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三大筆記本代工巨頭11月集體負增長
一損俱損。全球PC巨頭“砍單風暴”迅速波及臺灣地區筆記本代工業。日前,廣達、仁寶、緯創發布的11月報表顯示,全球筆記本市場因需求量驟減而急凍,三大筆記本代工巨頭11月的營收與10月相比皆為負增長。
月負增長率最高的是筆記本代工老二仁寶,前11個月的總收入僅為3955.4億元新臺幣(118.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負增長2%。臺灣IT業界一位資深人士估計,仁寶全年營收表現可能首次出現負增長。
種種跡象顯示,臺灣地區高科技產業有史以來狀況最差的時期已經到來。
訂單減少
11月廣達收入683.18億元新臺幣,相比10月減少6.9%,前11月總收入7324.05元新臺幣,與去年同比增長7.8%。仁寶11月收入300.16億元新臺幣,相比10月大幅下滑36.4%。而緯創11月收入442.98億元新臺幣,相比10月減少18.72%,前11月總收入3984.45億元新臺幣,與去年同比增長55.13%。
“往年電腦銷量高峰期都是11月份,而今年則提前到9月份。”臺灣地區筆記本電路板巨頭一位高層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到10月以后,全球電腦需求量急劇下降,讓惠普、戴爾、宏碁和華碩等PC大廠,以及這些PC大廠的渠道形成了巨大庫存,加上第一季度原本就是全球電腦銷售的淡季。因此,惠普、戴爾等PC大廠最近都在大幅減少訂單。
據媒體報道,仁寶10月筆記本出貨260萬臺,11月僅出貨200萬臺左右。對于這一數字,仁寶方面并沒有確認,僅表示,如果客戶庫存調整效果好,公司12月份的業績還是有可能回暖。若市場需求狀況依舊,仁寶不排除全年收入出現負增長的可能。
虛弱的王者
全球筆記本代工巨頭昔日的風光已不再顯現,更為可怕的是,根本無法預估未來。
雖然廣達、仁寶和緯創三家代工巨頭的出貨量占全球筆記本電腦總出貨量超過70%,但代工的低毛利率在訂單不缺的年初已經讓三大代工巨頭不堪重負,紛紛要求上漲代工價格。當時廣達的產品整體毛利率僅為5%。
或許逆境也是轉型的最佳時刻。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9月曾經表示,在非筆記本電腦產品的新產品領域如移動上網設備(MID),未來廣達有可能推出自有品牌。廣達相關負責人也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移動互聯網的沖擊會使消費電子領域出現很多新的商業模式,比如與電信運營商業務捆綁銷售的產品將會增多等,其中商機有可能讓廣達自有品牌生存。
據臺灣地區媒體報道,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近期經常參與無線通訊市場的活動,顯示廣達接下來的布局,將與電信業緊密結合。
有經濟學家指出,臺灣代工企業一般都具備快速開發、快速制造產品、及時擴充產能的能力,但這些代工企業絕大部分都欠缺核心的競爭技術與專利,并且無法確立持久的競爭優勢。一旦碰到激烈競爭,或者市場蕭條,這些代工企業的生存就成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