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總龍頭”英偉達和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的電信部門軟銀公司(SoftBank Corp)周三表示,兩家公司已經試運行了世界上第一個人工智能(AI)和5G電信網絡。根據英偉達的說法,軟銀使用其AI Aerial加速計算平臺,成功試行了世界上第一個人工智能和5G電信網絡的結合,這是計算領域的突破,為電信運營商打開了潛在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人工智能收入流。兩家公司表示,該平臺可以同時運行人工智能和5G工作負載,這一組合被電信行業稱為人工智能無線接入網絡(AI-RAN)。其應用將包括自動駕駛汽車
- 關鍵字:
英偉達 軟銀 5G電信網絡
- 美股收漲,三大指數均創歷史新高,道指收盤大漲1508.05點,漲幅為3.57%,報43729.93點;納指漲544.29點,漲幅為2.95%,報18983.47點;標普500指數漲146.28點,漲幅為2.53%,報5929.04點。大型科技股多數上漲,特斯拉大漲超14%,英特爾漲超7%,英偉達、谷歌漲約4%,亞馬遜漲超3%,奈飛、微軟漲超2%;蘋果、Meta小幅下跌。其中,英偉達、亞馬遜、奈飛均再創收盤新高。熱門中概股多數下跌,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收跌1.83%,蔚來跌超5%,嗶哩嗶哩跌超4%,小鵬汽車
- 關鍵字:
美股 英特爾 英偉達 特斯拉
- 英偉達將在 2025-26 年進入消費類 PC 的 Arm 芯片領域。
- 關鍵字:
英偉達 PC
- 美股11月4日盤中,英偉達市值一度達3.38萬億美元,超過蘋果的市值3.35萬億美元,登頂美國市值第一。截至收盤,英偉達股價漲0.48%,收136.05美元/股,市值3.34萬億美元,蘋果股價則跌0.4%,收222.01美元/股,市值3.36萬億美元,蘋果再次奪回美股市值第一的寶座。近兩周,英偉達市值貼近蘋果,盤中市值已數次超過后者,但收盤市值還未實現超越。今年6月,英偉達也曾成為美股市值第一的公司,隨后被蘋果反超。當地時間10月31日蘋果發布最新季度財報后,股價有所波動。在截至9月28日的最新季度,蘋果
- 關鍵字:
英偉達 蘋果 Blackwell 芯片 微軟 半導體
- 上周五美股盤后的消息顯示,英偉達將取代英特爾,加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相關變動將于本周五11月8日美股盤前生效。該消息助推英偉達股價周一上漲,盤中一度漲超2.6%,收漲近0.5%,表現優于美股大盤。過去兩年,隨著人工智能成為全球市場最為關注的主導主題,英偉達的市值高歌猛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公司之一,它的市值甚至超過了微軟,與蘋果不相上下。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100指數中市值最大的兩家公司是蘋果和英偉達,相對名次隨著市場變化而時有交替。截至周一收盤,英偉達市值位居全球第二大。英偉達加入道指,將對道指產生
- 關鍵字:
英偉達 道指 英特爾 人工智能
- AMD發布2024財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營收達68.2億美元,同比增長18%,環比增長17%;凈利潤達到7.71億美元,同比大增158%,毛利率達50%。第三季度的業務表現強勁,實現創紀錄的季度營業額,主要得益于EPYC(霄龍)處理器和Instinct系列數據中心產品的銷售增長,以及市場對Ryzen(銳龍)PC處理器高漲的需求。
- 關鍵字:
AMD 英偉達 AI GPU 數據中心
- 10 月 23 日消息,消息源 Moore's Law is Dead 在最新一期 YouTube 視頻中,曝料英偉達正向其合作伙伴分發 GPU 樣品,并分享了一張可能是 RTX 5080 筆記本 GPU 的圖片。圖片顯示樣本名為 N22W-ES-A1,明確標記為工程單元,Blackwell GB203 GPU 芯片采用長方形設計,相比較 Ada 的 AD104,明顯更長。注:英偉達 Blackwell GPU 系列共有 6 個版本,分別包括 X11、X9、X7、X6、X4 和
- 關鍵字:
筆記本電腦 英偉達 GPU RTX 5080
- 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最新調查,NVIDIA(英偉達)近期將其所有Blackwell Ultra產品更名為B300系列,預估明年將策略性主推B300和GB300等采用CoWoS-L的GPU產品,這將提升對先進封裝技術的需求量。英偉達將原B200 Ultra更名為B300、GB200 Ultra更名為GB300,B200A Ultra和GB200A
Ultra則分別調整為B300A和GB300A。B300系列產品按原規劃將于2025年第二季至第三季間開始出貨。至于B200和GB200,預計將在
- 關鍵字:
英偉達 Blackwell Ultra B300 CoWoS-L TrendForce
- 10 月 16 日消息,英偉達 RTX 50 系列顯卡有望在明年 CES 2025 上亮相,根據博板堂今日最新消息,RTX 50 系列各型號可能會發布比較快,基本上是逐月發布,確定英偉達針對 RTX50 系列的大概發布時間:2025 年 1 月 CES 發布 RTX 5090D5080 系列2 月份將發布 RTX 5070 Ti5070 系列3 月份將發布 RTX 5060 Ti5060 系列所以 2025 年 Q1 季度內將全部發布完,暫時沒有 SUPER 系列型號的產品規劃。據此前報道,英偉達創始人兼
- 關鍵字:
英偉達 GPU RTX 50
- 10 月 16 日消息,在今天的聯想 2024 年度全球創新活動 Tech World 上,聯想集團推出了第六代垂直液冷產品 ThinkSystem N1380 Neptune,為生成式 AI 的計算提供動力。大會上,聯想集團宣布與英偉達合作推出聯想混合式 AI 全面優勢集,并推出 ThinkSystem SC777 V4 Neptune,進一步擴大了與英偉達的長期合作。這個新系統利用新的 ThinkSystem N1380 Neptune,號稱在緊湊的設計中實現萬億參數的 AI 模型
- 關鍵字:
聯想 AI 英偉達
- 10月12日消息,在舊金山舉行的Advancing AI 2024大會上,AMD正式發布新一代GPU加速卡Instinct MI325X,硬剛NVIDIA。根據官方展示的數據,MI325X支持八塊并行組成一個平臺,最高可達成2TB HBM3E內存、48TB/s帶寬,性能來到了FP16 10.4 PFlops(每秒1.04億億次)、FP8 20.8 PFlops(每秒2.08億億次)。和NVIDIA的H200的集成平臺H200 HGX對比,MI325X平臺提供1.8倍的內存量、1.3倍的內存帶寬、1.3倍的
- 關鍵字:
AMD 英特爾 英偉達
- IT之家 10 月 11 日消息,集邦咨詢 Trendforce 今天(10 月 11 日)發布博文,報道稱英偉達今年第 4 季度出貨 GB200 之后,考慮在下一代 AI GPU 產品中使用獨立 GPU 插槽設計,替代當前的板載解決方案,有利于富士康和互聯組件供應商 LOTES 等供應鏈公司。行業消息稱英偉達計劃從板載解決方案(on-board solution,OAM)切換到插槽類型(socket type),預估最快應用于 GB300 產品線。插槽設計通常應用
- 關鍵字:
英偉達 GPU 接口
- 10 月 10 日消息,在過去一個月中,英偉達股價飆升了 25%,接近歷史高位。在接下來的幾周,隨著科技企業密集發布財報,Meta、微軟和 Alphabet 等英偉達的主要客戶將向股東更新人工智能投資預期。今年 8 月底至 9 月初,英偉達股價經歷了短暫的顯著下跌,隨后迅速反彈。當地時間周三英偉達股票小幅下跌,收于每股 132.65 美元,略低于今年 6 月份創下的 135.58 美元的歷史高點。目前,英偉達已超越微軟,成為市值第二高的公司,僅次于蘋果。英偉達是人工智能熱潮的最大受益者之一,Meta、Op
- 關鍵字:
英偉達 市值
- 9月26日消息,據媒體報道,里昂證券的最新報告顯示,NVIDIA的AI服務器將首次采用插槽設計,預計從明年下半年的GB200 Ultra開始。這一變革意味著,NVIDIA的GPU產品將首次采用過去僅用于CPU產品的插槽設計將有助于簡化售后服務和服務器板維護,并優化運算板的制造良率。據里昂證券的調研,采用插槽設計后,一個運算板將集成四顆NVIDIA GPU,每顆GPU都將配備一個插槽和一顆NVIDIA CPU插槽設計主要應用于傳統的CPU服務器市場,其優勢在于便于更換和升級處理器,簡化主板制造并實現模塊化。
- 關鍵字:
英偉達 AMD 服務器 GPU CPU
- 液冷散熱將因英偉達Blackwell新平臺即將于第四季出貨而發光,TrendForce推估,液冷散熱方案滲透率有望從今年的近10%提升至2025年的逾20%,深耕已久的散熱臺廠奇鋐、雙鴻、臺達將率先受惠。2024年AI方案供貨商盟主非英偉達莫屬,單就AI服務器市占率來看,英偉達即逼近90%,對比排名第二的AMD僅占8%,呈壓倒性勝利。不過究實言之,英偉達Blackwell今年出貨規模尚小,主因供應鏈在執行產品最終測試驗證,如高速傳輸、散熱設計等均有待優化。此外,新平臺因能耗較高,尤其是GB200整柜式方案
- 關鍵字:
英偉達 Blackwell 液冷散熱
英偉達介紹
nVIDIA(全稱為nVIDIA Corporation,NASDAQ:NVDA,發音:國際音標:/?nv?d??/,官方中文名稱英偉達),創立于1993年1月,是一家以設計顯示芯片和主板芯片組為主的半導體公司。NVIDIA亦會設計游戲 機內核,例如Xbox和PlayStation 3。NVIDIA最出名的產品線是為游戲而設的GeForce顯示卡系列,為專業工作站而設的Quadro顯卡系列,和用于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