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綜合自動化站系統異常處理的一般原則由于系統的關鍵部分采用了雙機雙網的冗余設計,因此當系統某個局部發生故障時一般情況下將不會影響系統的運行,但此時會給出相應的告警信息,值班人員可根據告警信息的內容作
- 關鍵字:
智能電網 電力系統 異常處理 方法
- 一、保護嚴重異常處理方法遇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立即征得當值調度員同意,將裝置停用:1. 裝置冒煙著火;2. 裝置內部出現放電聲;3. 裝置變形、繼電器過熱變形;4. 其它能引起有明顯誤動或拒動危險的情況;5. 裝置出現故
- 關鍵字:
智能電網 電力系統 保護 異常處理
- 電力系統正常運行時,電氣設備的絕緣處于電源額定電壓下,當雷擊、操作、故障、或參數配置等原因使系統中某部分電壓升高大大超過正常運行的數值此稱過電壓。過電壓分為大氣過電壓和內部過電壓,其中大氣過電壓又分直擊雷
- 關鍵字:
電力系統 過電壓
- 近幾年,閱讀到文刊上關于電力系統過電壓及其絕緣配合方面的文章,我認為其中有一些容易引起人們的誤導,綜合起來有10個問題,現提出來討論。1. 誤導一:把人工沖擊電流波形命名自然雷電流標準波形自然雷電流波形,世
- 關鍵字:
智能電網 電力系統 過電壓 方面
- 摘要:闡述了電力系統過電壓的類型和危害,并結合過電壓的類型,提出了防止過電壓的措施。電力系統的電氣設備在運行中除了承受工作電壓外,還會遭到過電壓的作用和侵害。作用于電力系統的過電壓,按其起因及持續時間
- 關鍵字:
電力系統 過電壓保護
- 電力系統過電壓主要分以下幾種類型:大氣過電壓、工頻過電壓、操作過電壓、諧振過電壓。產生的原因及特點是:大氣過電壓:由直擊雷引起,特點是持續時間短暫,沖擊性強,與雷擊活動強度有直接關系,與設備電壓等級無關。因此
- 關鍵字:
智能電網 電力系統 過電壓 分類
- 1、減輕空載或輕載線路上的電容效應,以降低工頻暫態過電壓。2、改善長距離輸電線路上的電壓分布。3、使輕負荷時線路中的無功功率盡可能就地平衡,防止無功功率不合理流動,同時也減輕了線路上的功率損失。4、在大機組與
- 關鍵字:
超高壓 并聯電抗器 電網 電力系統
- 高壓斷路器是電力系統最重要的開關設備,它對維護電力系統的安全,經濟和可靠運行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高壓斷路器一般由觸頭、滅弧室、絕緣介質、殼體結構和運動機構等五部分組成。它的作用有兩個方面:一是控制作用
- 關鍵字:
電力系統 高壓斷路器
- 諧波是指正常電流波形的一種失真,一般是由非線性負載發射的。開關模式電源(SMPS)、調速電機及驅動、復印機、個人電腦、激光打印機、傳真機、電池充電器以及UPS等都屬于非線性負載。單相非線性負載在現代辦公大樓中較
- 關鍵字:
解決 方法 及其 問題 諧波 電力系統
- 電力系統是人類到目前為止構建的最龐大、最復雜的系統, 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技術的進步, 它處在不斷發展、變化和更新之中。當今社會正進入信息時代, 資源、環境及協調發展已成為社會生活和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從發
- 關鍵字:
電力系統
- 電力系統是時間相關系統,無論電壓、電流、相角、功角變化,都是基于時間軸的波形。近年來,超臨界、超超臨界機組相繼并網運行,大區域電網互聯,特高壓輸電技術得到發展。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對電力自動化設備提出了新的要求
- 關鍵字:
分析 電力系統 時鐘 同步技術
- 當發生短路或突然有大負荷切除或投入時,發電機與大系統之間的功角會發生變化,發電機的輸出功率就會沿著發電機的功角特性曲線來回擺動,這就是電力系統的振蕩。電力系統振蕩的結果有兩種:一個是發電機的輸出功率和
- 關鍵字:
電力系統
- 《電力系統安全穩定導則》規定我國電力系統承受大擾動能力的安全穩定標準分為三級:第一級標準:保持穩定運行和電網的正常供電[單一故障(出現概率較高的故障)];第二級標準:保持穩定運行,但允許損失部分負荷[單一嚴
- 關鍵字:
電力系統
- 1、電力系統廣泛采用的保護方式有三種:1)保護接地2)接零保護3)漏電保護2、保護的原理各不相同:1)保護接地原理,等電位連接,限制漏電設備外殼對地電壓在安全范圍內;2)接零保護原理,把漏電故障擴大成短路,利用短路
- 關鍵字:
電力系統 保護 方式 原理
電力系統介紹
由發電、輸電、變電、配電和用電等環節組成的電能生產與消費系統。它的功能是將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過發電動力裝置轉化成電能,再經輸電、變電和配電將電能供應到各用戶。為實現這一功能,電力系統在各個環節和不同層次還具有相應的信息與控制系統,對電能的生產過程進行測量、調節、控制、保護、通信和調度,以保證用戶獲得安全、經濟、優質的電能(圖1)。
電力系統的出現,使電能得到廣泛應用,推動了社會生產各個領域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