏得優勢。
圖形顯示在商業溝通中的作用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一些創新型企業紛紛利用PC平臺技術來生成和瀏覽具有豐富視覺表現力的演示文檔(包括視頻和3D圖形)。
VISION Pro技術
研究顯示,超過80%的人類理解都是通過視覺獲取的,將視覺與口頭表達相結合,比簡單使用文字的內容記憶效果強6.5倍
關鍵字:
CES 3D VISION-Pro AMD
美國當地時間12月24日,AMD股價上漲0.24美元,漲幅為2.48%,報收于9.91美元,創下52周以來的新高。AMD股價上漲的原因有許多,其中最重要的莫過于從英特爾獲得12.5億美元賠償金,可以大幅減輕債務負擔。
據國外媒體報道稱,自每個季度出現虧損后,AMD償還債務的能力就受到了質疑,12.5億美元賠償金將有助于提高其償還債務的能力。相對于英特爾的巨額利潤而言,12.5億美元賠償金只是“毛毛雨”而已。
推動AMD股價大漲的第二個因素可能是英特爾推遲Larrab
關鍵字:
AMD 芯片 LBulldozer Fusion
據國外媒體報道,Nvidia負責投資者關系的高級副總裁邁克爾-哈拉(Michael Hara) 近日表示,Nvidia即將推出的新GPU(圖形處理器)強于AMD當前任何一款產品。
盡管AMD兩個月前已經推出了支持Direct x 11的新系列GPU Radeon 58xx,但哈拉卻稱,該款產品不足為懼。Nvidia明年初將推出支持Direct x 11的GPU Fermi,該款產品將強于AMD當前任何一款產品。
哈拉表示,Fermi在對多核處理器的支持上尤為出眾。Fermi還稱,AMD旗下
關鍵字:
AMD Nvidia GPU
amd ryzen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amd ryzen!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amd ryzen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amd ryzen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