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面臨成本壓力 內需推動家電業前行
今年以來,包括人民幣升值、成本上升在內的一系列不利因素對我國家電業產生了一定的沖擊,但從實際情況看來,國內家電企業并非沒有應對之策,只要找準出路,用好方法,劣勢未嘗不可化為優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2938.htm奧運刺激銷售
賽迪顧問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平板電視市場銷售量達到298.22萬臺,同比增長70.8%,其中液晶電視銷售量達到268.14萬臺,等離子電視為30.08萬臺。
專家表示,首季度平板電視的熱銷應首先歸功于奧運會、歐洲杯等體育賽事的臨近,消費者為此將購買時間提前。此外,濃厚的春節氣氛和平板電視平均價格的進一步走低也極大刺激了銷售。
而奧維咨詢的報告指出,受益于奧運等利好的刺激,液晶電視市場大屏幕化仍未停止腳步,第1季度,40英寸及以上規格比重繼續提高至45%,其中42英寸和46英寸比重分別增加了1.4和1.9個百分點。而32英寸和37英寸則呈下降趨勢,本季度比重分別減少了1.8和2.1個百分點。
等離子方面,2008年第1季度呈32英寸不斷擴大趨勢,至3月份其市場比重已超過40%,而50英寸則稍有下降,42英寸基本保持穩定。當然,32英寸由于目前還未有高清產品上市,以及目前相對液晶電視的價格優勢會否能持續保持尚存疑問,未來是否能占據等離子市場主體地位還需觀察。
業內人士表示,液晶電視由于大屏幕成本持續降低,以及外資品牌持續在產品及價格方面發力,大屏幕比重不斷擴大,而等離子則由于多數國產品牌殺了個回馬槍,紛紛加大32英寸產品的推廣,打破了原來規格結構均衡局面。所以,液晶和等離子電視市場在第1季度其尺寸規格發展方向各有側重。
奧維咨詢報告指出,整個一季度CRT電視銷量632萬臺,同比2007年下降19%。CRT電視雖已進入衰退周期,但第2季度開始受傳統銷售旺季及奧運會的拉動,同比衰減有望降低到10%以內。
出口面臨成本壓力
在中國家電行業“三高”的背景下,如何轉嫁成本壓力成為了各大家電企業所面臨的難題。“今年家電整體出口在銷量和銷售金額仍然會呈增長態勢,但增幅將明顯放緩”,這是中國家電協會對今年家電出口的預測。
有業內人士抱怨,今年壓力不比往年,即使提價也無利可圖,企業出得多,就會虧得越多,因此“企業自己也會主動減少出口比例”。
海關的統計數據,也與企業對出口普遍看跌的觀點不謀而合。據海關統計,今年1-2月全國家電出口同比下降2.6%。2008年1月我國電子信息產品累計進出口總額達680.2億美元,同比增長19.3%,增速比2007年同期低12.9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受美國次貸危機的不利影響,2008年第一季度中國對美國出口出現明顯的下滑,出口額同比下降了26.5%,向香港地區的出口更是下降了44%。
有專家表示,海外設廠是解決出口問題的長遠之道。相對短期、中期的應對規劃,海外布局恐怕要上升到戰略的高度,因為它才是轉嫁成本壓力的根本,也最考驗企業實力。
在應對國際市場反傾銷、節能環保、專利、關稅等各項壁壘的時候,那些在海外漸次完成布局的實力型企業要顯得輕松從容很多。而當中國的制造成本不斷攀升、人民幣變得更“值錢”的時候,海外建廠則顯得更加緊迫。
企業靠內需過難關
不過,專家指出,海外設廠并非短期能夠見到成效的方法,因此在目前,對于一批具有實力的大型家電企業來說,把重點放在國內無疑是較好的策略。
雖然持續通脹給家電企業帶來了空前的成本壓力,但反過來看,目前的困局卻孕育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一方面,在國際和國內多種不利因素的影響下,以前一直以低技術、低成本、低利潤生存的中小型家電企業紛紛出局,這些企業以低價格擾亂出口市場的格局將得到好轉。另一方面,一些以模仿大型家電企業產品而生存小企業的倒閉,也有利于大型家電企業產品的技術保護。有實力的家電企業,完全可以借著這個勢頭,好好在國內市場上擴張一番。
此外,從目前情況看來,房地產銷量的下降并不會很大程度地影響中國家電產品的需求,市場內需也并未呈現萎縮的趨勢。當前,城鄉消費升級已經開始,中國國民收入的增長將帶來耐用品消費的顯著增長。另外,政府“家電下鄉”等舉措也將大大刺激農村市場對家電產品的消費需求。
專家表示,在中國國民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的情況下,現階段新增需求與消費升級的共同作用為中國家電市場的增長提供了強勁的動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