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之家 2 月 19 日消息,上海先楫半導體 HPMicro 近日發布了全新的(MCU)通用微控制器 HPM6200 系列。HPM6200 系列共有 12 種產品型號,包括單核和雙核產品,提供 144 LQFP 及 116 BGA 兩種封裝 (與先楫已量產的 HPM6300 系列管腳兼容),有內置閃存(4MB)和無內置閃存選項。HPM6200 全線產品通過 AEC-Q100 認證,工作溫度范圍在-40°C~125°C。更多的產品信息如下:RISC-V 雙核支持雙精
- 關鍵字:
MCU RISC-V
- 高性能半導體、物聯網系統和云連接服務供應商 Semtech Corporation近日宣布攜手上海復旦微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復旦微電子”)推出MCU+SX126x參考設計,為儀表儀器、消防安防、環境檢測等應用領域的客戶提供更具性價比的解決方案。該參考設計采用了Semtech LoRa CoreTM SX126x系列芯片以及復旦微電子的FM33LE0系列MCU產品,包含硬件參考設計以及基本的軟件參考代碼設計。通過結合Semtech LoRa?器件遠距離、低功耗、靈敏度高等特點,以及復旦微電子MC
- 關鍵字:
Semtech 復旦微電子 MCU SX126x
- 單片機的種類繁多且應用廣泛,如今我們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應用都離不開單片機。51單片機作為單片機中應用最廣泛的一類,市場需求量也是非常的大。那么51單片機到底是什么,跟單片機又有什么關系呢?其工作原理又是怎樣的呢?一、什么是51單片機 51單片機是對兼容英特爾8051指令系統的單片機的統稱。51單片機廣泛應用于家用電器、汽車、工業測控、通信設備中。因為51單片機的指令系統、內部結構相對簡單,所以國內許多高校用其進行單片機入門教學。二、51單片機跟單片機有什么關系 51單片機其實就是8051單片機。085
- 關鍵字:
單片機 51單片機 8051
- 近日,全國產32位MCU領軍企業愛普特微電子,針對電機控制、變頻等應用市場,發布了一款最強全國產、高可靠32位MCU—APT32F171。該系列產品模擬外設、定時器比同類產品強大很多,該產品系列是采用全國產RISC內核,具有加強模擬性能,1.8V ~ 5.5V工作電壓范圍,48MHz CPU主頻。支持硬件CRC,獨立除法器,內嵌多達6個獨立模擬比較器,2個運算放大器,15路12位高速ADC,多達30個GPIO,均支持外部中斷,最多8個大電流驅動管腳;支持3組6路互補帶死區模式的PWM輸出等。近日,全國產3
- 關鍵字:
MCU
- 我們經常聽到“通用化設計”的要求。通用化設計不僅可以降低元件的成本,還可以壓縮未來的維護工時。特別是RX23E-A作為主要目標的工業傳感器設備,具有產品生命周期長、規格多樣的特點,因此可以說通用化的好處是很大的。通用化大致分為兩個方向。一種是同類產品之間的通用化。例如,高端產品和低端產品的通用化。另一種通用化是不同類別產品之間的通用化。例如,壓力計和溫度計的通用化。本期將通過具體示例為大家介紹RX23E-A是如何幫助前者即同類產品之間實現通用化的。RX23E-A產品陣容包括RX23E-A/2units(配
- 關鍵字:
瑞薩電子 傳感器 MCU
- 2023年1月31日,中國 ---- 服務多重電子應用領域、全球排名前列的半導體公司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簡稱ST;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STM)推出迄今為止STM32 微控制器 (MCU)產品家族中性價比最高的STM32C0系列產品,為開發者降低STM32入門門檻。全球已有數十億個智能工業、醫療和消費產品采用STM32 MCU。STM32現有產品型號達數千種,讓產品設計人員總能選到價格適中、功能和性能皆滿意的產品。在保障供貨的同時,意法半導體將新的 STM32C0 系列定位于家
- 關鍵字:
意法半導體 STM32C0 MCU
- 物聯網的不斷擴展,推動了新一輪大規模的智慧化升級浪潮。智慧化正在從云端向具有機器學習(ML)能力的邊緣設備轉移,這些設備能夠在本地處理傳感器數據流,與基于云的AI系統相比,延遲更低,安全性更高,提供更好的用戶隱私保護。為了將邊緣設備從單純的數據采集轉換為具有自主操作能力的邊緣智慧,開發人員需要具有多核性能并內置加速器的新型低功耗微控制器(MCU)來執行ML任務,同時最小化功耗預算以保持節能的系統設計。因應未來的邊緣智慧,恩智浦MCX產品針對廣泛的物聯網、邊緣ML和工業應用場景進行了優化。此平臺結合恩智浦L
- 關鍵字:
加速器 低功耗 MCU 邊緣智能 NXP
- 單片機最小系統,或者稱為最小應用系統,是指用最少的元件組成的單片機可以工作的系統,對51系列單片機來說,最小系統一般應該包括:單片機、晶振電路、復位電路。單片機最小系統,或者稱為最小應用系統,是指用最少的元件組成的單片機可以工作的系統。對51系列單片機來說,最小系統一般應該包括:單片機、晶振電路、復位電路。下面給出一個51單片機的最小系統電路圖。說明:復位電路:由電容串聯電阻構成,由圖并結合"電容電壓不能突變"的性質,可以知道,當系統一上電,RST腳將會出現高電平,并且,這個高電平持續
- 關鍵字:
單片機
- 目前市場上最常用的CAN通訊接口器件大多都是采用5V供電,而大部分的MCU供電電壓卻從5V降低到了3.3V供電,這樣就會造成5V CAN通訊接口器件和3.3V MCU進行通訊時的接口電平不一致問題,本文針對這種應用提出幾種5V供電CAN器件和3.3V供電MCU之間的連接方式,并給出了川土微電子產品的具體應用案例。CAN器件概述和MCU之間的連接CAN器件和MCU之間是通過RXD和TXD進行連接的,MCU發送的數據到CAN器件TXD后,由CAN收發器轉換成CAN的隱性和顯性電平發送到CAN總線,在接收數據時
- 關鍵字:
川土微電子 CAN MCU
- 探討船舶導航儀對多串口的需求,提出一種用GD32F305單片機擴展多串口的方案,該方案采用USB通信。以RK3128主板為例介紹該擴展方案的硬件連接,接著探討了單片機程序的具體實現,最后介紹用libusb進行數據傳輸驗證。
- 關鍵字:
串口擴展 GD32 單片機 USB 202301
- 為了節省機器人開發的成本和功耗,工業領域一般采用非ROS系統開發機器人,本文闡述的倉儲物流機器人的設計基于ARM架構的S5PV210的CPU,運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統,降低了硬件成本,節省了電池功耗,同時根據定制需求開發,實時性比較高。機器人的ARM主板和單片機主板間通過定制的通信協議通信,外接了各種傳感器以加強機器人的感知能力,通過嵌入式Linux下多進程的開發以實現多功能同步,圖形界面采用嵌入式QT開發,通過mjpeg-streamer實現web遠程視頻監控,并設計了安卓APP以提供操控的便攜性。
- 關鍵字:
物流機器人 ARM 嵌入式Linux 單片機 QT圖形界面 202301
- 隨著指紋識別在智能手機上面的普及,指紋識別技術在越來越多的場合中得到應用。除了手機應用之外,在移動支付、門禁系統、智能家庭等嵌入式場景中也逐漸普及開來。在系統實現上面,智能手機本身擁有強大的計算能力和豐富的內存資源,實現指紋識別并不困難,但在嵌入式系統中特別是基于MCU的應用場合,其運算能力、內存資源等都受到限制,本文介紹了一種基于單片機系統的指紋識別方案和設計要點。隨著指紋識別在智能手機上面的普及,指紋識別技術在越來越多的場合中得到應用。除了手機應用之外,在移動支付、門禁系統、智能家庭等嵌入式場景中也逐
- 關鍵字:
單片機 指紋識別
- 車載充電機(OBC)在整車下電后,為保證低功耗,包括主控MCU在內的絕大部分電路都處于休眠狀態,此時需要一個低功耗的常待機喚醒模塊,檢測充電槍的插槍信號,來喚醒車載充電機主電路。本文將介紹基于TI MSPM0 MCU的喚醒方案,相對于傳統方案,具有高兼容性,高可靠性,便于維護,更低功耗,以及小體積等優點。1. GB/T 18487.1-2015 在展開講述前,我們需要簡單了解一下國內比較通用的電動汽車的
- 關鍵字:
TI MCU 車載充電
- 隨著5G技術的發展和物聯網的普及,網絡邊緣端數據逐漸由地理上分布廣泛的移動終端和IoT設備所創建,這些在網絡邊緣生成的數據比大型云數據中心生成的數據還要多。與此同時,得益于摩爾定律的突破,人工智能的發展再次迎來新的高潮,大眾耳熟能詳的無人駕駛、智慧醫療、智能家居等理念,都是AI發展的延伸。因此結合邊緣設備、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邊緣智能的出現便順理成章了,邊緣智能不僅可以滿足大眾在日常生活中對智能設備的高服務質量,還能打破傳統云計算對網絡環境和數據安全的限制。2023年,邊緣智能早已進入人們的視線。邊緣+智能2
- 關鍵字:
ADI MCU AI 微控制器
- 隨著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全面轉入“乙類乙管”新階段,自我健康監測管理更加重要,特別是老年人和患有基礎疾病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容易出現“沉默性缺氧”現象,若不能及時加以發現和醫治,極有可能發展成為危重情況。因此,防疫專家建議脆弱人群應盡早在發病初期進行抗病毒藥物治療,并使用便攜式家用血氧儀進行自我監測。那么問題來了,小小的便攜式血氧儀為什么如此重要,它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又是如何工作的?除了血氧儀,國產芯片在醫療健康設備上還有哪些應用?小編為您一一解答。為什么選擇血氧儀?血氧儀是用來檢測人體血氧飽和度的主要儀器
- 關鍵字:
國民技術 MCU 國產N32系列
單片機(mcu)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單片機(mcu)!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單片機(mcu)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單片機(mcu)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