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業界動態 > 處在十字路口的中國電子制造業

        處在十字路口的中國電子制造業

        作者: 時間:2008-03-07 來源:華強電子世界網 收藏

          最新的數據顯示,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已達到5.6萬億,名副其實地成為全球第一大產業。不過,領域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局面卻依舊,整機產品背后所需的技術、設備仍然幾乎全依賴國外。這一點,從NEPCON這一電子生產設備風向標的專業展覽來看,每年上海、深圳、天津展會上國外廠商占據多數席位就可得到明證。現在,隨著低勞動力成本比較優勢的不斷消失,尤其消費需求的不斷變化、產業環境的日趨嚴格,勢必使中國業面臨著新的挑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79735.htm

          中國業該何去何從?這個問題似乎不言而喻。由“電子大國”變為“電子強國”,政府與業界共同發出了這樣的聲音。為此,政府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有識之士也積極奔走、呼吁。然而,由于變革涉及到產業鏈各個環節,在立場不同的各方間引發了激烈的辯論,這種狀況無疑讓人憂心。

          NEPCON展會上何時能看到更多中國力量的身影?我們還有機會站在世界電子產業的制高點嗎?顯然,要回答這個疑問,需要業界進行更深入的思考。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在世界電子制造業都處于調整期的當下,盡管存在種種問題,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國電子制造業取得突破并非無可能。

          核心技術缺失成軟肋 新產業環境顯契機

          眾所周知,我國電子制造業在關鍵領域掌握的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非常少,特別是整機產品所需要的關鍵元器件、電子材料、專業設備、儀器一直需要大量進口,結果導致中國電子產業一直處于下游,行業經濟效益非常低。

          一位參加過多次NEPCON展會的本土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憂心的說:“這一中國最大的專注于SMT的專業性展覽,每年幾乎都成了國外頂級廠商狂歡的舞臺,而我們更多只能積極去洽談、采購電子材料、設備。”從他那了解得知,像表面貼裝機等制造企業必需的電子設備,我國幾乎全部是依靠進口,這成了中國電子制造企業的隱痛。

          而這種狀況仍然在繼續。據了解,在將于2008年4月8-11日舉辦的NEPCON/EMT China展會上,中國本地的電子生產設備及電子制造相關廠商仍處很大劣勢。與之相比,來自21個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超過650 家展商,松下、美亞、安必昂、確信電子、日立、三星、西門子、日東、敏科、歐姆龍、環球、凱能、Ascentek、Dage、DEK、First Technology、Gelec、Speedline等眾多知名企業悉數參加,全面展示在電子生產設備、表面貼裝、印刷電路、電子材料、測試測量等諸多領域的頂尖產品、技術及服務,組成了這一亞洲最大的表面貼裝及電子制造技術展覽。

          不過,產業環境的變化讓中國電子制造業有了改變這一局面的可能。公安部第一研究所顧靄云教授介紹說,世界電子制造正處于從有鉛向無鉛過渡的特殊時期,在無鉛制造方面還沒有標準。顯然,如果中國能在這方面做出突破,勢必會有所作為。“目前迫切需要加快對無鉛焊接技術從理論到應用的研究。”顧靄云認為。

          詳細了解得知,隨著國內《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中國RoHS)的正式施行,以及歐盟RoHS、WEEE和EuP的推行,電子制造的無鉛化已經成為不可改變的事實。因此,在向無鉛制造過渡和執行階段,如果在技術上做出突破,不僅能使自己所受到的不良影響程度降到最低,而且,可以跨越綠色電子組裝的技術門檻,最終,企業可因此提高工藝技術、產品可靠性意識、生產制造管理水平以及商業競爭力,而中國也將最終擺脫單純做“全球電子制造工廠”的命運。不過,雖然無鉛轉換能促進現有電子組裝的設備和技術的更新和新材料的應用,但由于長期以來運用較低端的“設備操作型”技術,中國電子制造業必然在無鉛化電子組裝面臨著巨大的市場和技術挑戰。雖然如此,但中國如果不能抓住這個機會的話,必將再次落后。

          產業內部分歧堪憂 突破尚需各方攜手

          更重要的是,挑戰并非僅僅來自于路徑依賴,面對國外電子業已形成緊密的產業鏈條的巨大優勢,中國電子制造業仍然在單打獨斗。要知道,新的環境下,對于上下游的企業包括印制電路板、元器件和組裝企業均提出了新的要求,電子制造的整個供應鏈包括元器件、電路板、組裝企業甚至用戶都會受到一系列影響。因此,這就需要中國電子制造業整體上作出反應。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本土電子制造企業卻糾纏于在應該由哪方主要擔責,導致以后的推動也面臨著一些難題。

          這種分歧從《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實施就可見一斑。對于《辦法》的進展情況,信息產業部經濟體制改革與經濟運行司體制改革與市場處處長黃建忠坦承,《辦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得到了業界一定的理解和支持,但這看似簡單的一步,走起來卻不容易。有很多企業,特別是被歐盟 RoHS指令豁免的那部分產品的生產企業,一直在爭論“中國RoHS”是否有豁免的問題。據了解,在之前《辦法》征求意見的過程中,信息產業部專門召集電子制造企業展開過辯論,一些上下游的企業為到底誰應該承擔環保責任有諸多爭議。

          與中國企業相比,國外電子業界卻在抱團作戰。據NEPCON的主辦方勵展博覽集團華東區副總裁李雅儀女士介紹,將于明年在上海舉辦的NEPCON/EMT China展會上,國際各個知名的電子協會將聯合各國頂級的電子設備廠商參展,共同開拓中國這一全球最大的電子市場。

          中國電子商會副會長王殿甫認為,我國電子制造產業要做大做強,需從在核心技術、制造工藝流程和供應鏈營銷管理等三方面進行創新,需要跨越電子制程方案、技術、材料、分銷、配送、倉儲到售后服務的全過程,涉及眾多獨立的職能和機構,改變原有的電子制造供應模式,要求合作伙伴像一個整體一樣工作。從中可以看出,面對未來的競爭,這就需要政府和業界主動規劃發展、推廣、應用SMT等新技術、設備,中國電子制造企業上下游需要聯動起來,這樣才能將產品質量快速提升到國際一流品質, 實現電子產品質的飛躍。

          面向未來 中國電子制造業前路漫漫

          在消費需求不斷變化的今天,電子制造企業只能適應市場,實行多品種少批量的生產方式,而且交貨周期短。這就要求SMT設備性能滿足高效生產,要求高速度、高良品率、快速切換變更品種等。可是,中國在該領域的現狀不容樂觀。

          不僅表面貼裝機技術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即使在作為電子產業基礎的電子元器件等方面,我國元器件和電子材料產業雖然發展迅速,但是存在產品結構性矛盾突出,低端產品過剩,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產品技術水平較低等諸多問題。普遍規模偏小的國內元器件廠商,競爭力亟待進一步提高。面對進入以新型電子元器件為主體的新一代元器件時代,電子元器件需要由原來只為適應整機的小型化及其新工藝要求為主的改進,變成以滿足數字技術、微電子技術發展所提出的特性要求為主,而且是成套滿足的產業化發展階段。為適應電子整機普及和規模生產,國內電子元器件廠商生產規模也必須不斷擴大。尤其是,為符合電子整機的產品和市場壽命不斷縮短,以及個性化發展的趨勢,對電子元器件產品更新、開發、形成生產能力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西方發達國家的電子產業已在這方面做了不少的準備,領先的無鉛電子組裝工藝、技術和新材料已不斷涌現出來。這從去年在深圳舉辦的NEPCON就可以看出不少端倪。不難想象,2008年上海的NEPCON/EMT China展會上,國外企業會拿出更完美的解決方案。

          可以預料,中國電子制造業要實現強國之夢還有不短的路要走。勵展博覽集團華東區副總裁李雅儀女士對此比較樂觀,她認為,在中國向電子強國轉變過程中,只要行業從研發、應用新的電子設備著手,不斷改進工藝流程,提高產品品質、技術含量,繼而提升核心競爭力,中國電子制造業肯定會越來越強大。從展會上看,部分中國企業正在得到快速發展,企業產品技術含量得到大力提升。如:深圳德森公司推出的DSP-1008是一款與國際同步的全自動視覺印刷機,北京賽維美、常州快克等企業也均在展會上有不俗表現。

          毫無疑問,電子制造業已成為我國的主導產業,而眼下正處于技術升級和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國際電子信息產業也正在急速轉型,內外部環境都要求我們依靠自主創新戰略,最終促進中國電子信息產“升級換代”,實現可持續發展。有理由相信,只要政府、行業只要攜手共同努力,我國成為電子制造業強國的道路會更加順暢。



        關鍵詞: 電子制造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淄博市| 广德县| 麻城市| 汨罗市| 神农架林区| 南丰县| 陕西省| 盐城市| 青铜峡市| 三明市| 托里县| 石阡县| 彰化市| 海兴县| 德庆县| 万宁市| 榕江县| 贺州市| 泸溪县| 平顶山市| 中牟县| 扬州市| 宁晋县| 裕民县| 阿坝县| 嵊泗县| 濉溪县| 南木林县| 瓮安县| 昆山市| 区。| 武城县| 兴安盟| 巫山县| 乐亭县| 广丰县| 蓝山县| 乌恰县| 陈巴尔虎旗| 九寨沟县| 泽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