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見PCB電路板故障檢測方法-常見的PCB電路板故障主要還是集中在元器件上面,像電容、電阻、電感、二極管、三極管、場效應等,集成芯片跟晶振的明顯損壞,而判斷這些元器件故障比較直觀的方法可以通過眼睛去觀察。有明顯損壞的電子元器件表面有較為明顯的燒灼痕跡。像此類故障,直接把問題元件更換新的就能夠解決。
- 關鍵字:
電容 二極管 晶振
- 日前,本土十大半導體分銷商之一的世強,宣布又添新產品線,開始代理京瓷的顯示器、晶體和晶振產品。這不僅是繼世強代理京瓷旗下NIEC全線產品后與京瓷的又一次合作,也是繼世強在剛剛宣布與基于增強型氮化鎵的功率管理器件的領先供應商EPC、全球最大音圈制動器廠商SMAC、電池巨頭maxell(麥克賽爾)合作后的又一次動作。 日本京瓷公司創立于1959年,最初為一家精密陶瓷生產廠商。如今,京瓷公司的產品包括手機和網絡設備、半導體零部件、電子元件、水晶振蕩器和連接器、使用在光電通訊網絡中的光電產品、切削工具、打印
- 關鍵字:
世強 晶振
- 電子設備中使用著大量各種類型的電子元器件,設備發生故障大多是由于電子元器件失效或損壞引起的。因此怎么正確檢測電子元器件就顯得尤其重要,這也是電子維修人員必須掌握的技能。下面是部分常見電子元器件檢測經驗和技巧,供大家參考。 1.測整流電橋各腳的極性 萬用表置R×1k擋,黑表筆接橋堆的任意引腳,紅表筆先后測其余三只腳,如果讀數均為無窮大,則黑表筆所接為橋堆的輸出正極,如果讀數為4~10kΩ,則黑表筆所接引腳為橋堆的輸出負極,其余的兩引腳為橋堆的交流輸入端。 2.判斷晶振的好壞 先用萬用表(R×10
- 關鍵字:
元器件 晶振
- 筆者在這次電路板測試時,發現一塊電路板總是燒不進程序。遂予以檢查: 1、電源,地都沒有問題 2、用示波器測晶振是否起振,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問題,XOUT端的24MHz類正弦波出現,而XIN就是沒有?是何緣故,沒有找出來原因。 于是就不得換了顆主芯片,QFP128以前不會,現在拆裝起來已經很輕松了,感謝同事的指導(小得意一把,要知道以前最普通的貼片我都不敢裝)。 但是換過芯片后,雖然可以燒寫程序了,但是我又量了一下晶振,還是XIN沒有,XOUT有。可以確認芯片已正常工作了,為什么量不出晶振起振呢?
- 關鍵字:
示波器 晶振
- 眾所周知,在電子行業有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把MCU比作電路的“大腦”,那么晶振毫無疑問就是“心臟”了。同樣,電路對“晶體晶振”(以下均簡稱:“晶振”)的要求也如一個人對心臟的要求一樣,最需要的就是穩定可靠。晶振在電路中的作用就是為系統提供基本的頻率信號,如果晶振不工作,MCU就會停止導致整個電路都不能工作。然而很多工程師對晶振缺乏足夠的重視和了解,而一旦出了問題卻又表現的束手無策,缺乏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 晶振不起振問題歸納 1、物料參數選型錯誤導致晶振不起振 例如:某MCU需要匹配6PF
- 關鍵字:
晶振 振蕩電路
- 總述 實時時鐘芯片(RTC)允許一個系統能同步或記錄事件,給用戶一個易理解的時間參考。由于RTC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為了避開設計時出現的問題,設計者應熟悉RTCs。 選擇接口 RTC可用的總線接口范圍很寬。串行接口包括2線(I2C),3線和串行外設接口(SPI)。并行接口包含多總線(多數據和地址線)和帶單獨地址及字節數據輸入的設計。接口的選擇通常由所用的處理器類型決定,很多處理器包括2線或SPI接口。其它的,如8051處理器及其派生的處理器支持多路地址和數據總線。時間保持非易失性(NV) 
- 關鍵字:
RTC 晶振
- 晶振的老搭檔負載電容分為C1和C2兩個貼片電容,負載電容的作用就是消減其他雜波所帶來的干擾,從而提高電路的穩定性。大家在選擇負載電容時,可以按照電容的具體大小計算公式是(C1*C2)/(C1+C2)+6.24。這個計算公式只是一種方法知道電容的大小,但是最好按照晶振廠家所配對好的負載電容值,這樣會減少很多其他干擾。
晶振都有各自的特性,還是要結合實現來判斷電容的大小值。在兩者內,C1和C2值越低越好。最好C2值大于C1值,C2值偏大雖有利于振蕩器的穩定,比較常用的取值是15p-30p之間。
- 關鍵字:
晶振 負載電容
- IC簡稱集成電路,是將大量的微型元器件(如晶體管、電阻、電容等)形成的集成電路,并內置芯片里面。我們所有看到的芯片都是個微型電路圖,IC旁邊的晶振,我們也叫做IC晶振。 IC在運行中,各微型元器件工作時,肯定要分先后順序。晶振和IC都是通過PCB板銅線相連的,PCB就像是馬路一樣,汽車都是運行的電流或者電壓,而紅路燈就是指揮交流安全的,紅路燈工作職能就像晶振一樣。為什么IC旁邊總有晶振的身影?揚興告訴您是因為晶振要提供各部件先后工作順序的時間分配,從而讓IC正常的工作起來。 當然IC和晶振的距離也
- 關鍵字:
IC 晶振
- 對于高頻信號測量時,探頭的鱷魚接地線是萬惡之源,無論多好的儀器都無法發揮價值,這是為什么呢? 1、高頻晶振實測對比 我們先來感受一下,探頭地線長與短其測量結果有何不同。 以晶振信號測量為例,如圖1所示為常規的鱷魚線接地測量方法,可看到信號過沖嚴重伴隨振蕩,和想像中的方波不一樣。而圖2所示的短地線彈簧接地測量方法,波形端正不少,顯然資深工程師的方法沒錯。
圖1 常規(鱷魚線)測量方法(錯誤) 圖2 短地(彈簧地)測量方法(正確) 2、核心區
- 關鍵字:
晶振 鱷魚地線
- 據銷售部同事反映,近來遇到一些新的采購,在采購晶振方面都比較頭痛。同事說,上次遇到一個新來的采購,對方打電話咨詢我們是否有25M的石英晶振,同事回答有,需要什么體積的,對方懵了,我手上只有寫明說要25M的石英晶振,什么體積就不清楚。同事遇到這樣的問題也遇到的多了,就索性的告訴客戶,讓客戶掌握了晶振的體積或者是型號,精度,負載,是否帶電壓,如若帶電壓,是溫補振蕩器還是壓控振蕩器,還是壓控溫補振蕩器,一大堆信息告訴新來的采購。采購光是聽到都覺得頭痛了,慢慢的記下來。準備一次性問清楚。 這樣的問題
- 關鍵字:
晶振
- 32.768Hz頻率晶振與精確計時;從數字鐘的精度考慮,晶振頻率越高,鐘的計時準確度;補充說明:;1.頻度越高計時精度越高,誤差越小;假定我們要求定時的時間為Ts,計數頻率(晶振頻率;Tc=Counter·Tosc=Counter/;對于我們要求的定時時間Ts,一定可以找到這樣的一;Counter/Fosc<=Ts<=;并且不管最后計時次數是取Co,從數字鐘的精度考慮,晶振頻率越高,鐘的計時準確度就愈高,但這將使振蕩器的耦電量增大,分頻電路的級數也要增加,因此一般選取石英晶體頻率為32.7
- 關鍵字:
晶振 32768
- 32768Hz頻率晶振與精確計時;從數字鐘的精度考慮,晶振頻率越高,鐘的計時準確度;補充說明:;1.頻度越高計時精度越高,誤差越小;假定我們要求定時的時間為Ts,計數頻率(晶振頻率;Tc=Counter·Tosc=Counter/;對于我們要求的定時時間Ts,一定可以找到這樣的一;Counter/Fosc<=Ts<=;并且不管最后計時次數是取Co,從數字鐘的精度考慮,晶振頻率越高,鐘的計時準確度就愈高,但這將使振蕩器的耦電量增大,分頻電路的級數也要增加,因此一般選取石英晶體頻率為32678
- 關鍵字:
晶振
- 時鐘,復位和電源管理: 2.0~3.6V電源和IO電壓 上電復位,掉電復位和可編程的電壓監控 強大的時鐘系統 -4~16M的外部高速晶振,筆者學習時使用的原子的Mini版STM32F103RCT6,外部晶振使用的是8MHz -內部8MHz的高速RC振蕩器(當外部高速晶振壞了時使用,自動)這個作用在我的另外一篇博客中也將會講到,一般不會用到。 -內部40KHz低速RC振蕩器,用于看門狗時鐘 -內部鎖相環(PLL,倍頻),一般系統時鐘都是外部或者內部高速時鐘經過PLL倍頻后得到(可以將震蕩8
- 關鍵字:
STM32F1 晶振
- 時鐘晶振32.768KHz為什么是15分頻? 實時時鐘晶振為什么選擇是32768Hz的晶振,在百度上搜索的話大部分的答案都是說2的15次方是32768,使用這個頻率的晶振,人們可以很容易的通過分頻電路得到1Hz的計時脈沖。但是話有說回來了,2的整數次方很多為什么偏偏選擇15呢? 以下是關于時鐘晶振頻率選擇所需要考慮的幾點: 1.頻度越高計時精度越高,誤差越小。 2.由于各種原因,每個晶振的實際頻率與其標稱頻率之間也存在偏差。 3.晶振的工作環境對晶振的頻率也有影響,用晶振的頻率穩定度來表示不
- 關鍵字:
晶振 數字電路
- 眾所周知,在電子行業有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把MCU比作電路的“大腦”,那么晶振毫無疑問就是“心臟”了。同樣,電路對“晶體晶振”(以下均簡稱:“晶振”)的要求也如一個人對心臟的要求一樣,最需要的就是穩定可靠。晶振在電路中的作用就是為系統提供基本的頻率信號,如果晶振不工作,MCU就會停止導致整個電路都不能工作。然而很多工程師對晶振缺乏足夠的重視和了解,而一旦出了問題卻又表現的束手無策,缺乏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 一、晶振不起振問題歸納 1、 物料參數選型錯誤導致晶振不起振 例如:某MC
- 關鍵字:
晶振 MCU
晶振介紹
在電子電路中,去耦電容和旁路電容都是起到抗干擾的作用,電容所處的位置不同,稱呼就不一樣了。對于同一個電路來說,旁路(bypass)電容是把輸入信號中的高頻噪聲作為濾除對象,把前級攜帶的高頻雜波濾除,而去耦(decoupling)電容也稱退耦電容,是把輸出信號的干擾作為濾除對象。去耦電容用在放大電路中不需要交流的地方,用來消除自激,使放大器穩定工作。從電路來說,總是存在驅動的源和被驅動的負載。如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