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電視臺數字電視播出平臺(上)
節目的數字化存儲管理,采用先進的媒體資產管理系統,管理海量存儲資源和持續增加的節目資源,實現節目資源的數字化、網絡化共享利用,創立基于數字媒體資源為核心的運營模式,實現全面數字化數字電視播出、節目傳輸、網上發布、交換出售等增值服務,為天津電視臺數字電視播出平臺業務的全面展開和深入發展奠定基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2814.htm節目的數字化播出,采用DVB視頻服務器實現節目的數字化播出,一期建設保證10個數字頻道的播出能力。數字電視播出與傳統模擬節目播出的顯著區別在于節目以數字碼流的形式組織復用和輸出,事實上,作為一個數字電視播出系統,通常要提供幾十乃至上百路節目的并行輸出,它對系統的處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隨著應用的不斷發展,視頻服務器已經演化為一個重要的數字頻道播出平臺,能夠滿足多種業務的應用需求,如:MPEG-1、MPEG-4、MPEG-2、Audio Only(AC-3或MPEG)、延遲混排數字頻道業務、字幕臺標業務、NVOD、VOD等各種DVB應用。
為了實現平臺的低成本運營,有效地利用外部節目(例如:衛星節目、交流節目、臺內自有節目等)在系統運營初期是十分必要的,技術上必須實現外部信號解調、解復用、交換接續和再復用,必須將外部節目規格化,保證用戶機頂盒能夠正確接收。
天津電視臺數字電視播出平臺總體系統框圖如下:(其中圖片中的在線節目應急墊波節目中的“波”改為“播”。)
三、項目子系統技術及框圖
1、節目采集制作系統
節目采集制作系統由素材上載、節目編輯及相關網絡三部分構成。收錄來自多渠道的節目來源,如錄像機、攝像機、演播室、轉播車及外來交流節目信號等。一部分節目經收錄工作站處理,直接送入或經轉碼系統處理后再送入存儲磁盤陣列存儲,供編輯系統使用;另一部分節目可直接通過矩陣調度以模擬/數字信號經磁帶下載,滿足其它節目制作的需要。編輯系統具有MPEG-2多種碼流轉換功能、MPEG-2碼流快編及具有簡單特技、疊加字幕等功能,根據需要配備了一定數量全I幀編輯工作站、DVD上載工作站和節目上下載工作站。
這部分我們采用了三網結構:傳統數字電視信號傳輸網、光纖存儲交換網和百兆/千兆以太網,在保障滿足業務需求的基礎上盡可能降低系統成本。系統以數字電視碼流處理業務為主線,實現從節目收錄、制作到播出的完整的數字電視節目工作流程。在整個系統的業務運行中,主要涉及以下一些環節:
系統中。該部分系統能夠接受DVB/S, DVB/C, AV信號的采集,DVD 影碟的數據轉換以及網絡傳輸的信號等多種信號,這一環節對于高效,高質量的儲備數字電視業務所需的節目素材至關重要。
MPEG2 IBP快速非線性編輯網:以快速的基于MPEG2壓縮域上的快速單軌碼流為主;以MPEG2 IBP 格式的數據為節目素材,快速完成MPEG2 IBP格式的非線性編輯工作。
MPEG2 I幀非線性編輯網:以MPEG2 I幀格式為素材,完成復雜的多軌、多層字幕的非線性后期制作工作。
轉碼系統:完成各種格式的相互轉換,以及NTSC向PAL的互轉,能夠充分識別目前主要的信號文件格式,最大限度的利用已有外部信號資源,以及平滑的使系統內子系統相互兼容。
下圖給出了節目采集制作系統的布署圖,值得說明的是MPEG-2編輯工作站和衛星收錄工作站使用千兆以太網聯接到存儲系統,降低了系統造價,增強了靈活性和安全性。
2、節目存儲系統
該系統基于SAN存儲網絡,管理所有內部節目資源、磁盤陣列和磁帶庫,在以數字媒體資源為核心的模式中處于核心地位。在構建節目存儲管理系統中,我們采用了雙網結構:光纖存儲交換網和百兆/千兆以太網,一期系統的存儲能力磁盤陣列12TB(含節目采集制作和節目備播),磁帶庫50TB。系統以數字電視碼流資產化管理為主線,實現從節目編目、轉碼、審編、遷移、入庫、查詢檢索、節目調用、綜合利用外部節目和內部節目的播出節目編排及完整的媒體資產管理工作流程,軟件在國家編目標準基礎上按照我們的實際要加以定制,在整個業務運行中,主要涉及以下一些環節:
節目、素材歸檔環節:在本環節中采用流水線加工方式逐步完成編目歸檔工作。其中,一次編目解決面向播出和EPG的標引信息錄入和碼流綁定獲取,實現簡單快速利用;二次編目按照國家編目標準實現4層(節目層、片斷層、場景層、鏡頭層)更深入的著錄,為節目的交換和再利用打下良好基礎;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只設立一級編目審查,完成對編目質量的控制。為更好地利用存儲節目,還將節目按可播節目和素材節目加以分類,節目編排只能使用特定規格的可播節目(6Mbps-TS流),保證用戶機頂盒正確接收,對于不是特定規格的珍貴節目,需要保留其原始碼率和制式,使用素材節目類型加以保存,保證再利用時的節目質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