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國外媒體報道,英特爾和AMD正全力推廣多核處理器,但它們遇到的最大障礙是缺乏相應軟件的支持。英特爾前首席技術長、現任服務器處理器部門主管帕特
- 關鍵字:
雙核 微軟 英特爾
- 隨著“歡悅”、NAPA等新平臺的推出,英特爾的“雙核”戰略開始進入全面啟動階段。近日,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華南區總經理李榮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目前,配備英特爾雙核處理器(CPU)的PC全球出貨量已經超過100萬臺。有鑒于此,英特爾年內將進一步對雙核技術的推廣力度,估計至今年底,雙核處理器的出貨量將占到英特爾處理器出貨總量的七成左右。 而國內咨詢公司賽迪顧問也預測,到2007年,雙核與多核處理器市場將開始大幅搶占單核處理器的市場;到2009年,中國雙核處理器的市場份額有望達到61.
- 關鍵字:
CPU 雙核 消費電子設計 英特爾 消費電子
- 隨著英特爾、AMD近日不斷推出各種雙核CPU新品 “雙核”概念在業內逐漸升溫。不管是在服務器領域、筆記本領域還是在PC領域,英特爾與AMD在“雙核”方面的競爭已愈演愈烈,而由此引發的價格戰也一觸即發。 價格戰奏響前奏 AMD近日決定將對其雙內核產品包括Opteron 265、270、275和280實行降價,AMD此舉正值競爭對手英特爾對雙內核處理器提供回扣之際。英特爾宣布正在對Pentium D820、830和840三款雙內核處理
- 關鍵字:
嵌入式系統 雙核 四核 芯片 嵌入式
- 東芝公司宣布在平板PC中使用英特爾的Core Duo處理器,希望進一步推動這種產品的銷售。 東芝公司推出了Portege M400,同時推出了具有最新雙核移動處理器種功能的三款筆記本。 Portege M400,重量為鎊,有CD-RW/DVD-ROM驅動器。 過去,微軟曾倡導平板PC,稱這是未來移動計算的。2002年,微軟推出了Windows XP Tablet PC版本,允許用
- 關鍵字:
東芝 平板PC 雙核 移動芯片 英特爾
- 近日,AMD公司“我為雙核狂——AMD真雙核體驗風暴”在北京;落幕,AMD再一次向英特爾發起雙核挑戰。 AMD中國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AMD將在其他城市借鑒“北京模式”,在中國發起對英特爾的“偽雙核”的攻擊。 歷次挑戰 這次并不是AMD第一次對英特爾發起挑戰,從AMD發布雙核產品開始便宣告了雙方殊死搏斗的開始,AMD雙核產品在發布時間上落后于對手,但氣勢卻絲毫不減。 今年12
- 關鍵字:
AMD Intel 雙核
- 近日,AMD中國公司在海淀區銀網中心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在北京市場掀起名為“我為雙核狂———AMD真雙核體驗風暴”的活動。 AMD中國對外公關總監說,明年電腦市場肯定是真雙核芯片的普及年,真雙核電腦將成為主流機型。AMD有信心在中國市場再上一個臺階。這是繼64位處理器之后,AMD發動的第二輪“沖擊波”。據了解,AMD在筆記本和服務器領域已經在中國處理器市場占到了20%的份額。 所謂“雙核”,是一種突破處理器主頻限制、提高性能的
- 關鍵字:
AMD 測試 雙核 測試測量
- 今天,已經沒人在炒作奔四了。64位成為時下證明電腦配置高的標簽。而專家預言,2006年,“雙核”將成為電腦市場的熱門關鍵詞。一個雙核時代正向我們走來。 “雙核”是一種技術,是一種突破主頻限制、提高性能的一種技術,簡單地說,就是將兩個計算內核集成在一個處理器中,從而提高計算能力。雙核處理器的品牌有兩個:一個是新崛起的強者AMD;一個是大家熟知的英特爾。 體驗“真雙核” 12月12日,AMD挑起名為“我為雙核狂
- 關鍵字:
AMD 雙核 英特爾
- 自稱贏得雙核決戰的勝利 幾個月前,全球第二大電腦芯片巨頭AMD在美國的報紙上整版地做廣告,公然挑釁“老大”英特爾的雙核處理器(簡稱CPU)芯片。昨天,AMD中國公司向記者表示:“在AMD與競爭者產品的雙核對決中,贏得了勝利?!? AMD在華拉開了與英特爾雙核大戰的序幕。 過去的十幾個月里,AMD向英特爾發起64位攻勢,并在市場上獲得不錯的提升。而從現在開始到2006年,AMD將大做“真雙核”文章。 雙核與64位處理器是這兩家美國公司爭奪最激烈的“陣地”。
- 關鍵字:
AMD 雙核 英特爾
雙核介紹
雙核的定義
雙核就是2個核心,核心(Die)又稱為內核,是CPU最重要的組成部分。CPU中心那塊隆起的芯片就是核心,是由單晶硅以一定的生產工藝制造出來的,CPU所有的計算、接受/存儲命令、處理數據都由核心執行。各種CPU核心都具有固定的邏輯結構,一級緩存、二級緩存、執行單元、指令級單元和總線接口等邏輯單元都會有科學的布局。
從雙核技術本身來看,到底什么是雙內核?毫無疑問雙內核應該具備兩個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