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以MSP430F149單片機為核心,設計一種雙串行通信的電能表自動抄收系統的轉發器,給出轉發器的硬件結構框架與軟件設計方案。轉發器通過三種通信方式實現主機與電表抄表器的數據通信。
??? 關鍵詞:轉發器 串行通信 MSP430 微控制器
概述
目前大量存在的人工抄表的方法已遠不能適應現代化管理的需要,并由此帶來的線損率的增高也必然影響電力行業的發展。線損率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抄表、計算和管理手段的落后,管理損耗增大。如果采用電能表自動抄收系統,不僅可以
- 關鍵字:
轉發器 串行通信 MSP430 微控制器 MCU和嵌入式微處理器
- 摘 要:本文介紹了Microchip公司推出的PIC18FXX8單片機通用同步異步收發器USART(串行通信接口)的相關內容,給出了單片機該模塊的接口電路和C語言應用編程。
關鍵詞:PIC18FXX8,串行通信
0 引言
PIC18Fxx8單片機是美國微芯公司推出的16位RISC指令集的高級產品,由于芯片內含有A/D、內部E2PROM存儲器、I2C和SPI接口、CAN接口
- 關鍵字:
PIC18FXX8 串行通信 MCU和嵌入式微處理器
- 摘要:介紹了基于μPD78F0034單片機和模塊式結構的出租車計費器的硬件和軟件設計方法,討論了μPD78F0034單片機的主要特點;介紹了該單片機和PC機串行通信的硬件連接方法;同時給出了采用單、雙信號防作弊技術來防止計費器作弊的具體實現方法。
關鍵詞:出租車計費器;μPD78F0034;串行通信;防作弊技術
隨著出租車行業的發展,對出租車計費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用戶不僅要求計費器性能穩定,計費準確,有防作弊功能;同時還要求其具有車票資料打印 、IC卡付
- 關鍵字:
出租車計費器 μPD78F0034 串行通信 防作弊技術 MCU和嵌入式微處理器
- 摘要:介紹了分布式控制系統中上位PC機與下位單片機異步串行通信的通信協議;同時介紹了在VC++6.0環境下用PComm編寫的PC機通信程序來實現上位機和下位機異步串行通信的方法,給出了PComm編程實例和下位機程序模塊流程圖。
關鍵詞:分布式控制系統;異步;串行通信;PComm
在由一臺PC機(上位機)和多臺單片機(下位機)構成的分布式控制系統中,單片機主要負責實時數據采集,并將初步處理后的數據通過串行口傳送給PC機以便由PC機串行口的命令對單片機進行控制,同時通過打印機或顯示器向用戶
- 關鍵字:
分布式控制系統 異步 串行通信 PComm MCU和嵌入式微處理器
- 摘要:介紹利用AT89C52單片機作為多功能可編程接口的方法。該接口具有1個鍵盤/顯示接口,2個16位定時/計數器和1個全雙工異步串行通信口。其模塊化的設計,可以給用戶使用帶來許多方便。
關鍵詞:多功能接口 串行通信 軟件譯碼
AT89C52(簡稱89C52)的廣泛使用,使單片機的價格大大下降。目前,89C52的市場零售價已經低于8255、8279、8253、8250等專用接口芯片中的任何一種;而89C52的功能實際上遠遠超過以上芯片。因此,如把89C5
- 關鍵字:
多功能接口 串行通信 軟件譯碼 MCU和嵌入式微處理器
- 摘要:詳細論述在VC++6.0中使用ActiveX控件通過串口與單片機進行二進制數據傳輸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VC++ ActiveX 串行通信
在單片機應用系統中,經常需要通過RS-232串行口與微機進行通信。目前在各種操作系統中,Microsoft的Windows較為常見,而且大多為Windows95/98等32位平臺。以往在Windows平臺上的串行通信多使用其提供的API函數來實現,這種方法使用起來需要許多底層設置,因而較為繁瑣,并且難以理解。M
- 關鍵字:
VC++ ActiveX 串行通信 MCU和嵌入式微處理器
- 電力系統運行的安全與否與系統當時的運行狀態有密切的關系,對于電力調度部門來說,如果能實時地全面掌握電力系統各部分的運行狀態,進行遠程監測,對保證系統的安全、穩定、經濟運行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電力遠程監測一般采用串行方式進行通信,保證數據的可靠傳輸是其最重要的技術指標之一。由于工業現場的惡劣環境以及配電系統的遠距離傳輸,干擾是產生偶然性錯誤和影響整個系統可靠運行的主要原因。提高系統的抗干擾能力是電力遠程監控的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
系統概述
本系統是一個上下位機形式的工業配電測控系統,根據功能需要,下
- 關鍵字:
串行通信 電源技術 工業控制 模擬技術 通訊 網絡 無線 智能通信 工業控制
-
隨著單片機和微機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網絡技術在測控領域的廣泛應用,由PC機和多臺單片機構成的多機網絡測控系統已成為單片機技術發展的一個方向。它結合了單片機在實時數據采集和微機對圖形處理、顯示的優點。同時,windows環境下后臺微機在數據庫管理上具有明顯的優勢。二者結合,使得單片機的應用已不僅僅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自動監測或控制,而形成了向以網絡為核心的分布式多點系統發展的趨勢。本文主要介紹PC機與51系列單片機實現通信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 關鍵字:
串行通信 單片機
- 引言
異步串行通信是現代電子系統中最常用的數據信息傳輸方式之一,一般情況下,為了能夠正確地對異步串行數據進行發送和接收,就必須使其接收與發送的碼元同步,位同步時鐘信號不僅可用來對輸入碼元進行檢測以保證收發同步,而且在對接收的數字碼元進行各種處理等過程中,也可以為系統提供一個基準的同步時鐘。
本文介紹的位同步時鐘的提取方案,原理簡單且同步速度較快。整個系統采用VerilogHDL語言編寫,并可以在CPLD上實現。
位同步時鐘的提取原理
本系統由一個跳變沿捕捉模塊、一個狀態寄存器和一個可控計數器共三
- 關鍵字:
CPLD 串行通信 電源技術 模擬技術 同步時鐘
- 引言
隨著EDA技術得發展,CPLD已經在許多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而串行通信是實現遠程測控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VHDL語言在CPLD上實現了串行通信,完全可以脫離單片機使用,克服了單片機的許多缺點。
串口結構及內容
本設計所采用的是異步通信方式,可以規定傳輸的一個數據是10位,其中最低位為啟動位(邏輯0低電平),最高位為停止位(邏輯1高電平),中間8位是數據位。為了方便對數據進行正確控制,選取發送(接受)每位數據用4個時鐘周期。為了能夠達到串行通信的波特率,例如4800B/s,則需把時鐘頻率設
- 關鍵字:
CPLD VHDL 串行通信 單片機 嵌入式系統
- CAN總線是一種能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系統的串行通信網絡,一方面,其通信方式靈活,可實現多主方式工作,還可實現點對點、點對多點等多種數據收發方式;另一方面,他能在相對較大的距離間進行較高位速率的數據通信,例如在3.3 km的距離內其傳輸速率可達20 kb/s。我們的系統是由上位機對多臺并列的單電源控制系統進行控制管理,單電源的間距在100 m左右,且其必須置于較高的位置,系統之間要進行快速的數據傳輸,CAN總線能很好的滿足該系統的要求。
1 系統總體結構
圖1是該集散電源控制系統的結構示意圖。&nb
- 關鍵字:
C51單片機 CAN總線 串行通信 電源技術 集散電源 模擬技術 模擬IC 電源
- 摘 要 首先分析了單片機(80C196為例)監控程序的實現;介紹了在Win98平臺使用VisualC++6.0實現串行通信,以及如何利用串行通信將匯編后的二進制用戶程序發送至單片機執行。 關鍵詞 API函數 串行通信 VisualC++6.0 單片機 1 引 言 在調試單片機應用系統時,需要反復地修改用戶程序,為了避免頻繁地使用編程器寫存儲芯片,可以編制單片機監控程序,單片機的監控程序接收來自PC機的用戶程序,PC機向單片機發送用戶程序。 2 用戶程序格
- 關鍵字:
API函數 VisualC++6.0 測量 測試 串行通信 單片機
- 2004年7月A版
摘 要:本文重點闡述數碼管顯示及鍵盤接口專用控制芯片BC7281A與MCU串行通訊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給出了有效的解決方法,并提出了改進建議。
關鍵詞:嵌入式系統;串行通信;BC7281A
傳統的數碼管顯示和鍵盤接口一般直接采用MCU的I/O口對鍵盤或數碼管進行動態掃描的方法,硬件上需要較多的外圍部件,且占用MCU大量I/O口,軟件上則浪費CPU資源,且給編程人員帶來很大的不便。數碼管顯示及鍵盤接口專用控制芯片以其實現方法簡單、功能強大等顯著特點得到廣
- 關鍵字:
嵌入式系統 串行通信 BC7281A 嵌入式 通信基礎
- 電子設計應用2004年第10期摘 要:本文主要介紹了基于FPGA技術實現與PC串行通信的過程,給出了各個模塊的具體實現方法,分析了實現結果,驗證了串行通信的正確性。關鍵詞:串行通信;FPGA引言串行通信即串行數據傳輸,實現FPGA與PC的串行通信在實際中,特別是在FPGA的調試中有著很重要的應用。調試過程一般是先進行軟件編程仿真,然后將程序下載到芯片中驗證設計的正確性,目前還沒有更好的工具可以在下載后實時地對FPGA的工作情況和數據進行分析。通過串行通信,可以向FPGA
- 關鍵字:
FPGA 串行通信
串行通信介紹
串行通信:使用一條數據線,將數據一位一位地依次傳輸,每一位數據占據一個固定的時間長度。其只需要少數幾條線就可以在系統間交換信息,特別使用于計算機與計算機、計算機與外設之間的遠距離通信。
串行通信是指計算機主機與外設之間以及主機系統與主機系統之間數據的串行傳送。使用串口通信時,發送和接收到的每一個字符實際上都是一次一位的傳送的,每一位為1或者為0。
串行通信的分類
串行通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