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多晶硅產量有望突破1萬噸
多晶硅市場的驅動、價格的持續走高以及新能源概念的炒作,吸引了眾多投資商進入這個行業。這一方面推動了我國多晶硅產業的發展,為我國多晶硅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另一方面,在這個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出現企業盲目擴張的現象。短短幾年時間,我國多晶硅的產能迅速由幾百噸擴張到萬噸級,因而下游市場一旦出現萎縮和融資困難,有些項目就不得不面臨進退兩難的窘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3952.htm尤其是自2008年10月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全球經濟突遇寒潮,正處在高速發展期的光伏產業也未能幸免。在國際油價下跌、各國光伏產業政策調整以及多晶硅產能釋放、人民幣升值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下,多晶硅下游(包括單晶硅、光伏電池等)市場受到了較大的沖擊。終端市場的變化,必然會對處在前端的多晶硅市場產生影響。
2008年年底,我國多晶硅供需矛盾緩和的局面顯現出來,價格也逐漸趨穩。目前多晶硅的市場價格已回落至100美元/千克左右。預計隨著擴張產能的進一步到位,多晶硅價格仍有可能出現小幅調整。
然而,國際金融危機對快速膨脹的多晶硅、光伏行業來說,也并不完全是壞事。國際金融危機在很大程度上擠掉了光伏產業鏈上的泡沫,使光伏產業得以更加協調、均衡、可持續地發展。尤其是硅原材料價格的下降,使得光伏制造成本和光伏發電成本的下降速度超過了原有的預期,之前預期的2015年才能達到的光伏發電每千瓦時1元的成本水平,將提前兩三年實現,這無疑將加快光伏產品的普及應用。
一旦光伏發電的成本可以與常規能源競爭,那么更為廣闊的市場就會大規模啟動,屆時,多晶硅、光伏產業的前景必然十分廣闊。
國內應用市場啟動政策助推產業良性發展
光伏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縱觀國外光伏市場成功的經驗,光伏產業無一不是在政府鼓勵與推動下發展壯大的。國際金融危機讓整個光伏產業受到了沖擊,國內的光伏應用市場能否及時啟動,成為行業內最為關注的熱點。
2009年4月,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調整產業結構,國務院原則通過并正式發布了《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該規劃明確提出“支持國內光伏發電市場發展”、“研究出臺光伏發電推廣應用的鼓勵政策”。
為了貫徹實施《可再生能源法》,落實國務院節能減排戰略部署,加強政策扶持,加快推進太陽能光電技術在城鄉建筑領域的應用,2009年3月,財政部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頒布了《關于加快推進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的實施意見》和《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該政策決定對太陽能光電建筑相關項目給予財政補貼,并詳細規定了財政補貼的具體條件和使用范圍,2009年的補貼標準原則上定為20元/峰瓦。《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出臺,提振了國內光伏產業的信心,意味著國內光伏市場有望啟動,為我國多晶硅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轉危為機多晶硅企業共謀發展
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國內、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但同時也醞釀了新的市場和機遇。
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國多晶硅企業有必要加快技術水平的提升,穩定系統運行,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消耗和生產成本,練好內功,以應對迅速變化的國內、國際市場競爭,把握新的市場機遇。
2009年2月,在有關部委支持下,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組織了國內已投產6大主要多晶硅生產企業的技術交流活動。該活動通過相互的零距離參觀與交流,使大家溝通了思想,開闊了眼界,得到了啟發,增進了感情,統一了認識,達成了組建多晶硅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的共識。
我國多晶硅企業已意識到,只有協作聯合起來,才能真正把我國多晶硅產業做大做強,只有通過聯合技術創新提升產業發展后勁,提高競爭實力應對國際競爭考驗,才是我國多晶硅產業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我們相信通過我國多晶硅企業的共同努力、國家相關光伏激勵政策不斷出臺與完善、國內光伏市場的啟動,我國多晶硅產業必將轉危為機,迎來新的曙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