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東莞08發展:電子信息業將是主產業
東莞市市長李毓全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2007年是東莞實施雙轉型戰略的起步之年,綜合實力穩步增強之年,總體形象有效提升之年,生產總值增長18.1%,超過年初制定的15%的目標。
展望2008年經濟走勢,李毓全強調了鞏固外源型經濟優勢和扶持民營經濟發展兩大方面,他同時肯定地表示,在經濟轉型要求下,要以信息產業為突破做強高新技術產業,“電子信息業是將來東莞的主產業”。
去年:生產總值增長18.1%
李毓全在報告中對2007年作了一個定位,他說,2007年是東莞實施雙轉型戰略的起步之年,綜合實力穩步增強之年,總體形象有效提升之年。
初步預計,全市生產總值3151億元,比上年增長18.1%;工業總產值6650億元,增長18.4%;來源于東莞的財政總收入539.5億元,增長32.7%,其中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86億元,增長44.6%;進出口總額1050億美元,增長24.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25元,增長12.2%;農民人均純收入11514元,增長8%。
去年東莞提出了“雙轉型”戰略,各界預期提升經濟運行質量將犧牲部分經濟增速,但對比去年兩會制定的目標發現,各項指標均超額完成任務。去年年初將生產總值增長目標定為15%,外貿出口總額和實際利用外資增長目標為12%,而實際則分別增長了18.1%、24.5%和16.1%。
昨日上午,人大代表、石龍鎮委書記冼周恩就此評價說,去年各項指標均呈兩位數增長,令人欣喜,而且經濟運行質量提高較快。
今年:生產總值增長目標為14%
在對2008年經濟指標的預期中,增速上則明顯趨于穩健。李毓全說,2008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確定為:生產總值增長14%;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4%;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升控制在3%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等。
記者發現,2006年、2007年東莞確定的生產總值增長目標均為15%,實際利用外資增長任務均為12%,而今年則分別縮減為14%和10%。2006年,外貿出口總額增長目標為15%,2007年為12%,今年則為10%,呈逐年放緩趨勢。
李毓全就此解釋說,這是因為2007年開始出現了一些新的困難因素。一是不確定因素增加,國家宏觀調控繼續加強,加工貿易政策深化調整,勞動合同法和新的所得稅法正式實施,都需要積極應對并加快適應。二是東莞轉型調整力度不斷加大,可能造成增長速度的放緩;三是2007年房地產、股市、契稅收入等非常規的發展,也給相關經濟指標的持續增長帶來一定壓力。
爭取民營經濟上市實現突破
“去年我們堅持把民營經濟作為自主發展的重要力量,切實加大了引導扶持力度。”李毓全說,去年東莞完善了民營經濟“新48條”的相關配套政策,金融機構為本市民企提供超過170億元貸款。
鼓勵支持民營企業上市,培育擬上市企業56家。全市新增民營企業6.2萬戶,總數首次超過40萬戶;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993億元,增長19%,占全市生產總值的31.5%;繳稅總額182.6億元,增長41.2%,占全市總稅收的38.8%。
李毓全表示,2008年東莞將深入落實民營經濟“新48條”,促進資產盤活,著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辦證難等問題。重點扶持民營企業50強、百家成長型企業。落實培育企業上市工作方案,做好各項服務,力爭民營企業上市實現突破。
結構優化寄望于信息產業
產業結構優化是東莞努力多年的目標,李毓全認為這是經濟轉型的“重中之重”,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信息產業是做強高新技術產業的突破口。
“產業內容上要以信息產業為主,這是東莞今后的主要產業,在今后的產業結構中會占據很大比重?!弊蛉丈衔?,作完工作報告的李毓全參加了電子信息產業最為發達的石龍鎮的代表團的分組討論,并作如此表態。他表示,今后在引進資金、技術的消化吸收和政策扶持上都將向這一行業傾斜。
李毓全稱,環境和資源的節約、保護上至少要考慮到一百幾十年以后,不能只顧眼前。為了產業質量提高和創造更好的人居環境、提高人的生活質量,東莞愿意承受增速放緩的代價?!霸鏊俜啪彶坏扔诜潘砂l展,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還是發展,我們的任務是研究如何發展?!?/P>
將繼續鞏固外源型經濟優勢
外源型經濟一直是東莞經濟的主體部分,但近幾年來受宏觀政策調整等因素影響,外源型經濟的不穩定性增強,因此社會上出現了許多討論,認為應該逐步削減外源型經濟比例,以更好把握東莞經濟命脈。
但李毓全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稱,東莞的外源型經濟優勢仍需不斷鞏固。
李毓全說:“外源型經濟是東莞的特色和優勢,必須立足鞏固,著力提升,質量并重,推進轉型升級?!?008年,東莞將大力實施加工貿易轉型,積極適應國家加工貿易政策調整,突出產品內銷和企業研發兩大重點,推動加工貿易從單純加工制造逐步向研發、銷售環節延伸。
關于經濟穩定性問題,東莞市提出了開拓國內市場,擴大內銷的產業思路。東莞市委常委、副市長江凌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要避免把開拓國內市場理解為放棄國外市場的誤區,國內市場是一個很龐大的市場,在擴大出口的同時,再開拓國內市場,有利于降低企業風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