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企業屯兵大西南 政府集群戰略助陣
作為政府投融資平臺,成都工投集團目前注冊資本30億元。為支持成都市致力打造“光伏產業集群”的戰略規劃,5月中旬,市工投集團下屬成都工投工業創新投資公司還斥資約2.69億元收購了天威新能源控股公司30.5%股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5715.htm光伏企業屯兵川西,速度之快,投資額之大,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推波助瀾”。
攀枝花地處西部金沙江河谷地區,平均年日照在2300-2700個小時,年輻射量在四川屬高值區,是僅次于拉薩的太陽光熱最豐富的地區。去年12月,該市就制定了《關于加快太陽能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見》,要求到2010年力爭建成1-2個太陽能開發利用示范區、1個市級太陽能研發機構、2-3家配套的太陽能生產加工企業等。
在此背景之下,無錫尚德(NYSE:STP)6月中旬以來就擬在攀枝花建設大型光伏并網電站的前期事項與當地政府官員進行了座談和現場查勘,最后認定攀枝花太陽能源光熱資源非常豐富,“是發展大型光伏電站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有四川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無錫尚德擬進入西南面與云南交界的攀枝花,5月中旬江西賽維LDK太陽能公司投資昆明框架協議的正式簽約有一定刺激效應,“你追我趕,誰愿意市場有空白點呢?”據了解,昆明全年平均日照為2250小時左右,云南省內高品位硅藏在30億噸以上。
這主要是因為太陽能發電成本的降低以及國家相關部委發布的太陽能支持政策,通威集團副總裁胡榮柱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認為,“為打通整個產業鏈,獲得光伏產業的強勢競爭力,就必須上下游互動,擁有一定的產品消化能力。對此我們希望地方政府能盡快出臺配套方案,解決電價、對終端市場的促進問題等”。
全局之思
但時至今日,四川的多晶硅產業還是處于“冰火兩重天”的境地。
四川是多晶硅產能、產量大省。據省發改委統計,2008年底該省建成和在建的多晶硅產能為17060噸/年,占全國1/3,其中建成產能占全國1/2。2008年四川硅產業發展推介會上,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陳燕海曾預計,到2010年四川將建成多晶硅總產能31750噸的規模。
今年一季度,來自四川省統計局的數字顯示,該省生產多晶硅393噸,同比增長93.48%。與之相映的是,1-4月全省有色金屬工業生產經營形勢仍然嚴峻,特別是硅材料行業,多晶硅由每噸300多萬降至50多萬,一季度新光硅業實現利潤同比下滑41%。
“雖然多晶硅目前的過熱是虛熱,但仍要警惕多晶硅長期內產量過剩的問題”。省經委有關人士向記者透露,據初步調研,省內一些在建、擬開工項目已部分出現停工情況。
眉山市尊馬克光伏材料有限公司的5000噸/年多晶硅項目,就是一個投資流產案例。尊馬克光伏材料公司(下稱尊馬克)由綠色能源(英國)投資公司和成都高飛實業公司共同投資,注冊資本2999萬。2006年10月,尊馬克與眉山市發改委簽訂了項目投資合同。5月15日成都高飛公司人士向記者證實,該項目已經擱淺,“主要是考慮到技術問題,不能很好保證多晶硅項目的工藝水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