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電子引領軍民融合大潮
四年之前的國防電子展上,以軍民融合帶動國防工業的發展還不過是少數企業在迷茫前途中的勇敢探索,兩年之前的國防電子展,軍民融合已經逐漸成為軍工企業尋求新時期轉型的一種潮流,如今,隨著國家組建新的工業和信息化部,軍民融合已經成為發展國防工業的主基調,在這場國防工業商業化的大潮中,作為最具民用價值的電子產業受當其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0937.htm美國國防工業近年來的變化的一個明顯趨勢就是軍用電子技術已經與民用電子密不可分,隨著美國國防預算的削減,設備設計師將注意力轉向使用商用現成產品(COTS)技術,希望以接近商用的價格來實現尖端性能。COTS指由供應商制定規格且在市場公開出售的產品,而MIL/COTS (軍用/商用現成產品)則指按某些次級軍用和/或工業規范研制、制造和鑒定的產品,它易于從工業渠道供貨,滿足特定平臺的要求而不需修改,性能可靠但價格相對便宜得多。美國2004年以來的軍用電子采購75%來自于以民用為主的商業企業,這些企業依靠軍方穩定的訂單為依托,通過在軍用市場的領先實力,在民用市場積累足夠的科技研發實力和資本實力,保持了其產品和技術實力的持久領先性,并最終回饋給軍方足夠出色的技術和產品,形成一個軍民共榮的和諧循環,并在循環中持久繁榮。通用、Tyco、安捷倫等行業巨頭都是這些政策的受益者。
隨著軍事裝備科技的不斷發展,國防科技的研發費用逐漸攀升,這成為國防科技的發展一大沉重的負擔。特別是對以國防科技為主的企業來說,單純依靠數量并不巨大的和平時期軍購已經很難滿足新技術的研發運營支撐成本,這必然限制了新技術新裝備的更新換代和性能提升的能力。因此,如何積累經濟實力支撐企業科研運作不僅關系著國防企業的生死存亡,更關系著國防裝備實力的提升,必然成為影響我國科技強軍的重要制約。因此,如何通過軍轉民用帶動國防工業企業的經濟實力積累,進而提升國防工業企業的科技水平就成為國家成立工業與信息化部的最主要原因。
對于國防工業來說,電子技術是最容易在軍民轉換中實現突破的領域,不論是國外產業成功的經驗還是國內企業的實踐,亦或與民用技術的貼近程度,電子工業都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本次國防電子展適逢國家部委改革,“軍民結合 寓軍于民”作為本次國防電子展的突出主題,就是希望能將國防電子展作為展示電子工業軍民結合的一扇窗口,引領整個國防工業走向新時代,成為科技強軍的先鋒,帶動整個國防事業的現代化進程,應對更為殘酷的21世紀國防事業對科技的要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