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求學路 "練攤博士"獲復旦最高獎學金
近日,在復旦大學所設立的最高獎學金———笹川良一獎學金的評選現場,一位身材矮小的博士以其扎實的學術根基和勤勉的態度贏得了專家的一致好評,最后以總分第三名入圍。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位被專家所認可的優秀學子數年前曾是在街頭擺地攤的小販。
“練攤博士”魏宏遠出生在偏僻農村,母親很早去世。由于家庭貧困,營養不良,魏宏遠成年時身高不到1.5米,小腿外翻,走路不協調。當年魏宏遠的中考成績非常優異,因為腿疾被重點高中拒收,只上了普通高中。三年后高考過線,又一次因為體檢被大學拒之門外。“其實我當時挺郁悶,不過家里太窮,也不允許我在落榜后游手好閑。”不久以后,18歲的魏宏遠就開始了街頭擺地攤的生活。
回憶那段15年的“小販歲月”時,魏宏遠的語氣里仍帶著傷感,但很快又開朗起來,“我賣過燒餅、饅頭,還賣過菜……”勤勞和機靈為他招攬了不少生意,每個月凈賺近400元,不僅能支付家里的所有生活開銷,還略有剩余。
讀過書的魏宏遠還積極尋求其他的發展機會,他嘗試過維修家電、栽種蘑菇等多種行業,卻因缺乏資金、技術等原因,最后無功而返。但魏宏遠說,不管贏虧,這段風雨打拼的日子都是生命中寶貴的財富,教會了他歷練和奮斗、豁達和隨和。
擺攤謀生的日子里,魏宏遠并沒有放棄學習。每天收工后,他就急切地回到書桌旁啃讀。在河南所有報考蘭州大學的考生中,他以總分第二的成績被破格錄取。
2002年,魏宏遠考入上海大學文學院攻讀碩士學位,2005年,他被復旦大學中國古代研究中心錄取為博士生,在博士入學面試時,他的導師陳廣宏教授問他為何考博,他回答:“知識改變了我的命運,知識使我獲得尊嚴,知識給我帶來無限的快樂。”
從讀本科到博士,從蘭州到上海,生活軌跡在變,生活模式卻沒變,魏宏遠一直堅持邊求學邊打工,幾乎讓自己高負荷地運轉。讀本科時,五天上課,兩天兼職,做家教、寫稿、發傳單、賣彩票、發放調查問卷、做新聞通訊員……掰起手指頭,魏宏遠曾做過的兼職,十個指頭已經數不過來。如今有了妻兒的他,依然靠兼職的收入養活家庭,擔起了為人夫、為人父的責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