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測試測量 > 設計應用 > 基于RS 485的大氣數據前端傳輸系統設計與實現

        基于RS 485的大氣數據前端傳輸系統設計與實現

        作者:楊述斌,劉明忠 時間:2008-06-27 來源:現代電子技術 收藏

          在系統中,是最常用的方式。集散系統由和一系列前端智能儀器()構成,他們通過一定的物理媒介連接在一起,并以一定的方式和控制中心連接進行通信,從而完成信息交換功能。目前,有RS 232,RS 422,RS 423和RS485接口總線標準可用于串行通信。其中RS 485串行總線具有很強的抗共模干擾的能力,允許一對雙絞線上一個發送器驅動多個負載設備,適合遠距離的數字通信,結構簡單、組網容易。基于此,本文采用RS 485總線實現多點大氣數據采集和控制,為工農業的生產提供必要的大氣數據服務。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4923.htm

          1硬件設計

          大氣數據前端傳輸系統包括中心站、子站、三大部分。用于采集和控制大氣數據,他們通過RS 485總線與各自子站連接,最多可有256個前端機,可完成256個不同地點的大氣數據采集。子站與中心站之間有調制解調器通過PSTN公眾電話網連接實現通信。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

          2軟件設計

          總線網絡可以認為是一個獨立的系統,只需要應用層,因為應用層是OSI參考模型的最上層,直接面向用戶,為用戶訪問提供手段和服務。基于此,本文的RS 485總線協議方案就被簡化成為三層的形式。具體如圖2所示。按中心站和子站互相通信的要求,設計的幀格式如圖3所示。具體使用時,制定了命令幀、復位幀和數據幀三種具體形式,他們類型字標志分別為00,10,01。按設計的圖1系統完成數據采集與通信。


        分別對下位機和上位機流程實現進行設計,具體流程如圖4、圖5所示。下位機等待地址呼叫,收到地址后檢查是否本機地址,若是則發送應答幀并等待,同時在規定時間內檢查收到命令幀,否則發送復位幀繼續等待地址呼叫;若收到命令幀檢查是否是復位幀,不是則看是否發送存儲數據的命令,是就立即發送數據直到發送完畢。上位機對應下位機協調工作,協同完成數據的傳輸。


          3系統測試與結論

          在WindowsXP環境下,使用Visual Basic 6.0開發工具開發實現此系統,并進行測試如下。

          3.1接收端主界面

          開發的接收端主界面如圖6所示。

          3.2子站、RS 485總線、采集部分測試

          在測試這個部分的時候采用的是每秒讀一次數據,然后將數據保存在數據庫中,每一小時調用數據庫中的數據制作成數據圖看一切是否正常。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

          3.3 總體測試

          測試結果如表2所示。

          基于RS 485總線設計結構,增強了分布式數據采集和通信系統的可靠性和可維護性,并可實現多點的實時數據采集與傳輸。通過測試可見,本文設計的大氣數據前端傳輸系統能夠穩定可靠地工作,滿足工農業生產中大氣數據采集與傳輸的要求。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区。| 昔阳县| 镇原县| 忻城县| 通渭县| 广饶县| 西畴县| 晋江市| 安仁县| 德钦县| 临江市| 玉山县| 开封市| 屏山县| 安宁市| 毕节市| 应城市| 宁陵县| 洞口县| 土默特左旗| 封丘县| 怀安县| 杂多县| 永川市| 京山县| 西丰县| 绵竹市| 黑山县| 洛扎县| 白山市| 南充市| 双江| 鹰潭市| 延长县| 大洼县| 抚州市| 北碚区| 铜梁县| 嘉鱼县| 雷州市| 冷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