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供電解決方案
英國一家公司Splash power推出一款利用電磁感應原理的手持式設備無線充電器。主機Splash Pad是一個經久耐用、鼠標墊大小充電座,另一個部件是安置在PDA或手機內的Splash Module。圖5是它的原理圖。當設備放置在Splash Pad上時,Splash Module有效地從充電器吸收能量,為設備中的電池充電。Splash Module可按產生的電功率要求、空間大小和形狀定制,直接整合在設備中,或作為一個附件使用。它的優點是:
圖5 Splashpower系統示意圖
.高效率接收器,符合設備充電協議。
.實時、合理的檢測器,防止充電器誤用。
.自動處于低功率狀態,符合歐洲EnergyStar準則。
.可縮放的磁芯體拓撲,支持目前的和未來的產品市場。
電磁感應還被用來為MEMS器件供電。MEMS器件,尤其是內置執行器的微型器件對電源有特殊要求,這里無線供電就顯示出它的優越性,沒有物理限制,高電壓和高功率可能性。實驗采用類似于鐵氧體變壓器結構形式,初級線圈繞在磁芯上,次級級圈則制作在硅片上,由于次級線圈是分離的,磁芯一臂留有空隙,以便芯片放置在其中。變壓器的具體參數列于表1。
上面已提及,變壓器的耦合系數是個重要參數,其效率直接與它有關。就目前這種結構而言,效率肯定要打折扣。為了提高優值,初級線圈的繞制方法十分關鍵。圖6列舉了三種繞制方法,初級繞在磁芯的主臂上,初級繞在磁芯副臂的一側,初級分別繞制在磁芯空隙的兩側。圖6下面示出了三種繞制方法的實測耦合系數,可以看出,第三種繞制方法有較高的效率。實際使用2mm空隙,效率可達80%。芯片上的寄生電容限制了變壓器工作頻率在幾個MHz,產生的電壓可達223.4Vpp,功率達4.5Wrms。
圖6 三種繞制方法及其相應的耦合系數
非輻射性諧振磁耦合方案
麻省理工學院(MIT)以Marin Solijacic為首的研究團隊首次演示了燈泡的無線供電技術,他們從6英尺的距離成功地點亮了一個60W燈泡。這個實驗立即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并進行了廣泛的報道。演示裝置包括直徑為3英尺的匹配銅線圈,以及與電源相連的工作頻率在兆赫范圍的傳輸線圈。接收線圈在非輻射性磁場內部發生諧振,并以相同的頻率振蕩,然后有效地利用磁感應來點亮燈泡。他們還發現,既使兩個諧振線圈間有障礙物存在時,也能讓燈泡繼續發光。
這項稱為Witricity的無線供電技術,關鍵在于非輻射性磁耦合的使用,兩個相同頻率的諧振物體產生很強的相互耦合。普通的磁耦合被用于短距離范圍,它要求被供電或充電的設備非常靠近感應線圈,因為磁場能量會隨距離的增加而迅速衰減,因而在傳統的磁感應中,距離只能通過增強磁場強度來增加。與此不同,Witricity使用匹配的諧振天線,可使磁耦合在幾英尺的距離內發生,而不需要增強磁場強度。電磁波無線功率傳輸雖然有較長的傳輸距離,但傳輸的功率只有幾微瓦到幾毫瓦。該團隊在成功地點亮燈泡后,準備通過設計一個裝置來演示以無線方式對筆記本電腦進行供電(圖7)。電能通過導線1輸送至10MHz諧振線圈天線2,“能量尾巴”3到達6.5英尺外的接收線圈,接收線圈4以相同頻率諧振,接收的電能經耦合匹配,整流后供筆記本電腦使用。來傳輸電能5駐留在諧振場中,不像輻射電磁波將很多電能浪費在輻射空間中。
圖7 Witricity無線供電裝置示意圖
MIT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發現的是一種全新的無線供電方法,非輻射電磁能諧振隧道效應。例如在微波波段,一個號角波導產生一個衰減(Evanescent)電磁波,倘若接收波導支持相應效率的電磁波模式,即衰減場傳播波模式,能量就從一個媒體以隧道方式傳輸至另一個媒體。換句話說,衰減波耦合是隧道效應在電磁場中的具體體現。在本質上,這個過程與量子隧道效應相同,只是電磁波替代了量子力學中的波函數。這個方法也稱為共振感應耦合,以區別于普通電磁感應耦合,它使用單層線圈,兩端放置一個平板電容器,共同組成諧振回路,減少能量的浪費。
當然,也有研究人員認為,MIT的實驗可用電磁波近距離(在波長的范圍內)輻射原理來解釋,此前已有類似的技術,比如無源RFID標簽。諧振耦合雖能增加傳輸距離,但因增加了一個電容器,從而也增加了體積。此外,諧振回路有一個重要參數品質因子,高品質因子表明諧振時能量損耗少,另一方面,高品質因子意味著諧振帶寬窄,會帶來系統設計的難度。除了上述因素,還要考慮:
.安全性:人們佩帶的金屬質項圈、項鏈等也是一個環形線圈,在某些場合若形成諧振回路會影響系統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
.串擾:串擾是同一個場所內各種電磁波間不希望有的耦合。這個問題是現實存在的,應予以關注和解決。
.效率:線圈之間的耦合有極強的方向性。平行時耦合強,垂直時幾乎沒有耦合,被供電設備的放置會對效率有很大影響。
結語
本文簡要地介紹了無線供電的幾種常用方案以及相關的一些產品。在所涉及的方案中,MIT研究人員進行的實驗以及他們所論述的原理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關注。人們期待無線供電技術有新的突破,就目前情況而論,該項技術還處于探索階段,雖然已有一些初級產品,在實用化、普及化之前,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存在的問題也有待解決。(東華)
波段開關相關文章:波段開關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