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市場分析 > 多晶硅“過剩”謎底拆解 準入門檻或將出臺

        多晶硅“過剩”謎底拆解 準入門檻或將出臺

        作者: 時間:2009-09-16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收藏

          “但是國內的產能是否過剩,這需要分拆理解。”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趙玉文告訴記者,2008年國內(6N以上)的產量只有4000多噸,滿足下游市場四分之一的需要,其余均需要進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8159.htm

          目前,生產能力分3個等級:第一,對外宣布的能力;第二實際已經建成的能力;第三,實際產量。

          趙玉文稱,在建的項目有可能停產,計劃的生產能力也未必能夠實現,加之擬建的項目并非一定能夠上馬,如果以2008年的需求量作為指標,仍有1.5萬噸缺口,“保守估計今年晶硅電池的需求量約為2.8萬噸,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今年的產量只能達到1.4萬噸左右”,故此當前多晶硅的實際產能并未過剩。

          前述知情人士亦向記者承認,目前國內多晶硅行業較為浮躁,企業宣稱的產能連1/5都沒實現,“如果依照目前規劃的產能,連2020年都能滿足需要”。從此邏輯推導,17萬噸的規劃很難實際上馬。

          洗牌加速

          目前多晶硅價格已從2008年10月份開始急劇跳水,從峰值350美元/公斤下降至現在約70美元/公斤的價格,跌幅達500%。70美元/公斤的價格已與國內生產企業的成本相近,而國內沒有達到規模化生產、未采用閉環式生產的企業成本更是在100美元左右。

          與此對應,國外大廠每公斤成本平均在30美元左右。

          呂錦標承認,江蘇中能2008年67美元/公斤,但2009年一季度已成功降至46美元/公斤,隨著三期生產線于9月的全部投產,“2009年每公斤成本可以控制在35美元,2010年達到25美元”。

          令人不安的是,目前國際七大廠均有擴產規劃。江游告訴記者,國際巨頭擴產并不能對國內市場產生太大影響,因為國際七大廠的擴產均需在2-3年后才能實現,“雖然國內好的多晶硅企業每公斤成本會比國際巨頭高出3-5美元,但考慮到運距、關稅等因素,國外巨頭并不占優勢”,國際巨頭們的擴產影響更多的是關系到國內多晶硅企業未來對國際市場的爭奪。

          呂錦標則認為,“未來企業的競爭將是以萬噸級的產能作為標準”,國內的多晶硅產能過剩實際上是結構性過剩。

          事實上,因為下游需求的不旺及市場競爭的激烈,7月份四川省一些多晶硅企業已經出現間歇性停產。

          同時,多晶硅產業的融資渠道在不斷收窄。在國務院提示多晶硅“產能過剩”之后,銀行對多晶硅企業的態度幾乎180度轉變。“江蘇產業占據全國的70%,多晶硅產業約占全國的50%,除卻江蘇中能、江蘇順大這樣的大多晶硅企業,還有無錫中彩、鹽城特華等中小企業,還有一些小的計劃上馬項目,我們現在對小項目已經收緊銀根。”工商銀行江蘇省分行一位人士告訴記者。



        關鍵詞: 多晶硅 光伏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婺源县| 贡嘎县| 甘孜| 洪雅县| 永新县| 威远县| 西宁市| 曲靖市| 西盟| 元朗区| 江达县| 庆阳市| 和田县| 安化县| 鸡东县| 禄丰县| 云浮市| 涿州市| 德兴市| 昌都县| 阜康市| 荆门市| 门源| 南漳县| 平武县| 溧阳市| 新泰市| 台南县| 安国市| 红桥区| 正定县| 顺义区| 邢台市| 福清市| 温州市| 揭西县| 商水县| 宁乡县| 彭州市| 高邮市| 青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