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7日,中國移動“創新2020,云上科技周”在網絡云平臺正式開幕。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總經理喬輝在會上發布了中國移動物聯網操作系統——OneOS。OneOS是中國移動從2018年投入研發的一款面向物聯網領域的輕量級實時操作系統,具有可裁剪、跨平臺、低能耗、高安全等特點,支持ARM
Cortex-M/R/A、MIPS、RISC-V等主流CPU架構,兼容POSIX、CMSIS等標準接口,支持MicroPython語言開發,提供圖形化開發工具,能夠有效提高開發效率并降低開發成本,幫助用戶開發穩定可靠、安全
- 關鍵字:
5G 中國移動 物聯網 操作系統 OneOS
- 據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16日凌晨消息,美國政府周一證實,將會修改禁止美國企業與華為進行生意往來的禁令,允許其合作制定下一代5G網絡標準。路透社此前報道,據熟知內情的消息人士透露,美國商務部和其他政府機構簽署了這項規則修改,現正等待發布在《聯邦公報》(Federal Register)上,最早將于當地時間周二發布。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Wilbur Ross)向路透社發出聲明,證實了有關該部即將采取行動的報道。聲明表示:“美國不會放棄全球創新領導地位。商務部致力于鼓勵美國工業界全面參與并倡導美國技術
- 關鍵字:
5G 華為 美國
- 源杰半導體近日宣布實現12波25G MWDM激光器芯片量產,MWDM激光器的量產標志著MWDM產業鏈打通最后一環,進入規模部署時代。源杰半導體多年來在高速光通信激光器領域持續投入,現已全面、自主掌握了從激光器芯片設計、驗證到外延設計生長、晶圓制造、芯片測試、制造的全流程研發和生產能力。2019年,源杰半導體就成功研發出12波MWDM激光器芯片,此后經過內部長期嚴格的可靠性測試,保證了源杰量產的MWDM激光器芯片性能指標穩定,可靠性高于行業標準。該款12波MWDM激光器芯片,完全滿足中國移動提出的5GOpe
- 關鍵字:
源杰半導體 12波MWDM 激光器芯片 5G
- 過去一年,有關5G的話題經常時不時沖上微博熱搜,尤其在中央大力推動5G新基建發展、美國進一步升級對5G領頭羊華為斷供措施的背景下,5G似乎已經不再是一種簡單的移動通信技術。相關領域投資專家認為,5G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其中,中游基站運營商格局已定,上游的芯片器件存在較多機會,下游行業應用機會超乎想象。不過,目前雖然5G仍未完全落地,但投融資市場已經出現了一片紅海,項目估值較高,甚至出現了一些“偽需求”的項目。5G中游格局已定 下游應用端機會超乎想象5G對運營商來講,速度快、流量大,大項目投資,
- 關鍵字:
5G 應用加速 技術泡沫 偽需求
- 6月16日消息,據外媒報道,美國商務部和其他政府機構于當地時間周一證實,美國將修改針對與華為有業務往來的美國公司禁令,允許他們與華為共同制定5G網絡標準。此前有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商務部和其他政府機構已經簽署了修改規則的命令,最早有望于當地時間周二公布,目前正等待批準。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Wilbur Ross)在聲明中證實,該機構正在采取行動。羅斯說:“美國不會放棄在全球創新方面的領導地位,商務部將致力于通過鼓勵美國工業界全面參與并倡導美國技術成為國際標準,來保護美國的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
- 關鍵字:
華為 5G
- “缺芯少魂”是我國互聯網領域最大的“命門”。毫米波芯片是高容量5G移動通訊核心,長期被國外壟斷,是我國短板中的短板。6月1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表示,南京網絡通訊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已研制出CMOS毫米波全集成4通道相控陣芯片,并完成了芯片封裝和測試,每通道成本由1000元降至20元。同時,他們封裝集成1024通道天線單元的毫米波大規模有源天線陣列。芯片與天線陣列力爭2022年規模商用于5G系統。
- 關鍵字:
5G 毫米波
- 據國外媒體報道,在5G智能手機的處理器方面,高通和聯發科是為數不多的能對外提供的廠商。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5G商用的行列,5G商用網絡覆蓋范圍的擴大,消費者對5G智能手機的需求也在持續增加,智能手機廠商也推出了更多的5G手機。在5G智能手機需求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手機廠商對5G處理器的需求也在增加,聯發科、高通這幾家廠商的5G智能手機處理器的市場需求也在增加。外媒在最新的報道中就表示,聯發科5G智能手機處理器的出貨量,在今年有望超過8000萬,這可能推動聯發科在全球5G智能手機處理器市場上的份額提升至至少
- 關鍵字:
聯發科 5G
- 在中美關系對抗的大環境下,我國芯片行業遭受著前所未有的危機,作為全球唯五能做5G手機基帶芯片的廠商之一,紫光展銳在5G時代迎來危險與機遇。 5G,AI兩手抓的新展銳,面向5G的未來展開了積極的布局,馬卡魯5G芯片技術平臺的出現,形成強有力的“虎賁”“春藤”兩大芯片體系,旨在智能手機和物聯網平臺。 有消息稱展銳此前推出世界第一款支持Cat.1bis廣域物聯網芯片平臺春藤8910DM,Cat.1bis,GSM雙模都支持。該方案可讓模組產品尺寸縮小30%的情況下,還能降低20%功耗,可謂相當強勁,目前已被美格、
- 關鍵字:
紫光展銳 5G
- 因 5G 連接性而大大獲益的新商機就是手機游戲,而且不光只是向來需要高速與低延遲的多人游戲領域,還有新興的云端游戲市場。最后的目標就是在手機上進行高傳真 5G 云端游戲。
- 關鍵字:
Arm 5G XR
- 2019 年 6 月 6 日,5G 商用牌照正式發放。時至今日,一年的時間過去之后,從網絡到技術,從場景到應用,"5G" 這個概念對于我們來說好像已經不是那么遙不可及,尤其是 5G 手機,門檻也在不斷降低,相較于去年同期 5G 手機動輒五六千甚至近萬元的售價,如今 5G 手機價格門檻一路下探至千元,讓更多用戶提前嘗鮮到了 5G 的魅力。那么,從萬元到千元,5G 手機又都經歷了哪些變化呢? 5G 商用牌照發放 5G 手機大戰拉開序幕 在 5G 未正式商用之前,人們對于即將到來的 5G
- 關鍵字:
5G 手機
- 從去年6月6日至今,中國5G商用牌照發放已經有一年時間了,在這一年中,我們親身經歷了5G概念從陌生到熟悉,5G基站從少到多,5G手機從昂貴到便宜,5G應用從概念到實例。在5G商用一周年這樣的時間節點,讓我們一起回顧下中國5G的發展之路。雖然去年5G才剛剛正式商用,但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早在2017年,我國的第一座5G基站就已經開通了。中國5G時間線簡述:2017年6月24日,中國第一座5G基站在廣州大學城開通;2018年4月2日,中國第一個5G電話在廣州打通;2019年6月6日,中國5G商用牌照正式發
- 關鍵字:
5G 商用 一周年
- 6月5日,今日是中國5G牌照發放一周年。在5G發牌一周年線上峰會上,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魯春叢表示,5G商用一年來,在產業各方的共同努力下,5G取得積極進展。網絡建設方面,魯春叢指出,預計今年年底,我國將建設5G基站超過60萬個,覆蓋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產業支撐方面,截至5月底,國內5G手機累計出貨量5985萬部,預計2020年底,5G手機出貨量將達到1.8億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建成的5G基站超過25萬個,有130款5G手機獲得入網銷售許可,5G終端連接數超過3600萬。僅4月一
- 關鍵字:
工信部 5G 基站
- 中國5G商用已滿“周歲”。去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中國5G商用正式開啟。一年之后,運營商們紛紛交出成績單。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5G可能意味著更快的網速、更高清的視頻、更快的下載速度,但5G最大的價值遠不止于此。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寫入“新基建”這一概念,并提及拓展5G應用。經歷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同步,目前中國的5G發展已成功躋身“第一梯隊”。5G時代,四大運營商以及產業鏈在網絡建設、投資、手機、應用等方面有哪些突破?以下為澎湃新聞
- 關鍵字:
5G 商用
- 英特爾的宏旨是創造改變世界的技術,造福地球上每一個人。為此,我們正在把技術的力量融入通信產業,并將云經濟擴展到網絡和邊緣。從核心到邊緣的云化網絡將有助于創建我們數據驅動的未來所需的5G通信基礎設施。與任何革命性的技術一樣,5G的真正價值將來自跨行業的創新者生態系統。在此生態系統里,創新者以指數級的方式提升彼此能力,而英特爾在加速此類協作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從我們在?云、網絡和邊緣計算?的核心位置開始,我們正在推動5G擺脫炒作,帶來更多經過驗證的5G用例。我們致力于幫助更廣泛的商業社區實現
- 關鍵字:
英特爾 5G
- 據中國臺灣媒體 Digitimes 報道,消息人士稱,除三星顯示器和 LG 顯示器外,中國面板制造商京東方也將成為蘋果 5G iPhone 的 OLED 面板供應商,這將使中國臺灣 PCB 制造商有機會進入 iPhone 供應鏈。IT之家此前報道,全球顯示領域權威咨詢機構
Display Supply Chain Consultants 表示,蘋果即將發布的 iPhone12 Max 將使用來自京東方和 LG
Display 的 OLED 面板;而三星顯示器則為 5.4 英寸的 iPhone 12
- 關鍵字:
京東方 5G iPhone OLED
5g-v2x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5g-v2x!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5g-v2x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5g-v2x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