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TD網絡切換失敗案例優化

        TD網絡切換失敗案例優化

        ——
        作者: 時間:2007-12-17 來源: 收藏

          在廈門TD-SCDMA實驗網測試過程中,日訊科技先對切換失敗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用 進行了相關參數測試,最終提出相應優化解決方案,確保了該地區TD實驗網的順利開通。

          切換是一個重要的資源管理功能,是蜂窩系統所獨有的功能和關鍵特征。TD-SCDMA系統的切換是為保證移動用戶通信的連續性或者基于負載和操作維護等原因,將用戶從當前的通信鏈路轉移到其他小區的過程。切換過程的優化對任何一個蜂窩系統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從效率的角度出發,用戶終端處于不適合的服務小區時,不僅會影響自身的通信質量,同時也將增加整個的負荷,甚至增大對其他用戶的干擾。移動用戶應當使用網絡中最優化的通信鏈路與相應基站建立連接。

          本文首先簡要介紹TD-SCDMA系統切換的原理及過程,對切換失敗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通過使用日訊科技 進行了測試工作,然后結合廈門TD-SCDMA實驗網測試過程中的切換失敗問題提出相應的優化方案。

          TD-SCDMA切換控制

          TD-SCDMA系統中提出了接力切換的概念,它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硬切換和軟切換,是一種嶄新的切換技術,主要原理是基于同步碼分多址(SCDMA)技術和智能天線技術的結合。在移動系統中,對移動用戶的準確定位一直是追求的目標,而TD-SCDMA系統可以利用對天線陣列和同步碼分多址技術中碼片周期的精確測定,得出用戶的大體方位,在手機輔助下,服務的基站根據周圍的空中傳播條件和信號質量,要求移動終端切換到信號更好的基站。接力切換可以對整個基站的容量進行動態的優化分配,也可以實現不同系統之間的切換。

          切換的具體流程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過程:信號強度測量、切換的決策過程和執行過程。

          測量過程的主要功能是對于TD-SCDMA系統中切換要求的參數進行測量,并且對于測量報告的結果進行檢驗。測量過程主要分為系統內的測量和系統間的測量,以及同頻測量和異頻測量。

          決策過程的主要功能是根據網絡和業務等各方面要求配置參數,并參考相應的門限值和測量結果給出切換判決結果,最終決定UE是否切換以及切換的目標小區。

          執行過程的主要功能是當決策過程已經判決UE需要進行相應的切換時通過RNC與UE的信令交互使UE與目標小區建立連接,并為UE分配相應的資源,從而完成TD-SCDMA系統切換。

          TD-SCDMA系統硬切換的信令流程:

          1.RNC根據UE發送上來的測量報告進行判斷是否進行硬切換,如果滿足切換條件,RNC向UE發送測量控制消息,通知UE停止發送測量報告,并告訴目標小區分配新的資源。

          2.資源分配成功后,網絡側通過原小區向UE發送一個物理信道重配置消息(也可以是無線承載的建立、無線承載重配置、無線承載的釋放或傳輸信道重配置消息)。消息中指示了新無線鏈路用到的無線資源。

          3.UE在目標小區取得同步后(上/下行),向網絡側發送物理信道重配置完成消息。

          4.網絡側收到完成消息后,刪除原小區的資源并對UE發送測量控制消息開始新的測量過程。

          切換失敗的原因及優化方法

          1.硬件故障導致切換異常

          由于TD-SCDMA采用多通道智能天線系統,而良好的賦形,首先需要各個通道之間功率校正的一致性。如果功率校正通不過,將會導致賦形產生偏差,從而可能會導致系統切換失敗。

          優化方法:查看基站設備告警記錄,對故障的天線、基站硬件設備進行修復。

          2.同頻同擾碼小區越區覆蓋導致切換異常

          優化方法:針對同頻同擾碼情況,我們要經過具體分析后采用不同方法解決:如果是因為規劃問題導致相距比較近的小區(會出現重疊覆蓋區域)出現同頻同擾碼,就需要對小區所使用的頻率或擾碼進行重新規劃調整,避免同頻同擾碼現象。如果兩站相距位置比較遠同頻同擾碼情況是由于單個小區越區覆蓋引起的,需要對發生越區覆蓋的小區的天線方向角、俯仰角、小區最大發射功率進行調整,必要時還需要降低天線高度。

          3.越區孤島切換問題

          優化方法:對發生越區覆蓋的小區的天線方向角、俯仰角、小區最大發射功率進行調整,必要時還需要降低天線高度;如果上述方法均不可行,可添加鄰區關系,使切換正常。

          4.目標鄰小區負荷過高(或部分傳輸通道故障),導致切換失敗

          優化方法:如果目標小區負荷高導致切換失敗,在目標小區質量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調整目標小區的切換允許下行功率門限、切換允許上行干擾最大門限、下行極限用戶數等參數。必要時可通過擴容來提高目標小區容量。針對目標小區傳輸通道故障可通過相關故障修復來解決。

          5.目標小區上行同步失敗導致切換失敗

          優化方法:增加目標小區的UPPTS期望接收到的功率、加大功率步長及增加UP PCH信道的發射試探數等,但這些參數的調整要十分小心,如果參數調整不適當會加劇上行同步信道干擾,從而引起更高的信道ISCP值抬升。

          6.源小區下行干擾嚴重導致切換失敗

          優化方法:查找干擾源,對常見的系統外干擾如PHS系統通過調整扇區天線方向角或增加屏蔽網來規避干擾;對系統內同頻干擾可通過修改干擾小區頻率或調整方向角及俯仰角來降低干擾。

          7.無線參數設置不合理導致切換不及時

          如果切換觸發事件上報不夠及時,將會導致切換不夠及時,從而導致切換失敗和通話質量變差的可能性。

          優化方法:修改切換參數門限,包括調整切換遲滯量、修改小區個性偏移、減少切換時間延遲等參數。

          切換問題分析優化流程主要有三大部分組成,首先是切換問題搜集及優化目標確定,這其中又有三個小步驟,小區移動性能報表、DT路測分析(P ROFESSIONAL)和用戶投訴信息分析;然后是問題定位和原因分析;最后是優化調整及驗證。

          優化案例分析

          在本案例中,建行到特運站之間測試路線上有個橋。從路測結果來看,在橋上,建行1的信號有較大波動,在波動前特運2和建行1的信號相當,不滿足切換條 件。之后建行1突然有10db左右的衰減,信號變弱,造成切換困難,導致掉話。

          

        優化案例分析

          

        優化案例分析

          我們在用NTAS 軟件分析后,制定了解決方案,首先,調整了建行1到特運2的CIO(調為6),使其在建行1信號變差前,盡快由建行1切換到特運2。隨后又調整了特運2到建行1的CIO,將其調為-10,避免在其相反方向上由于建行1的信號波動導致誤切、乒乓切換等現象的發生。

          從調整后的路測結果來看,調整后,在建行1信號變弱之前,終端就由建行1切換到特運2,避免了因切換造成的掉話現象的產生。

          在移動通信系統中,切換引起的掉話占據了很高的比例,因此減少切換次數以及提高切換質量對于提高網絡質量是非常重要的。硬件故障、越區覆蓋、孤島效應、無線參數設置不合理等都會引起切換失敗率過高。因此,在實際優化過程中,要根據切換失敗的具體情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運用各種方法對其進行優化,以達到最佳的優化效果。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清县| 贵德县| 方山县| 德清县| 五台县| 伊川县| 亚东县| 弥勒县| 阿勒泰市| 通河县| 元阳县| 鄂州市| 清镇市| 河源市| 郎溪县| 嘉定区| 嘉义市| 玛曲县| 安仁县| 安徽省| 台东县| 城口县| 洞头县| 手游| 夹江县| 衢州市| 那曲县| 崇仁县| 本溪| 泰安市| 大方县| 高尔夫| 漳州市| 应城市| 独山县| 玉溪市| 玛沁县| 岫岩| 通辽市| 慈溪市| 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