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單片機的歷史與發展現狀

        單片機的歷史與發展現狀

        作者: 時間:2013-05-10 來源:網絡 收藏

        的歷史與現狀

        第一階段(1976~1978年):低性能的探索階段。以Intel公司的MCS-48為代表,采用了單片結構,即在一塊芯片內含有8位CPU、定時/、并行I/O口、RAM和ROM等。主要用于工業領域。

        第二階段(1978~1982年):高性能階段,這一類單片機帶有串行I/O口,8位數據線、地址線可以尋址的范圍達到64K字節、控制總線、較豐富的指令系統等。這類單片機的應用范圍較廣,并在不斷的改進和發展。

        第三階段(1982~1990年):單片機階段。單片機除CPU為16位外,片內RAM和ROM容量進一步增大,實時處理能力更強,體現了微控制器的特征。例如Intel公司的MCS-96主振頻率為12M,片內RAM為232字節,ROM為8K字節,中斷處理能力為8級,片內帶有10位A/D轉換器和高速輸入/輸出部件等。

        第四階段(1990年~):微控制器的全面發展階段,各公司的產品在盡量兼容的同時,向高速、強運算能力、尋址范圍大以及小型廉價方面發展。



        關鍵詞: 單片機 16位 計數器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都县| 宁波市| 循化| 绍兴县| 微山县| 柞水县| 鹤岗市| 武穴市| 剑阁县| 云阳县| 城固县| 宜宾县| 青神县| 安康市| 宜君县| 广汉市| 全椒县| 金寨县| 和平区| 九龙坡区| 冕宁县| 定远县| 万荣县| 阿克陶县| 康乐县| 吴川市| 姜堰市| 永德县| 大兴区| 蚌埠市| 龙山县| 无极县| 台安县| 阳信县| 贡嘎县| 阆中市| 乃东县| 雷山县| 双峰县| 和平县| 泰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