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 485的大氣數據前端傳輸系統設計與實現
在數據采集系統中,集散采集是最常用的數據采集方式。集散數據采集系統由主控計算機和一系列前端智能儀器(前端機)構成,他們通過一定的物理媒介連接在一起,并以一定的方式和控制中心連接進行通信,從而完成信息交換功能。目前,有RS 232,RS 422,RS 423和RS485接口總線標準可用于串行通信。其中RS 485串行總線具有很強的抗共模干擾的能力,允許一對雙絞線上一個發送器驅動多個負載設備,適合遠距離的數字通信,結構簡單、組網容易。基于此,本文采用RS 485總線實現多點大氣數據采集和控制,為工農業的生產提供必要的大氣數據服務。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4923.htm1硬件設計
大氣數據前端傳輸系統包括中心站、子站、前端機三大部分。前端機用于采集和控制大氣數據,他們通過RS 485總線與各自子站連接,最多可有256個前端機,可完成256個不同地點的大氣數據采集。子站與中心站之間有調制解調器通過PSTN公眾電話網連接實現通信。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
2軟件設計
總線網絡可以認為是一個獨立的系統,只需要應用層,因為應用層是OSI參考模型的最上層,直接面向用戶,為用戶訪問提供手段和服務。基于此,本文的RS 485總線協議方案就被簡化成為三層的形式。具體如圖2所示。按中心站和子站互相通信的要求,設計的幀格式如圖3所示。具體使用時,制定了命令幀、復位幀和數據幀三種具體形式,他們類型字標志分別為00,10,01。按設計的圖1系統完成數據采集與通信。
分別對下位機和上位機流程實現進行設計,具體流程如圖4、圖5所示。下位機等待地址呼叫,收到地址后檢查是否本機地址,若是則發送應答幀并等待,同時在規定時間內檢查收到命令幀,否則發送復位幀繼續等待地址呼叫;若收到命令幀檢查是否是復位幀,不是則看是否發送存儲數據的命令,是就立即發送數據直到發送完畢。上位機對應下位機協調工作,協同完成數據的傳輸。
3系統測試與結論
在WindowsXP環境下,使用Visual Basic 6.0開發工具開發實現此系統,并進行測試如下。
3.1接收端主界面
開發的接收端主界面如圖6所示。
3.2子站、RS 485總線、采集部分測試
在測試這個部分的時候采用的是每秒讀一次數據,然后將數據保存在數據庫中,每一小時調用數據庫中的數據制作成數據圖看一切是否正常。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
3.3 總體測試
測試結果如表2所示。
基于RS 485總線設計結構,增強了分布式數據采集和通信系統的可靠性和可維護性,并可實現多點的實時數據采集與傳輸。通過測試可見,本文設計的大氣數據前端傳輸系統能夠穩定可靠地工作,滿足工農業生產中大氣數據采集與傳輸的要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