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PW 電子產品世界

        bluetooth and WLAN

        藍牙和WLAN是目前數據傳輸最常用的兩個名詞。藍牙是可實現固定設備、移動設備和樓宇個人域網之間的短距離數據交換的無線技術標準;WLAN是無線局域網絡的簡寫。隨著電子產品不斷更新換代,藍牙和Wi-Fi也在不斷地改進,以便于電子產品更加匹配,填補技術漏洞,也更加符合現代人的需求。每一代技術都有何改進,讓我們來一起看一下。

        Bluetooth

        • 科普:關于GPU 的二三事(上)
        • 藍牙技術

          是由愛立信創制的。在正式成為藍牙技術之前,是愛立信公司在移動電話和其他配件之間進行低功耗、低成本無線通信連接的研究方案。這個方案最初由愛立信移動的CTO Nils Rydbeck為開發的一款無線耳機而設計的,后來Nils Rydbeck將規格指定工作交給Tord Wingren,開發工作則交給Jaap Haartsen和Sven Mattisson。之后又演變成為希望為不同通訊設備創造一款同意的規則(標準化協議),以解決用戶間設備互不兼容的問題。1999年5月,愛立信與國際商業機器、英特爾、諾基亞、東芝等業內龍頭企業創立"特別興趣小組(Special Interest Group,SIG)",即藍牙技術聯盟的前身,后來SIG在全球擁有超過25,000家成員公司,蘋果公司于2015年加入。
        • “藍牙”的由來

          Bluetooth(藍牙)是斯堪的納威亞語中Bl?tand / Bl?tann (即古挪威語blát?nn) 的一個英語化版本,原為10世紀丹麥國國王哈拉爾德(Harald Gormsson)的綽號。哈拉爾德出身海盜世家,統一北歐國家成為維京王國的國王。由于他喜歡吃藍莓,牙齒常常被染成藍色,故得到"藍牙王"之名。1998年,愛立信希望也藍牙也能將通訊協議統一為全球標準,便取此寓意。
        • “藍牙”的由來

        正式版

        • 1.1版本

          傳輸率約在748-810kpbs。容易受到同頻率產品的干擾,影響通訊質量;
          2002年獲批為IEEE802.15.1標準;
          添加未加密頻道的可能性;
          添加接收信號強度指示(RSSI);

          1.2版本

          傳輸率約為748-810kpbs;
          只支持單聲道;
          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AFH):適應性跳頻技術。主要用來減少藍牙產品與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之間的干擾問題;
          Extended Synchronous Connection-Oriented links(eSCO):延伸同步連結導向信道技術;用于提供具高度QoS的音訊傳輸,能進一步滿足更高階語音與音訊產品的需求;
          Faster Connection:快速連接。包含First FHS與Interlaced scan技術,縮短重新搜索與再連接的時間,使連結的過程更為穩定、更快速,使藍牙產品使用更為流暢;
        • Demo版

          版本 發布日期 增強功能
          0.7 1998年10月19日 Baseband、LMP
          0.8 1999年1月21日 HCI、L2CAP、RFCOMM
          0.9 1999年4月30日 OBEX與IrDA
          的互通性
          1.0
          Draft
          1999年7月5日 SDP、TCS
          1.0A 1999年7月26日 /
          1.0B 2000年10月1日 WAP應用上更具互通性

          1.1版本
        • 2.0+EDR版本
        • 2.0+EDR版本

          2.0版本加入了增強數據率(EDR),實現加速數據傳輸。
          實際數據傳輸速率為2.1Mbit/s,幾乎超過原來的3倍;
          減少工作負載循環(duty cycle),從而減低能源消耗;
          增加帶寬

          2.0+EDR版本

          改善裝置配對流程。由原先使用個人識別碼改進成自動使用數字密碼來進行配對和連接;
          短距離配對增加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機制。NFC是短距離的無線RFID技術,在針對1~2公尺的短距離練級應用上,以電磁波為基礎,取代傳統無線電傳輸。由于NFC機制掌握了配對的起始偵測,當在一定范圍內的2臺設備進行配對傳輸時,只要在設備屏幕上點選是否接受聯機即可;
          將裝置件相互確認訊號發送時間間隔從0.1秒延長至0.5秒,從而達到省電的目的;
        • 3.0+HS版本

          采用全新交替射頻技術AMP(Generic Alternate MAC/PHY);
          單向廣播無連接數據(Unicast Connectionless Data)。無需建立明確的L2CAP通道即可傳輸服務數據;
          增強型電源控制(Enhanced Power Control)。更新了電源控制功能,移除開環功率控制,增添閉環功率控制,明確EDR新增調制方式所引入的功率控制,推出"直接開到最大功率(go straight to maximum power)"的請求。
          "+HS"商標的設備是通過802.11高速數據傳輸支持藍牙;

          4.0版本

          4.0版本是藍牙3.0+HS規范的補充,專門面向對成本和功耗都有較高要求的無線方案;
          支持雙模式和單模式兩種部署方式。雙模式中,Bluetooth Smart功能整合入既有的經典藍牙控制器;單模式中,只能執行低功耗的協議棧;
          使用標準紐扣電池可運行一年以上;
          增強不同廠商設備的交互性;
          無線覆蓋范圍增強;
          低延遲(APT-X)
        • 3.0+HS版本
        • 4.1版本
        • 4.1版本

          移動無線服務共存信號;
          Train nudging與通用接口掃描;
          低占空比定向廣播;
          基于信用實現流控的L2CAP面向連接的專用通道;
          雙模和拓撲;
          低功耗鏈路層拓撲;
          802.11n PAL;
          寬帶語音的音頻架構更新;
          更快的數據廣告時間間隔(Fast Data Advertising Interval);
          有限的發現時間;

          4.2版本

          低功耗數據包長度延展;
          低功耗安全連接;
          鏈路層隱私權限;
          鏈路層延展的掃描過濾策略;
          Bluetooth Smart設備可通過網絡協議支持配置文件(Internet Protocol Support Profile,簡稱IPSP)實現IP 連接;
          IPSP為Bluetooth Smart添加了一個IPv6連接選項,是互聯家庭和物聯網應用的理想選擇;
          藍牙4.2通過提高Bluetooth Smart的封包容量,讓數據傳輸更快速;
          業界領先的隱私設置讓Bluetooth Smart更智能,不僅功耗降低了,竊聽者將難以通過藍牙聯機追蹤設備;
          消費者可以更放心不會被Beacon和其他設備追蹤

        WLAN

        • WLAN
        • WLAN

          WLAN是無線局域網絡的簡寫,全名為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是利用射頻技術,使用電磁波代替雙絞銅線所構成的局域網絡,在空中進行通信連接,這樣用戶就可以通過無線局域網絡的簡單存取架構傳遞和獲取數據信息。而Wi-Fi是一種允許電子設備連接到一個無線局域網(WLAN)的技術,是由Wi-Fi聯盟持有的一個無線網絡通信技術品牌。它的目的是改善基于IEEE 802.11標準的無線網路產品之間的互通性。Wi-Fi的命名是由品牌咨詢公司Interbrand協助完成的。Interbrand總共提交了十三個方案,最終選擇了Wi-Fi,與Wireless Fidelity并無直接關系。
        • IEEE 802.11標準

          WLAN是基于IEEE 802.11標準的無線局域網允許在局域網絡環境中使用可以不必授權的ISM頻段中的2.4GHz或5GHz射頻波段進行無線連接。802.11是無線局域網絡制定的標準,于1997年被制定,其中定義了媒體訪問控制層(MAC層)和物理層。物理層定義了工作在2.4GHz的ISM頻段上的兩種展頻作調頻方式和一種紅外傳輸的方式,總數據傳輸速率設計為1Mbit/s。兩個設備之間的通信可以是設備與設備(adhoc)的方式進行,也可以在基站(Base Station,BS)或者訪問點(Access Point,AP)的協調下進行。為了在不同的通訊環境下去的良好的通訊質量,采用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 Access/Collision Avoidance)硬件溝通方式。
        • IEEE 802.11標準
        • IEEE 802.11標準
        • IEEE 802.11,1997年,原始標準(2Mbit/s,工作在2.4GHz);
          IEEE 802.11a,1999年,物理層補充速率最高可達54Mbit/s,工作在5GHz,可提供25Mbps的無線ATM接口和10Mbps的以太網無線幀結構接口,以及TDD/TDMA的空中接口。支持語音、數據、圖像業務。一個扇區可接多個用戶,每個用戶可帶多個用戶終端;
          IEEE 802.11b,1999年,物理層補充傳輸速率為11 Mbit/s,工作在2.4GHz;
          IEEE 802.11c,1999年,在媒體接入控制/鏈路連接控制(MAC/LLC)層面上進行擴展;
          IEEE 802.11d,在802.11c的基礎上,解決不能使用2.4GHz頻段國家的使用問題;
          IEEE 802.11e,定義了無線局域網的服務質量(quality-of-service,QOS),Wi-Fi聯盟稱此為WMM(Wi-Fi Multimedia);
          IEEE 802.11f,追加IAPP(inter-access point protocol),于2006年2月被撤銷;
          IEEE 802.11g,2003年,載波頻率為2.4GHz,原始傳輸速度為54Mbit/s,凈傳輸速度約為24.7 Mbit/s;
        • IEEE 802.11h,2004年,為減少對同處5GHz頻段的雷達的干擾,調整無線覆蓋半徑;
          IEEE 802.11i,2004年,加強802.11的安全加密功能,定義了基于AES的全新加密協議CCMP,以及向前兼容RC4的加密協議TKIP;
          IEEE 802.11j,2004年,根據日本規定做的升級;
          IEEE 802.11m,對802.11家族規范進行維護、修正、改進,以及為其提供解釋文件;
          IEEE 802.11n,2009年,資料傳輸速度為475Mbps,比802.11b塊45倍,比802.11g快8倍左右。增加對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的標準;
          IEEE 802.11p,2010年,針對汽車通訊的特殊環境而特定的標準。工作頻段為5.9GHz,1000英尺的傳輸距離,數據傳輸速率為6Mbps,并具有增加安全性、加強身份認證等功能;
          IEEE 802.11k,2008年,該協議規范規定了無線局域網絡頻譜測量規范;
          IEEE 802.11r,2008年,減少漫游時認證所需的時間,改善移動的客戶端設備在接入點之間運動是的切換過程;
          IEEE 802.11s,2007年,指定與目前最先進的MESH網路,提供自主性組態(self-configuring),自主性修復(self-healing)等能力;
          IEEE 802.11w,2009年,針對802.11管理幀的保護;
          IEEE 802.11x,包括802.11a/b/g等三個標準;
          IEEE 802.11y,2008年,針對美國3650–3700 MHz 的規定;
          IEEE 802.11ac,2011年,使用5GHz頻段(也可以說是6GHz頻段),采用更寬的基帶(最高擴展到160Mhz)、更多的MIMO、高密度的調制解調(256 QAM)。理論上,11ac可以為多個站點服務提供1Gbit的帶寬,或是為單一連接提供500Mbit的傳輸帶寬。
          IEEE 802.11b+,通過PBCC技術在802.11b基礎上提供22Mbit/s的數據傳輸速率,產權屬于美國德州儀器公司。
        • IEEE 802.11標準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城县| 旅游| 高唐县| 忻州市| 南投市| 台山市| 丰原市| 河间市| 高安市| 淄博市| 西贡区| 文成县| 华容县| 嘉鱼县| 织金县| 财经| 察哈| 加查县| 华容县| 枣庄市| 浦东新区| 鹿邑县| 福贡县| 博爱县| 长泰县| 新绛县| 晋州市| 米脂县| 吉安市| 邢台县| 攀枝花市| 南丹县| 固阳县| 婺源县| 日土县| 盘山县| 常德市| 锦屏县| 吉木乃县| 珲春市| 晴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