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經濟復蘇后IT業將再次迎來高速發展
導語:英國知名雜志《經濟學人》(Economist)日前撰文稱,微軟和IBM即將裁員的傳聞令人們意識到IT產業面臨的困境,但是此次經濟下滑卻與2001年的互聯網泡沫有著很大的不同。因此,IT產業的狀況相對其他行業要好得多。而且,由于“云計算”等“冷門”技術的興起,IT產業將會在經濟復蘇后再次迎來高速發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0797.htmIT產業面臨困境
雖然這或許僅僅是謠言,但的確廣為流傳。最近有幾家博客表示,為了削減成本,微軟和IBM近期將各自裁員1.6萬人,分別占到兩家公司員工總數的17%和4%。如果該消息屬實,那就將成為IT業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裁員。
人們之所以認為這一消息可信是由于IT產業正在面臨困境。幾乎每天都有關于收入下滑和裁員的消息。本周,摩托羅拉宣布裁員4000人,而硬盤制造商希捷科技也宣布裁員800人(譯注:最新數字為全球裁員2950人)。由于最近一段時間各大上市公司將集中發布財報,因此很可能會有更多的壞消息接踵而至。就在本期《經濟學人》即將出版時,英特爾也即將發布2008年第四季度的財報,分析師預計,其收入將同比下滑20%(譯注:實際數字為,下滑23%)。那么,IT產業是否將面臨比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裂時更加嚴重的下滑呢?
IT支出仍將增長
恐怕不至于。以美國市場為例,2000年的IT支出增長了近16%,而2001年則萎縮了6%。“(上次下滑的)根源在于IT業內部,”IT業資深人士、開源軟件廠商Alfresco公司高管馬特-阿塞(Matt Asay)說,“這種行業性的因素目前似乎已經不存在了。”
這次的情況還沒有那么糟糕——今后應該也不會。盡管已經出現了一連串的壞消息,但是分析師們預計,今年的IT支出仍將繼續增長,至少在考慮匯率因素的情況下,IT支出仍會增長。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預計,以美元計算,2009年的IT采購將會下滑3%。但是這種計算方法通常都會使得美國公司的海外收入有所減少。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師安德魯-巴特爾斯(Andrew Bartels)說,如果考慮到各個地區在全球IT市場的比重并以當地貨幣計算,那么2009年的全球IT采購量將增加3%。
堅挺的原因
IT支出之所以較上一次經濟下滑時更為堅挺有許多原因。首先,IT市場更加趨于全球化。根據經合組織(OECD)最近發布的一份名為《信息技術展望》(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look)的報告,2003年至2008年間,發達國家的IT支出份額由85%下降到了76%。盡管經濟前景不容樂觀,但中國和印度的需求仍將繼續增長。
該報告的作者格雷厄姆-維克利(Graham Vickery)認為,更重要的是,在上一輪經濟下滑中,IT產業并不是受害者而是誘因。例如,當年的企業在IT領域的支出提升的過快,所購買的電子商務軟件的數量遠遠超出需求。當互聯網泡沫破裂時,IT支出就會急速下滑。而如今的IT部門花錢時已經不再大手大腳了。另外一家美國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的分析師馬克-拉斯奇諾(Mark Raskino)認為,事實上,大部分公司都非常節約。對于很多公司而言,想要進一步削減IT預算首先要進行重組,因此這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拉斯奇諾說:“IT當然不是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但是可供削減的IT支出的確很少。”
IT企業本身的狀況也要好得多。由于Web 2.0風潮的興起,風險投資家或許在IT領域浪費了不少資金。但是,總的來看,大型的IT公司的狀況還是不錯的,而且手中都持有大量現金。惠普、IBM和甲骨文就是其中較為突出的企業。由于產品組合較為寬泛而且業務遍及全球各地,因此它們將在經濟下滑中處于優勢地位。此外,軟件和服務業的情況也將好于硬件或半導體行業。由于視頻會議和“虛擬化”軟件都可以迅速為企業節省支出,因此這類廠商也將成為經濟下滑中的贏家。
花旗投資研究(Citi Investment Research)的分析師布蘭特-蒂爾(Brent Thill)表示,盡管如此,IT產業仍然無法在經濟下滑中獨善其身。如果本輪下滑繼續持續下去,那么IT產業所受的傷害甚至要高于上一次。他說,2001年的危機過后很快就得以復蘇。但是今天的下滑卻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蒂爾最近對大西洋兩岸的200名首席信息官(CIO)進行的調查顯示,有接近一半的人尚未制定2009年的IT預算。在蒂爾看來,這是一種不祥之兆。
“冷門”技術興起
然而,盡管具體情況有所不同,但是結果恐怕不會有太大出入。從許多方面來看,上一次的IT市場下滑都標志著IT新時代的到來。上次經濟復蘇后,IT產業已經不再僅僅局限于那些遵循“摩爾定律”的 “熱門”技術了。(所謂摩爾定律,是指集成電路芯片上所集成的電路的數目或處理能力每隔18個月就翻一番。)那時起,很多公司都紛紛涉足“冷門”產品。例如商品硬件(commodity hardware)、開源軟件以及可通過互聯網訪問的應用程序,也就是所謂的“軟件即服務(Saas)”等領域。
此次的經濟下滑只會加速這種轉型,尤其當許多“冷門”技術本身已經日趨成熟。“軟件即服務”以及其他通過互聯網提供的計算服務統稱“云計算”技術。這一技術已經得到了很好的發展而且被廣泛應用。2008年11月,全球最大的“軟件即服務”廠商Salesforce.com的收入和利潤就得到了大幅增長,超出了分析師的預期。
開源軟件也已經超越了Linux的范疇而發展到幾乎所有的企業軟件領域。這就意味著企業只需要支付維護費用,而程序本身則是免費的。這種模式已經從經濟下滑中獲益。例如,幫助企業管理網站內容的Alfresco去年的收入就增長了兩倍。
或再次迎來高速發展
那么IT產業是否會受益于商品化產品的興起呢?事實上、商品化(commoditisation)和標準化(standardisation)為創新提供了新的平臺。例如,“云計算”就能夠為小企業甚至個人提供外包服務,而免去了事必躬親的繁瑣程序,并且為整個IT產業創造了一系列開拓新市場的機會。不過對于大企業而言,“云計算”目前還只是一種選擇而已。
快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也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的發展趨勢。1年前,通過iPhone或其他智能手機下載軟件還只是科技愛好者們的專利。而如今,這種方式卻大行其道。僅通過蘋果“應用商店(App Store)”一個地方下載的游戲和其他程序的總量就已經超過了3億次。
Gartner的拉斯奇諾認為,正是由于這次經濟下滑,IT產業才有機會再次迎來高速發展。這種趨勢通常每隔8年或更久才會出現一次。他認為,雖然IT投資正在縮減,但是當經濟復蘇時,IT支出將會迅速回暖。具體的時間大概在2010年或更晚。IT產業一向以健忘著稱,因此現在的困境也將很快被遺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