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回暖信號:訂單多了 牽絆少了
除了產能復蘇以外,困擾國內光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已發生改變,信貸的回暖給予光伏企業的擴產以有力支持。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6174.htm7月2日,賽維LDK宣布,已從中國進出口銀行獲得總計為5億元人民幣的貸款,同時又從華融國際信托有限公司獲得了總計為5億元人民幣的貸款。6月25日,天合光能從渣打銀行(中國)獲得5700萬美元授信額度,為原材料采購和產品銷售提供支持,目前,該公司已獲得的授信額度近5.2億美金。 同一時期,尚德電力與世界銀行集團成員IFC簽署了關于5000萬美元的可轉債協議,用以尚德的冥王星技術生產擴產計劃和再融資需求。
除此,英利和尚德在資本市場的增發,也給其他企業以信心。6月15日,英利綠色能源增發1560萬股普通股,融資額達2.3億美元,發行可轉換債券5000萬美元。5月29日,尚德電力宣布完成2300萬份ADS增發,募集資金2.77億美元。
政策助推
太陽能領域的投資力度、政策力度仍在持續升溫,這些都有力助推企業業績回暖。
6月26日,尚德電力與攀枝花市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將投資80億元,在攀市分三期建設大型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項目。項目由尚德公司分三期籌資建設,其中一期50兆瓦,二期150兆瓦,三期300兆瓦,尚德電力表示,在未來3年內,計劃將中國地區占整體營收的比重,從2%提升至20%。
7月2日,臺灣威奈聯合科技宣布與美國百全投資有限公司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該項目落戶揚州,投資金額高達9800萬美元,生產35兆瓦一條線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根據威奈聯合科技的計劃,未來還將再建設200萬兆瓦左右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
可以看到,在這些企業動作的背后,是中國政府政策的支持。自今年以來,國家相關部門頻傳對光伏行業的政策利好消息。
7月初,國內光伏大省——江蘇率先宣布對光伏發電實施固定電價政策,據悉,固定電價是國外政府補貼光伏發電的主流。根據江蘇省頒發的文件,確定2009至2011年,對于地面并網電站目標電價,三年依次為2.15元/千瓦時、1.7元/千瓦時和1.4元/千瓦時。
江蘇省政府將為此建立光伏發電專項資金,通過征收一定比例的電價附加獲得,不包括居民生活和農業生產用電。
江蘇省是國內光伏企業最密集的地區,這一政策為國內其他省份樹立了標桿,在光伏業界引發轟動,眾多江蘇省光伏企業紛紛上報相關項目,希望實現光伏發電上網,并享受補貼。由此,業內預測,江蘇省今年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去年全國市場規模的2倍。
中國的光伏產業政策從今年第一季度開始發生質的轉變。3月23日,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出臺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的實施意見和財政補助暫行辦法。5月21日,財政部表示,將聯合科技部出臺并實施“金太陽”工程,重點內容將是以國家財政補貼的形式,支持國內光伏市場的啟動,計劃在近2-3年的時間內,在全國建立500兆瓦的光伏發電示范項目。
7月3日,國家能源局官員表示,《新能源發展規劃》正在討論中,根據規劃,光伏產業到2020年的發展目標將上調至20GW。
中投顧問的報告顯示,2008年中國光伏電池產量達1.78GW,占全球總量的26%。但是由于缺少有效的政策支持,98%以上的光伏電池產品出口國外。
而如今,市場研究機構認為,“低成本與技術的逐漸成熟將有助于中國拓展全球市場,中國將會主導多晶硅與太陽能電池模塊的降價,并因此強化其全球太陽能電池模塊供貨商的領導地位。”并指出,美國與中國大陸將很快取代歐洲,成為全球太陽能光伏領導市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