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我國軌道交通行業建設和運營規模快速發展,軌道交通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數量日益激增,給軌道交通運維工作帶來了巨大壓力。傳統運維模式與網絡化運行的軌道交通發展現狀已不相適應,行業內對采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跨界開展智慧運維的需求日漸迫切。為提升我國軌道交通智慧運維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我國軌道交通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中國軌道交通智慧運維產業創新聯盟”發起儀式于2019年3月16日在青島隆重舉行。據介紹,該聯盟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運輸研究所指導下,由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有限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西
- 關鍵字:
智能制造 智能維保 軌道交通
- 3月15日,“2019中國軌道交通智能制造產業峰會”在青島即墨盛大啟幕。來自軌道交通裝備領域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產業園區代表等800余人齊聚一堂論道軌交智能制造智能維保發展新趨勢。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家高端智庫)、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汪鳴作《中國軌道交通未來發展趨勢》的主題報告世界生產率科學院院士、浙江省軌道交通建沒和管理協會專職副會長、“2019中國軌道交通智能制造產業峰會”大會主席吳學新致辭即墨區人民政府區長、青島藍谷管理局局長呂濤致辭此次峰會以“安全”、“高效”、“綠色”、“智能”
- 關鍵字:
智能制造 智能維保 軌道交通
-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最新預測,到2025年智慧工廠帶來的經濟影響價值將達每年1.2萬億美元至3.7萬億美元。埃森哲聯合Frontier
Economics預估了智慧工廠和工業物聯網對中國12個產業的累計GDP影響。在中國當前政策和投資趨勢的助推下,未來15年,僅在制造業,智慧工廠和工業物聯網就可創造1960億美元的累計GDP增長;如果進一步擴大物聯網的影響,各行業還將創造出更大價值。以制造業為例,物聯網創造的經濟價值將從1960億美元躍升至7360億美元,增加276%。 圖1 麥肯錫2025物聯網價
- 關鍵字:
工業4.0 智能制造
- 隨著我國政府相關扶持政策的出臺,加上制造業智能化進程的推進,我國智能制造產業現今呈現出高速發展的狀態。在全球制造產業向智能化轉型的大趨勢下,中國作為世界制造生產大國,成為推得動全球制造產業升級不容忽視的角色?! ≈袊圃祀m然遠揚海外,實際上區域技術發展不夠平衡,信息化水平發展參差不齊,標準化程度低。目前國內智能制造處于處于工業2.0(電氣化)、3.0(自動化)并存的階段,大部分行業的制造企業都在進行2.0邁向3.0的轉型。在布局智能制造上,各企業各展所長,其中,數字化工廠的大規模布局尤為顯眼?! 底?/li>
- 關鍵字:
智能制造
- 首屆世界傳感器大會于2018年11月12日在鄭州國際展覽中心開幕。此次大會以“感知世界·智贏未來”為主題,旨在促進智能傳感器政、產、學、研、用、金、媒等環節的緊密合作,推進傳感器、智能制造產業的快速發展。 首屆傳感器大會備受業界矚目,不僅國家工信部、國家科協相關領導蒞臨,河南省、鄭州市領導也出席了大會?! 「5摽斯驹谡桂^中心位置設置了72平方米的大型展區,6個事業部聯合參展。福祿克黃成為了整個展館中一道亮麗的風景,吸引了來自各地的參展用戶?! 」こ處煬F場講解 此次展會福祿克為現場用戶帶來了以下產
- 關鍵字:
福祿克 傳感器 智能制造
-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是我國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 智能制造是實現整個制造業價值鏈的智能化和創新,是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進一步提升。智能制造融合了信息技術、先進制造技術、自動化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等,嵌入式系統是支撐這些技術實現智能制造的基礎技術。嵌入式系統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水平,將影響智能制造的先進程度。 智能制造,源于人工智能的研究?,F代智能制造系統應具有機器學
- 關鍵字:
嵌入式,智能制造
- 2018年11月8日,第七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以下簡稱“CITE 2019”)組委會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第七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籌備工作全面啟動,定于2019年4月9-11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 “l布會現場圖片 作為中國電子信息行業發展的風向標,CITE的啟動工作備受矚目。博覽會主辦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組委會副主任吳勝武,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吳優分別到會講話。新華社、中國科學報、中央電視臺、中國電子報、中國工業報、中國日報、新浪網、騰訊、鳳凰網等大眾和財
- 關鍵字:
5G 物聯網 智能制造
- 據工控小編了解,2017年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超過2000億美元,預計2018年這一規模將達到2500億美元左右。 始于1950年的傳感器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在技術、應用等方面日趨成熟。隨著智能制造的發展,傳感器的未來則更加明朗。 目前業內普遍認為,未來,集成度更高、更加智能化、體積更小是傳感器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也就意味著其將滿足更多行業、領域和場景的應用要求,安裝也更為方便?! ⊥瑫r,為適應智能制造的發展,智能化也更加成為傳感器發展的重要方向。而所謂的智能化,也就是傳統傳感器的“感知”能力被重新
- 關鍵字:
傳感器 智能制造
- 據南方日報報道,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今年前三季度進出口數據顯示,前三季度進出口值逐季提升,第三季度同比增速明顯走高。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值逐季提升,分別為6.76萬億元、7.35萬億元和8.17萬億元,分別增長9.4%、6.4%和13.8%?! ≡谶M出口產品的類型上,機電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仍為出口主力。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機電產品出口6.91萬億元,增長7.8%,占我國出口總值的58.3%。其中,汽車出口增長16.3%,手機出口增長15.2%。同期,服裝、玩具等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2.29萬
- 關鍵字:
智能制造
- 10月10日至10月13日,東芝數字解決方案株式會社研發的制造業物聯網解決方案“Meister 系列”成功亮相南京2018世界智能制造大會(Worl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ummit 2018),并經中國科協智能制造學會聯合體評定,入選2018年“世界智能制造十大科技進展”?! ?018 Worl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ummit (2018世界智能制造大會)表彰儀式 (右起第5位為 東芝數字解決方案株式會社 產業解決方案事業部 事
- 關鍵字:
智能制造 東芝
- 國內外從事智能智造研究和應用的企事業單位和大專院校領導: 國內外從事人工智能研究和應用的企事業單位和大專院校領導: 中國嵌入式系統產業聯盟成員單位領導: 中國軟件行業協會嵌入式系統分會會員單位領導: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是我國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為中國產業從勞動力密集型的中國制造向技術創新型的中國
- 關鍵字:
智能制造 嵌入式系統
-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競爭無處不在,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常態,中國制造已經到了十分重要的關鍵轉型時刻。
- 關鍵字:
智能制造
- —2018西安國際硬科技“芯”產業創新創業峰會圓滿落幕2018年10月11日,在全國雙創周期間,由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主辦、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業園發展中心、西安芯禾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2018西安國際硬科技‘芯’產業創新創業峰會”在西安志誠麗柏酒店順利召開,300多位來賓蒞臨會場。峰會以“芯智造創未來”為主題,以“‘芯’智造產業化”為核心,結合當今硬科技領域的熱點問題展開討論,涉及到硬科技“芯”產業的創新發展和“芯”智造在各產業方向的應用。本次活動得到了陜西省半導體行業協會、陜西省
- 關鍵字:
IC 人工智能 物聯網 智能制造
- “2010年起,我國就是制造業第一大國,但我國制造業總體上大而不強,創新能力依然薄弱,高端供給明顯不足,產業總體上屬于價值鏈的中低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突出。”9月18日召開的2018中國制造業創新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強調?! ∨c會者普遍認為,面對這種局面,智能化是中國制造破局突圍的關鍵一招。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回憶,20年前建新工廠時自動化設備比較貴,需要計算和人工相比效率如何,如今這個問題在大部分工業領域已經不復存在。智能制造的能力非常重要,既能保證產品質量,又能縮短產品設計周期,
- 關鍵字:
智能制造 機器人
- 《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進一步引領我國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升級,這是大勢所趨?! ?月20日下午,由OFweek中國高科技行業門戶、高科會主辦,OFweek工控網、OFweek機器人網承辦的“OFweek2018中國智能制造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盛大召開?! ≌搲?,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劉亞俊給觀眾帶來了以《智能工藝控制器及其產業化應用》為主題的精彩演講,向現場觀眾介紹了智能控制的原理和技術路線,以及其在
- 關鍵字: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智能制造!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智能制造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智能制造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