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周刊:綠色之惑
表面看起來,用戶對綠色計算的冷漠與主流供應商的熱情猶如冰火兩重天。但實際情況究竟如何?橫亙在綠色普及應用面前的主要障礙又有哪些?而未來的大規模應用又首先會發生在哪些領域?
正當全球IT廠商熱炒綠色計算概念之時,《信息周刊》研究部對國內116位分布于制造、電信、IT服務、金融等行業的首席信息官(CIO)進行的2008年綠色計算應用調查顯示,大量用戶尤其是傳統制造、化工、能源等行業用戶對綠色計算相關產品及方案接受程度較低,與IT廠商的熱情形成鮮明對比,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局面。
其原因來自很多方面,用戶對相關產品及方案的成熟度心存疑慮;同時對投入使用后的投資回報率(ROI)表示擔憂;另外,部分行業用戶目前仍未把數據中心的能耗問題納入節能減排計劃的重點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他們必須首先面對來自生產一線的節能減排問題。
具體來看,有近半數(49.1%)的受訪者表示:“長遠來看,我所在的公司會部署綠色計算的解決方案,但未來12個月內不會進行部署”,另有接近一成(7.8%)的CIO表示“我所在的公司現在和未來都沒有計劃部署綠色計算的解決方案”,只有略高于3成的CIO表示他們所在企業正在使用或者正在測試或者未來一年計劃使用綠色計算解決方案,而其中表示正在使用的CIO不足一成,占比僅為7.8%(見表1)。
對于這樣的調查結果,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系統管理部教授級高工吳正宏表示“完全在意料之中”,因為在他看來,這是國內企業信息化建設水平所決定的。
用戶積極性不高
在此次調查中,表示“已經部署”、“正在測試”或“未來一年計劃部署”綠色計算應用的用戶數占受訪用戶總數的33.62%,整體使用水平較低。而進一步分析顯示,并非所有行業這一數據都偏低,各行業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僅以樣本數量較多的電信及互聯網服務業和制造業為例,行業內“已經部署”、“正在測試”或“未來一年計劃部署”的用戶數,電信業為53.84%;制造業僅為37.5%;而作為傳統的高污染、高能耗行業——能源化工行業這一比例更是顯著偏低,明顯低于平均水平。
另外,在具體的綠色產品或方案的應用中,用戶的應用層次也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高。在已經采用綠色計算相關產品或方案的用戶中,有接近2/3表示,他們主要采用了“用LCD顯示器取代CRT顯示器”或“對不在使用狀態的顯示器、打印機、計算機及時關機”這樣較低層次的IT措施或者非IT措施,來降低本公司IT系統的能耗。而對于IT廠商重點推廣的虛擬化技術、數據中心再造技術等高端技術及方案來說,用戶買賬者寥寥(見表2)。
不過,IT廠商可以聊以自慰的是,大多數用戶表示,如果下一步要進行綠色計算應用部署的話,他們會以“降低公司在能源方面的成本”為目標,首先選擇對服務器和機房電源進行改造,同時也會選擇使用虛擬化技術。目前已經采用服務器或桌面虛擬化技術,重新整合布局數據中心的企業多分布在電信及互聯網行業,而傳統制造業則較少。
而企業用戶對綠色計算相關產品或解決方案主流供應商的了解程度顯然也亟待提高。調查顯示,“聽說過”英特爾公司(Intel)、國際商業機器(IBM)、惠普公司(HP)、戴爾公司(Dell)等主流IT供應商所推出的綠色計算產品或解決方案的用戶不足一半,而能夠“有所了解”的用戶則只占20%左右,具體到“應用其解決方案”的用戶,僅有英特爾和IBM能夠略微超過10%。至于除上述主流廠商之外的其他IT廠商,上述3個方面的調查數據都明顯偏低,而具體部署實施的用戶數量更是微乎其微。
當然,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盡管IT廠商忙于推銷各種綠色IT解決方案和產品,但用戶和市場的培育依然尚需時日。
ROI評估難
調查還顯示,讀者認為阻礙其采用綠色計算產品或解決方案的原因主要是“無法衡量轉向綠色計算之后的ROI”(見表4)。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長期研究信息化績效評估的專家在采訪中指出:對于像節能減排這樣的效益型指標的全面ROI評估向來都是一大難點,盡管學術界做了許多努力,但真正能在產業界被廣泛采納使用的完善評估方法還很少。
或許目前已經有一些辦法可以進行核算,比如某一綠色計算解決方案減少了多少能耗。但實際上這樣的衡量方法還不夠全面。如何從業務的角度計算綠色解決方案給企業帶來的經營效益?并且最終落實到財務數據上?這些都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中石化吳正宏還指出,許多企業的IT部門許多開支和費用沒有單獨核算,這也是造成綠色計算ROI難以評估的重要原因。例如,就電費而言,很多企業都是吃“大鍋飯”,統一計算在辦公行政費用中,無法具體區分數據中心的耗電量。艾默生環境優化技術(沈陽)冷凍機有限公司IT經理陳鋒就曾表示,現階段沒有辦法單獨衡量數據中心的能耗,他所管理的面積大約20平米、部署有5臺服務器和幾臺交換機的數據中心的所有用電、用水都統一計入公司辦公成本,而非單列成本。目前看來,還沒有辦法對綠色計算進行精確評估。因此他在問卷中表明他的態度“我所在的公司現在和未來都沒有計劃部署綠色計算的解決方案”。
在調查中,用戶還表示,現階段部署綠色計算解決方案的第二大障礙就是“預算不足”。不過,對比《信息周刊》2007和2008年CIO調查結果發現,IT部門對綠色IT部署預算不足的原因,其實并不是IT投入緊縮。67.5%的被調查用戶表示其所在企業在2008年的IT預算比2007年增加了,同時有22.2%的用戶表示IT預算保持不變。因此,可以推斷,由于難以衡量ROI,企業管理層對綠色IT部署的支持力度有限,因此相應的預算也就顯得比較少。
對此,中國惠普有限公司(HP,下稱惠普)企業計算及專業服務集團首席技術顧問朱偉雄認為,不少企業用戶存在一個誤區,認為建設綠色數據中心就必須進行大規模的投資改造,給企業帶來嚴重的成本壓力。實際上,許多時候,對數據中心的一點點改造,只要花少量的投資,甚至不需花錢,只需對設備進行一些調整,就可以帶來相當明顯的節能效果。例如,大多數數據中心2/3的電力消耗都用在了散熱上,而這部分能耗中又有70%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被用在不適當的散熱環境中。因此,朱偉雄舉例說,如果把散熱管道的鋪設進行優化,做局部調整,就可以很容易使散熱能耗的利用率從一般的20%~30%提高到40%~50%。
朱偉雄表示,綠色數據中心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可以分不同階段逐步建設的過程,盡管高級階段的類似動態散熱這樣的技術可以使節能效果更加明顯,但并不是一開始就要這樣做。“因為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朱偉雄說道。
信息化水平起決定性作用
企業綠色IT的部署中,信息化建設水平,是另一大影響企業對綠色計算態度和實際部署的關鍵因素。而這一因素,在中石化吳正宏看來,要比其他任何因素都更為重要。
吳正宏指出,依據“諾蘭模型”(Nolan),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可以分為6個必經階段(詳細介紹請見本刊2008年4月號《中國式CIO的靈動樣本》一文)。而綠色計算的概念由歐美發達國家率先提出,這些國家的信息化水平較高,一般處在諾蘭模型的第五階段,甚至第六階段,即處在數據管理階段或成熟階段。信息化水平處于這些階段的企業,其IT設備的絕對數量都比較多,安放密度往往比較高,其能耗和管理成本也都相當突出,數據中心能耗在企業整體能耗中所占比重就比較高。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借助于一定的綠色計算技術或解決方案,企業就能夠在較大程度上緩解數據中心能耗高企的問題,取得明顯的節能收益。因此,歐美企業熱衷于綠色計算技術也就不足為怪了。
而對于國內企業,尤其是制造、化工行業,吳正宏認為,其信息化水平一般處于第二階段,也即擴展階段,比較領先的企業可能處于從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過渡的過程,也就是逐步向控制階段發展的過程。它們往往在IT設備的絕對數量和分布密度上都不高,因此能耗的壓力也不大。
同樣,依據諾蘭模型,也可以很好地解釋為什么電信及互聯網行業在綠色計算方面表現領先。吳正宏說:“IT系統就是電信企業的業務系統,一方面其信息化水平較高,能耗絕對數量大;另一方面,IT系統的能耗在電信企業的總體能耗中所占比重,顯然也要比能源、化工企業高得多。”
國內某著名電信設備制造商有關負責人證實了這一點。她表示,盡管公司內部至今還未能精確地對數據中心能耗進行核算,但由于數據中心支撐著企業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眾多分支機構的IT運作,并且單獨占用了一整棟大樓,其突出的能耗問題得到了公司的充分重視。因此,該公司數據中心的幾乎所有環節,都采用了相應的技術對能耗問題進行優化。根據這位負責人介紹,“整合存儲硬件”、“采用能耗封頂(Power-capping)技術”等已經被采納;而下一步,該公司計劃將“數據中心遷至能源成本較低的地區”和“進行機房改造”。
此外,吳正宏在采訪中還特別指出,相對于生產過程中的節能減排壓力,數據中心的能耗問題還不是能源、化工企業最為關注的問題,畢竟這在企業整體的能耗中所占比重甚小,企業節能減排的工作重點應該是生產制造環節而不是其他。
在這一問題上,惠普公司朱偉雄與吳正宏的觀點不謀而合。不過,朱偉雄也表示,IT供應商不可能等到行業用戶的信息化水平達到相應的高度才開始推動綠色計算的應用,因此出現廠商和某些行業用戶對綠色計算冰火兩重天的情況并不足奇。
不過,正如吳正宏所言,在國家整體的節能減排戰略下,如何降低企業在生產、運營、管理等環節的能耗或污染的排放才是重中之重。而就這一角度而言,IT技術完全可以扮演遠比今天更加 重要的角色。
算清綠色賬
ROI是橫亙在綠色IT廣泛部署門前的關鍵障礙。如何跨越?
萬國數據服務有限公司(下稱GDS公司)全面負責機房建設的副總裁凌宇翔,剛剛從上海飛抵北京不到兩個小時。為了上海機房的事情,他幾乎又熬了一個通宵。
作為GDS這家以運營和出租機房為主業的公司在機房建設方面的總決策人,凌宇翔坦言壓力很大,機房建設中每個環節的投資能否獲得預期的回報,是他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其中,“節能”更是他要考慮的“頭等大事”之一。他說:“對于我們來說,節能減排不僅僅是一種社會責任,更是關系到公司切身利益的大事。”
想象一下走進一個總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的機房會是什么感覺?可能會有些震驚吧。這是GDS公司上海機房的場景。實際上,上海機房的節能問題還遠不是凌宇翔所有壓力的來源,因為這個位于上海的機房還只是GDS公司在建的4個機房中的一個,另外3個同步建設的機房分別分布在成都、蘇州、廣州,面積也都超過2萬平米。而此前,GDS已經分別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4地建成并運營了4個大規模的機房。據凌宇翔介紹,在他們的規劃中,未來3年,GDS公司將分別在全國15個城市擁有19個依據高標準建設起來的機房。而所有這些,已建成的、在建的和規劃中的機房的節能問題,IT的投資回報問題,凌宇翔和他的團隊都必須給予充分考慮。
算清能耗這筆賬
要想讓機房節能,首先要知道機房究竟消耗了多少能源。但就是這個最簡單的問題難倒了許多企業。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講,機房的能耗究竟有多少,實際上是筆“糊涂賬”。機房的電費常常是和辦公用電、生產用電等其他方面的用電一起由公司統一支付。因為不知道機房究竟用了多少電,自然也無法衡量所謂的節能技術在部署后帶來了多少節能效果。
而這一點,對于GDS這樣一家專業的機房運營企業倒不是問題。它不僅可以評估每個機房的能耗,而且可以準確評估機房中每一個或大或小的劃定區域的能耗。因為只有做到了這一點,它才能根據機房內不同區域的建設成本以及運營成本制定出合理的租金標準,以出租給不用的用戶使用。
但是僅僅能夠測量機房耗電量還遠不足以評估機房的能源使用效率,還需要有其他的能耗指標進行考量。凌宇翔表示,目前國內還沒有相關的指標。不過,他向記者介紹了一個國際公認的數據中心電力效率標準——電力使用效率(PUE),該標準由綠色網格聯盟(Green Grid)提出。PUE值由數據中心的總能耗除以IT設備的總能耗計算得出。而據凌宇翔介紹,國內一些小規模的機房,這一比值可能高達3左右,這意味著IT設備每消耗1瓦特電力,數據中心基礎設施便需要消耗2瓦特電力。而只有當這一數值小于等于2時,凌宇翔認為,機房基礎設施的能耗效率才是比較理想的。據了解,目前GDS在建的4個機房在與第三方設計單位簽約時,都是按照PUE值等于1.8的標準進行規劃的。
從PUE指標的計算公式來看,無論是降低機房的整體能耗(降低公式中的分子),還是增加機房單位面積的IT設備數量(增加公式中的分母),都可以起到降低PUE值的作用。顯然,單純從PUE值的降低還并不能完全科學地反映出相應的節能改造能為企業帶來多少價值。不過,由于GDS公司作為機房基礎設施的出租商,它并不能左右用戶在其所租用的機房空間內如何布置自己的IT設備,因為只有機房的基礎設施才是GDS的資產,而“地板”以上的IT設備已經不屬于GDS了。所以,GDS在整個產業鏈中的特殊地位,決定了PUE指標對于他們來講只是用于反映機房基礎設施的能耗效率。
由此可見,對于不同的企業,要想算清機房的能耗效率,還需要根據自身特點選擇合適的評估指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