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亮相
專家解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9402.htm用于天文等領域 計算數據更精確
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研究員張云泉稱,“天河一號”面世比預期時間提前一年。它將極大推動一大批科學計算,提高科學計算的數值精確度,縮短科學計算的時間,加快科學研究的速度。
國家863計劃“高效能計算機及網格服務環境”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組長錢德沛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性成果,在國際上會有很好的排名,并且會在物理、天文、化學、石油勘探等很多科學研究領域得到應用。”
超級計算機離老百姓有多遠?
與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的個人電腦相比,這些運算速度動輒以萬億、千萬億次來計算的超級計算機,同樣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
——網絡服務。在網絡日益普及的今天,面對數千萬、數億用戶的訪問請求,服務器必須有強大的數據吞吐和處理能力。而這正是超級計算機發揮作用的舞臺。
——天氣預報。天氣預報的結果,也是由超級計算機計算而來。目前世界最高水平可預報8天,我國為5至6天。但對于中長期預報特別是氣候預報來說,目前世界上的超級計算機仍然是無法滿足需求的,因為天氣預報的計算需要10的18次方也就是每秒百萬萬億次的速度。
——生物制藥。研制一種新藥,從化合物篩選到臨床試驗,一般需要10到15年的時間。使用超級計算機,以計算機模擬的手段,科學家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從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種化合物中篩選出有效的藥物化合物,不僅節省了購買真實化合物的大量資金,而且大大縮短了藥物研發的周期。
——石油勘探。怎么把地下的石油盡可能多地采出來,需要靠超級計算機;汽車安全性的碰撞實驗,基本上都要用超級計算機進行先期模擬。
超級計算機會代替人腦嗎?
如同一場你追我趕的比賽,每過幾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全世界超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就會刷新一次。超級計算機的能力有極限嗎?它們是否會在未來代替人腦?“計算機無法代替人腦。”國防科技大學教授李思昆說,人腦與計算機的一個根本區別在于,人能夠發現規律,而計算機只能根據人發現的規律和設計的方法進行計算。
李思昆說,超級計算機之所以能與人對弈,就是因為人們把下棋的規律轉化成了可以計算的模型。“辯證法認為,世界是有規律的。但還有很多問題比如愛情,人類尚未發現其中的規律,而已經發現的規律中也有可計算的和不可計算的。換句話說,只要人類能夠發現規律、并且找到方法把規律變成可計算的問題從而建立起物理和數學模型,計算機就能夠替代人類在這些問題中的勞動。”李思昆說。
僅就代數計算而言的話,“天河一號”一秒鐘能進行1206萬億次計算,人卻只能進行大約一次運算。然而,記住對方的長相這樣一個人在瞬間就能完成的圖像識別工作,計算機卻要經歷一個極其復雜的并行計算過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