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風險就業訂單式培養開就業綠色通道
11月11日,邢臺職業技術學院汽修058班的王為正著手準備即將進行的畢業前夕最后一次專業理論課考試,他顯得很輕松,并沒有因為臨近畢業為找工作而緊張和焦慮。作為該校“訂單教學班”的學生,考試結束后,他就要奔赴河北汽車貿易協會的成員單位頂崗實習。按照校企雙方訂單培養協議要求,他畢業后將成為該單位的一名
員工。
像王為一樣,該學院汽車工程系明年畢業的600多名學生將會有近30%是通過訂單式培養的方式就業。學院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陳偉民告訴筆者,該校4700多名明年畢業的08屆學生中,有近20%的學生將通過訂單式培養方式實現就業,這也是該院在高職教育領域率先探索出高職教育的“邢臺模式”后,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積極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新模式,它為畢業生“零風險就業”開辟了“綠色通道”,實現了學院培養與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
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原解放軍軍需工業學院)始建于1979年,1991年經國家教委和解放軍總后勤聯合批準,成為我國第一所以“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命名的院校。1997年,作為我國第一所“職業技術院校”,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在全國首家掛牌。2000年入圍國家首批“全國示范性職業技術學院”重點建設單位、2005年通過教育部“全國示范性職業技術院校”試點遴選,2006年12月,被教育部、財政部確立為全國首批“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立項建設院校。
“追述我院訂單式教育的雛形,可以從上世紀80年代初為邢臺駐軍轉業軍官的職業培訓和定期舉辦的為軍隊保障企業的廠長和車間主任的培訓算起。”陳偉民說,“當時,學院按照企業的實際需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采取在校內培訓和到企業培訓相結合的方式,為用人單位培訓了大量生產管理一線的工程管理技術人員。”
1991年,學院率先承擔起了教育部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試點任務,堅持將軍隊管理特色與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相融合,通過大膽引入國外職業教育的先進經驗和對傳統的專業和課程進行改造,重點突出了職業教育的技術性、實用性和職業性的特點,逐步形成了以“雙起點、雙證書、訂單式”為主要標志的高職教育培養模式,成功地走出了一條被教育界譽為“邢臺模式”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之路。
“酒香也怕巷子深啊!”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該學院積極組織和開展了不同主題、不同層次和不同形式的校園招聘活動,為畢業生提供了更多與用人單位面對面溝通和交流的機會,畢業生簽約率一直穩定在95%以上。經過該院調查分析后發現,雖然在2002年該院由總后勤部移交河北省管理,但原有的保障軍隊企業的就業渠道沒有受到影響,每年有近20%的畢業生進入軍隊保障企業工作;同時,學生通過在與該院有長期人才供需關系的近300多家企業里,進行半年以上的頂崗實習后,也大多能順利進入這些企業就業,但這些用人單位在接收人數和對象上有不確定性,學院認為是準訂單式培養方式。直到2005年,該院服裝工程系與際華3502職業裝有限公司簽訂訂單培養協議,際華公司通過初試、復試和面試后選拔出40名大二的學生,成為學院首批多個“訂單教學班”的一員,該批“訂單學生”畢業后以其“上手快、適應能力強,專業扎實,職業素質高”實現了與用人單位的“零距離”對接。
“《大客車維修專門技術》,總課時120小時,任課教師李惠民,上課地點二教104室,周次暫定8~20周,上課時間周六下午(2:00~6:00)……另注:公司課程安排有《企業文化》、《溝通技巧》、《生產工藝流程》課程由公司講解。”這是“宇通大專班課程安排(第二屆)”的內容。據該院汽車工程系黨總支書記劉志忠介紹,“這是學院與鄭州宇通客車公司合作開設的‘訂單班’所制定的部分教學計劃,訂單班的42名學生來自全院4個不同的專業”。
據悉,“訂單教學班”一般是從二年級下半學期學生基本上學完基礎課后開始的,企業來學院進行宣講和介紹企業發展情況,學生可以自由選擇,經過企業筆試和面試后擇優錄用組成“訂單教學班”,課程安排和教學計劃由學院與企業共同研究制定。按照教學計劃,學生將定期到企業參觀學習,在經過“帶薪頂崗實習”后到該企業就業。服裝工程系黨總支書記馮旭敏說,由于這種教學方式很受企業歡迎,為能搶到更多優秀的學生進行培養,有的企業甚至從新生中進行選拔,組建“訂單教學班”,并通過加大培養投入來獲得更高素質的“準員工”。
陳偉民解釋:“訂單式培養”模式其實就是按照企業對人才素質、規格和技能標準的要求,由院企雙方共同開發具有較強針對性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使專業知識、企業文化、專門技能有機融合,共同完成人才培養任務,學生畢業后直接進入用人單位工作。其特征是:校企雙方簽訂用人及人才培養協議;雙方共同制訂人才培養計劃;利用雙方的教育資源共同實施人才培養;企業參與人才質量評估;企業按照協議約定落實學生就業。
據了解,邢臺職業技術學院目前已經與河北汽貿(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鄭州宇通客車公司、北京英超(國際)服飾公司等近20余家企業聯合開辦了“訂單教學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