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介紹智能電網的特點以及我國發展智能電網的豳要性,從信息技術、量測技術、設備技術、控制技術、決策支持技術等方面分析發展智能電網的關鍵技術,并對比分析了智能電網與傳統電網的區別。 關鍵詞:智能電網;關
- 關鍵字:
智能電網 關鍵技術 電網 比較
- 華北電力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輸配電系統研究所所長,科技部973計劃能源領域專家咨詢組成員,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電氣工程委員會委員,全國石油和化學工業電氣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水電工程學
- 關鍵字:
智能電網 微電網 技術研究
- 1.1 概述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能源緊張、環境惡化已受到全球的密切關注,能源是發展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為了響應國家號召,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節能降耗是首要任務。其中,電能在所有能源中消耗量比較大,對電能的
- 關鍵字:
智能電網 電能管理系統
- 智能微電網是一種由負荷和微電源共同組成的系統。它可同時提供電能和熱量。微電網內部的電源主要由電力電子器件負責能量的轉換,并提供必要的控制。微電網相對于大電網表現為單一的受控單元,并可同時滿足用戶對電能
- 關鍵字:
智能微電網 智能電網 設備
- 當前國際上以提高供電質量和可靠性,解決分布式能源分散化小容量多數量接入為目的的智能配電網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從而提出了規劃和發展智能電網的迫切需求。智能配電網中智能電網技術的開發是重點,主要包括以
- 關鍵字:
配電網 智能電網
- 建立高速、雙向、實時、集成的通信系統是實現智能電網的基礎,沒有這樣的通信系統,任何智能電網的特征都無法實現。因為智能電網的數據獲取、保護和控制都需要這樣的通信系統的支持,因此建立這樣的通信系統是邁向智
- 關鍵字:
智能電網 通信技術 分析
- 智能電網是當今世界能源產業發展變革的最新動向,體現了社會的進步,代表著電網未來發展的方向。普遍認為,未來的電網應該具備高效、清潔、安全、可靠、交互等特征。智能電網應該“更堅強,更智能”。根據
- 關鍵字:
智能電網 云計算 數據中心 分析
-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能源短缺及相應的環境保護問題逐漸凸現出來,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在這一方面顯得更加感同身受。新時代的發展對新一代的能源網絡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以服務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為己
- 關鍵字:
智能電網 保障 節能環保
- 智能電網是一個能夠實現對用戶和設備進行實時監視的完整體系,是利用各種信息提高電網的可靠性、經濟性和靈活性,為電網運行和管理人員提供更完整、便捷的電網狀態顯示界面,幫助電網實現智能化運行的新型電網。智能
- 關鍵字:
智能電網 數字終端 設計方法 智能配電
- “從我接觸繼電保護這個專業始,很多電廠側的繼電保護新技術實驗、推廣都選取在水電站實現。可以說,我國的水電行業為電廠側繼電保護的國產化提供了充分條件。”年近80的清華大學大機組保護研究所名譽所長
- 關鍵字:
智能電網 繼電 保護技術 電力
- 一個由傳統電網和風能、太陽能、水電以及生物熱電等新能源發電共同組成的虛擬發電廠,它可以根據實際的電力需要“智能”地選擇不同的電源加以組合,保持城市的電力供應始終強大而穩定。寒冷的冬天,下班回
- 關鍵字:
智能計量 智能電網 基礎
- 1.智能電網的發展1. 1 《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2009年2月1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了2009年《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ARRA)。此法案規定撥款給美國能源部(Department o
- 關鍵字:
智能電網 電子式互感器 電力 設備
- FACTS 技術概述FACTS 技術是指以電力電子設備為基礎,結合現代控制技術來實現對原有交流輸電系統參數及
網絡結構的快速靈活控制,從而達到大幅提高線路的輸送能力和增強系統穩定性、可靠性的目的。隨著電力電子器
- 關鍵字:
FACTS 智能電網
- 常規HVDC 技術在智能電網的應用超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在遠距離大容量輸電、異步聯網、海底電纜送電等方面具有優勢,因而得到了廣泛應用。而特高壓直流輸電更可以有效節省輸電走廊,降低系統損耗,提高送電經濟性,它為我
- 關鍵字:
直流 輸電技術 智能電網
- 通信技術建立高速、雙向、實時、集成的通信系統是實現智能電網的基礎,沒有這樣的通信系統,任何智能電網的特征都無法實現,因為智能電網的數據獲取、保護和控制都需要這樣的通信系統的支持,因此建立這樣的通信系統
- 關鍵字:
智能電網 關鍵技術
智能電網介紹
智能電網,就是電網的智能化,也被稱為“電網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傳感和測量技術、先進的設備技術、先進的控制方法以及先進的決策支持系統技術的應用,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高效、環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標,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勵和包括用戶、抵御攻擊、提供滿足21世紀用戶需求的電能質量、容許各種不同發電形式的接入、啟動電力市場以及資產的優化高效運行。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