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現實場景的內部具有很寬的亮度變化范圍,而且,如果成像器的動態范圍不足以捕獲場景,則將導致信息的丟失。本文將介紹幾種用于捕獲寬動態范圍場景的解決方案,包括Autobrite,這是一項由賽普拉斯半導體公司開發的技術,具有約120db的高動態范圍。基本原理是三晶體管(3T)單元。采用多重復位的像素受控于一種用于對場景中的變化實施補償的閉環算法。通過針對實際場景來相應地調整捕獲參數,該系統可確保在“捕獲所有信息”和“有效利用數字灰度值”這兩者之間實現最佳折衷。 本文將闡述汽車機器視覺應用中的寬動態范圍照相機
關鍵字:
汽車電子 專刊 汽車電子
如今,現代化汽車都裝備了多種傳感器。這些組件可將物理輸入變量轉換成電氣信號,提供給引擎電子控制裝置以及安全便捷系統,用于實現開環和閉環控制功能。 除了主觀因素之外,許多購車者在選擇汽車時非常看重汽車的燃油效率、排放、安全和豪華/便捷性。這些因素推動了汽車智能傳感器應用的發展。 如今的汽車系統可記錄和處理眾多傳感輸入變量,比如加速、壓力、溫度、引擎速度、轉速、角度、力量、距離、液位和化學成分(空氣質量或油品質量)。現代化的傳感器可在芯片上集成傳感元件和信號評估電子元件(溫度補償、模數轉換等),然
關鍵字:
汽車電子 專刊 汽車電子
引言 汽車在出廠之前,從研發設計到整車下線要經過嚴格的檢測,以確保產品的質量和各分系統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隨著汽車電子技術的發展,測試項目和要求也越來越多,因而測試系統的可擴展性越來越受關注。新一代汽車電子系統測試技術越來越著重于在行駛中完成各種機電系統運行狀態的測試,以便縮短測試時間,完成可靠性檢測。汽車測試類型多樣,涉及不同的信號類型,比如:通過多測點的溫度測量來檢驗空調系統的功效;通過監控CAN網絡以保證各控制單元或設備間正常通信;通過加速度測量來驗證平順性。這些不同性質的測試,往往需要不同的測試
關鍵字:
汽車電子 專刊 汽車電子
摘要:汽車產生的電磁騷擾危害很大,不但影響車輛周圍的用電設備,而且影響車輛自身的各種電子電器設備的正常工作。安裝在汽車內的各種電子電氣部件尤其如此,因此對其提出技術要求,并加以限制。 關鍵詞:汽車電子,電磁騷擾,測量 1. 概述 隨著汽車技術進步,現代汽車與傳統汽車已經有了本質上差異。現代電子技術在汽車上的大量應用,使得傳統意義上的機械式汽車被現代電子化汽車所取代,各種電子電器產品已占汽車總成本達30%,甚至更多,而且這種趨勢還在不斷發展。 電子產品的一個重要性能指標——電磁兼容性。 電磁兼容性
關鍵字:
汽車電子 專刊 汽車電子
摘要:本文介紹了汽車及其車載電子設備的EMC標準,以及符合測試標準的EMC測試系統。 關鍵詞:汽車、EMC、標準、測試系統 目前在汽車及車載電子設備EMC測試領域,其標準主要有以下幾類:汽車電磁兼容國際標準,如ISO、CISPR等;歐洲汽車電磁兼容標準;美國汽車工程學會(SAE)電磁兼容標準等。當然,相對比較發達的大的汽車原廠,有自己的EMC測試標準和規范。我們國家的汽車行業在近年發展較快,但是總體來講我國在汽車電磁兼容測試標準和規范方面的發展相對滯后,不過近幾年的相關標準的更新以及新標準的發布,都證明了
關鍵字:
汽車電子 專刊 汽車電子
多年以來,汽車產業涌現出了大量的自動化智能技術,這些技術能夠實現自適應巡航定速 (adaptive cruise control)、車道偏離檢測、智能安全氣囊系統等特性。下一步,我們將推出具備視覺功能的汽車,其不僅可為駕駛員提供建議,甚至還能根據道路、交通以及天氣狀況的變化自動做出反應。 目前,實現自動化汽車所必需的大量技術已經具備。當前的挑戰主要在于,如何進行產品定義、系統集成,如何構建智能汽車的基礎結構,以及如何界定汽車的可靠性和容限要求。不過,正如汽車和半導體產業在過去
關鍵字:
汽車電子 專刊 汽車電子
近幾年,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迅猛,特別是轎車產業,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了全球眾多知名汽車廠商的目光,這些企業紛紛來華投資,憑借這些跨國企業提供了技術、硬件,以及產能上的保障,中國在短短幾年時間內成為全球知名的汽車生產國。快速發展的汽車產業為汽車電子產品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市場,中國汽車電子市場隨著中國汽車產業一起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在2002和2003年兩年,中國轎車產量急劇增長,中國汽車電子市場也隨之進入超高速發展時期,從2004年開始,中國汽車產業進入穩步發展時期,中國汽車電子市場也放緩了前進的步伐,整個市場
關鍵字:
汽車電子 專刊 汽車電子
過去,在汽車里很少使用電容傳感器,因為它們不好控制,難以讀取數據,容易老化,并且依賴于溫度。然而,其低廉的生產成本、簡單的外形適應性及低功耗特性都是有利于其應用吸引人的屬性。一種新的電容測量技術的興起,使得車用電容傳感器的數量急劇上升。 宏觀上說,電容傳感器通常通過將電容轉換成其它物理量,例如電壓、時間或頻率進行分析。微觀上說,電容傳感器應用于汽車已經很長時間了;微電子機械(MEMS)加速度傳感器就是基于電容傳感器原理。這些傳感器通常用于檢測電荷的轉移。美國模擬器件公司(ADI)現已開發出一種新的檢測電容
關鍵字:
汽車電子 專刊 電容器 汽車電子
FlexRay車載網絡標準已經成為同類產品的基準,將在未來很多年內,引導整個汽車電子產品控制結構的發展方向。FlexRay是繼CAN 和LIN之后的最新研發成果,可以有效管理多重安全和舒適功能:譬如,FlexRay適用于線控操作(X-by-Wire)。 本篇技術背景報告為我們大致介紹了FlexRay在車內網絡中的應用,并描述了其網絡協議,包括幀格式、拓樸、總線信號和節點狀態轉移。報告中還對FlexRay和CAN進行了比較,最后還附加了有關FlexRay芯片的資料以及得益于富士通微電子美國公司的開
關鍵字:
汽車電子 專刊 汽車電子
[摘 要] 本文介紹了基于CAN總線的智能車身網絡系統的設計,提出了舒適車身總線系統功能框架,并給出了車身中央控制器的硬件設計和功能描述,中央控制器采用MC68HC908AZ60控制器作為核心單元,應用智能觸點檢測模塊和集成電源模塊,節約系統資源,降低系統成本;通過光電隔離和優化的EMC設計,有效的解決了系統抗干擾問題,經過試驗證實系統工作可靠。 [關鍵詞] CAN 車身電子 控制器
1.前言 隨著對車輛舒
關鍵字:
汽車電子 專刊 汽車電子
開車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對于跳傘運動員來說,最危險的實際是開車從家到機場這段路程。2002年,歐洲總共有46000多人死于車禍。這個數字比這一地區的艾滋病、腦膜炎、吸毒、哮喘和暴力犯罪及火災的死亡總人數還要高 。 政府對這一統計數字感到非常震驚,多年來一直試圖通過訴訟方式,改進這些車輛的安全狀況,預防其對公眾造成的傷害。自英國于1861年第一次制定出每小時不超過10英里 的速度限制,到美國最近制定胎壓監測立法(這部法律將于2007年8月生效實施 ),人類就從未停止旨在提高道
關鍵字:
汽車電子 專刊 汽車電子
與高級汽車電子系統相關的總成本不斷攀升——汽車電子現在占有車輛成本的22%,預計在2010年將至少增加到40%。由于這些系統隨著快速變化的需求而迅速發展,制造商必須努力實現體積更小、價格更低,更加靈活的創新方案,以便在成本和產品及時面市的競爭中保持優勢。目前,標準汽車中對視頻、音頻和無線信號處理需要的計算能力越來越強,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能夠滿足這些要求較苛刻的靈活性和處理要求,同時還能夠降低系統成本。 由于可編程邏輯內在的靈活性,汽車制造商不必采用專用集成電路(ASIC)或者專用標準產品(ASS
關鍵字:
汽車電子 專刊 汽車電子
汽車的安全性、防盜性能以及乘客對暢達的信息及娛樂的需求都被開列在當今駕車者愿求列表的首要位置——因此過去幾年這些領域里新系統大量涌現也就不足為奇,這些系統已經日益成為當代汽車的標準功能配置。 用無線電傳輸信息是許多此類系統的基本構想——于是SAW濾波器與諧振器就成為能保證RF應用可靠工作的的首選元件。EPCOS為類型多樣的汽車電子應用提供具有出色性能的SAW器件。 汽車安全方面的一個關鍵性的資產——就字面意思而言——是遙控門鎖系統(RKE, remote keyless en
關鍵字:
汽車電子 專刊 汽車電子
在汽車應用中,沖擊和振動常會造成鋁電解電容的過早失效。EPCOS已著力解決這一問題,目前的設計機械穩定性已大大提高。 2~3g的沖擊與振動耐受力對于大多數汽車電子應用來說已經夠用。許多鋁電解電容的制造商在其數據表中引用了一個10g的抗振強度的數據。乍一看,這一指標似乎完全夠用,而且留有充足的余量。但是,獲取這一看起來有著相當余量的數字所采用的測試條件,卻與真實的工作條件大相徑庭:測試的持續時間不超過6個小時,而且是在室溫下進行的,待測器件也是新出產的。 對于殼體直徑在10mm以上的、體積較大的鋁電解電容而
關鍵字:
汽車電子 專刊 電容器 汽車電子
引言 與目前的汽車內部和外部照明解決方案相比,LED 照明有很多優勢,如性能更高、壽命更長、成本更低等,這種照明方式提高了汽車照明的美感和性能。直接用汽車電池驅動 LED 需要一個 DC/DC 轉換器來調節一個恒定的 LED 電流,并保護 LED 免受變幻莫測的汽車電池總線影響。這種轉換器還應該根據一串 LED 中所含 LED 的數量和 LED 的類型進行優
關鍵字:
汽車電子 專刊 發光二極管 LED 汽車電子
專刊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專刊!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專刊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專刊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