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學習方法與實踐 > 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身份識別系統

        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身份識別系統

        作者: 時間:2008-02-13 來源: 收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78743.htm

        我們只需要用卡貼在讀卡器上,身份就通過識別
           
        即將全民推廣的二代身份證,每天都在使用的公交卡和門禁卡,這些我們已經習慣使用的卡片到底使用了什么樣的技術使我們的身份輕松獲得認同的呢?其實很簡單,秘密就在這些卡都使用了RFID(射頻識別技術)。
           
        一個典型的射頻識別技術系統一般由RFID標簽、讀寫器以及計算機系統等部分組成。身份證、公交卡、門禁卡等隨身物件就是RFID標簽,讀取RFID標簽的機器就是讀寫器。RFID標簽中一般保存有約定格式的編碼數據,用以標識標簽所附著的物體。
           
        RFID系統的工作原理是讀寫器通過天線發送出一定頻率的射頻信號。當RFID標簽進入讀寫器的有效讀取范圍,其天線就會產生感應電流,從而RFID標簽獲得能量被激活并向讀寫器發送出自身編碼等信息;讀寫器接收到來自標簽的載波信號,對接收的信號進行解調和解碼后送至計算機主機進行處理;計算機系統根據邏輯運算判斷該標簽的合法性。以上過程都會自動完成。
           
        RFID最早是在戰機的敵我識別系統中使用的,現在最先進的隱形戰機中仍然在使用這種技術。除了我們接觸比較多的卡片,許多大型超市也在使用RFID來取代傳統的條形碼技術,因為使用了RFID技術的商品無需直接接觸、無需光學可視、無需人工干預即可完成信息輸入和處理,極大地方便了物資的運輸管理清點過程。通常一箱貨物無需開箱,只要讀寫器用千分之一秒的時間掃描一下,即可清楚獲知該批貨物的來源地、貨物名稱、生產時間等信息。
           
        除了一般功能運用之外,很多城市的公交卡也開始成為除借記卡、信用卡之外的小額現金支付工具,在香港應用了R FID技術的八達通公交卡甚至讓輔幣的流通量減少了一半還多。RFID技術正在和各種技術及應用嫁接,毫無疑問在未來將會為人類提供更多的便利。
           
        RFID如何走進平常生活
           
        1941~1950年雷達的改進和應用催生了RFID技術,二戰中開始投入應用。1948年奠定了RFID技術的理論基礎。
           
        1951~1960年早期RFID技術的探索階段,主要處于實驗室實驗研究。
           
        196l-1970年RFID技術的理論得到了發展,開始了一些應用。
           
        1971~1980年RFID技術與產品研發處于一個大發展時期,各種RFID技術測試得到加速。出現了一些最早的RFID商業應用。
           
        1981~1990年RFID技術及產品進入全面商業應用階段。
           
        1991~2000年RFID技術標準化問題日趨得到重視。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清县| 广平县| 成安县| 高台县| 疏附县| 墨竹工卡县| 舒兰市| 砚山县| 海宁市| 怀远县| 邛崃市| 娄烦县| 余干县| 赞皇县| 榆树市| 莲花县| 永泰县| 安义县| 阜新市| 望江县| 上虞市| 和田县| 吉林省| 微博| 广宗县| 万宁市| 荣成市| 双辽市| 泸定县| 开封县| 庆安县| 永寿县| 淄博市| 玉屏| 鱼台县| 吴旗县| 广昌县| 广宁县| 安新县| 牡丹江市| 枣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