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高校動態 > 高校師生關系漸行漸遠 被指淪為利益金錢關系

        高校師生關系漸行漸遠 被指淪為利益金錢關系

        ——
        作者: 時間:2007-11-16 來源: 收藏

        資料圖片:孟二冬老師與學生們在一起 

         一學期結束了,學生還沒找到教室

            新學期開始的時候,蘭州某高校的徐老師在他的第一節選修課上鄭重地寫下了上課的時間、地點,本學期的作業以及他的電子郵箱。

            徐老師在該校屬于“人氣指數”很高的老師,其選修課是全校選修課中選修人數最多的。盡管如此,在期末考試時,仍有不少學生打電話過來,詢問上課教室和作業題目等。雖然也清楚那些學生只是來“拿”學分的,可徐老師還是忍不住要問:“我的學生啊,你們這樣做的時候想沒想過老師會怎么想?”

            徐老師經常為此很困惑:真不知道現在的課該怎么上,難道僅僅是老師沒有吸引力?

            不僅選修課老師有困惑,一位從事多年教育工作,經驗豐富的專業課老師也很無奈。一次課畢,這位老師向徐老師訴苦:我要崩潰了,現在的學生不知怎么回事,你講到精彩處,他們沒有任何表情;你講得不精彩,他們也沒有任何反應。

            面對學生的麻木,這位資深的老師無奈地感慨:“我受不了了!”

            老師困惑,學生迷茫。一名大學生網友在網上發帖:我們是怎么了?我們這一代大學生怎么了?有誰可以給我們答案,給我們一個信仰,給我們一個好好努力的理由,一腔熱血?

          我不敢奢望學生舉手回答問題

            “誰來回答這個問題?”西北師大的石老師環顧四周,原本嘈雜的教室頓時鴉雀無聲。在將近一分鐘的沉默之后,石老師不得不放棄了提問。他說,我不敢奢望同學們舉手回答問題。

         
            有許多老師都遭受過這樣尷尬的冷場,長此以往,老師們也逐漸放棄了課堂提問,即使有需要跟學生交流的話題,也是按照名單隨機提問了。

            “提問的事情倒不難,最難的就是課堂討論”,李老師組織課堂討論,經受過學生幾次“軟抵抗”:幾十張年輕可愛的臉瞅著你,就是一言不發。

            “你們是幼兒園的小朋友,是不是我一人發一粒糖才會開口?”李老師不得不以幽默化解,本想要活躍課堂,下面的學生卻對老師的良苦用心一點反應都沒有。

            在某報社供職的小馬,覺得現在師生關系和以前有著天壤之別。他分析,現在的學生接觸社會的途徑多,誘惑也多。不像以前,學生和老師的關系就像朋友一樣,成天圍在一起討論問題,課堂討論不完,在路上繼續討論。學生組織活動,邀請老師參加,打打鬧鬧,親密無間。

            面對師生關系的微妙變化,蘭州商學院的一位老師感覺很無奈,“現在的老師,要評職稱,要做課題,壓力很大”,他坦言自己做班主任4年,沒有參加過一次班級組織的活動。加上擴招后學生多了,平時老師就更沒有足夠的時間與學生交流了。

            師生之間,僅是利益與金錢關系?

            “手里拿著手機,耳朵里塞著耳機,大家在討論網游升到了多少級,老師在上面講他的,我在下面做我的。”

            大二學生陳旭彪這樣描述他周圍同學和老師的關系:彼此互不干涉。只要你不在課堂里做太出格的事情,不影響老師正常的講課,即使不去聽課,老師也不會管。

            有學生戲稱,現在的課可分為“選逃課”和“必逃課”,而課堂現在是上課的各忙各事,逃課的理由萬千。

            “別說是選修課,就是必修課,有幾個學生是完全根據自己的意愿學習呢,還不是為了撈幾個學分?”北京大學的費李德沐說。

            “有的老師只是在照本宣科,聽那樣的課實在是一種折磨”。即將畢業的任明說起他上的一堂課,課堂上他開始看小說,看之前,黑板上是5個字,看了小說睡了一覺之后,他發現黑板上還是5個字。用他的話形容,老師講課味同嚼蠟,學生聽課呆若木雞。

            學生陳旭彪感覺,是金錢讓人心變冷,欲望沸騰,把純潔的師生關系變成了赤裸裸的利益與金錢關系。結果就是:“一個學期結束了,你完成了你的任務,我拿到了我的學分,一筆生意做完了,各有所獲,兩不耽擱”。

            學生沒有敬畏感,老師沒有神圣感

            “教育成為賺錢的機器,這使得教育的性質和教育心理發生變化,這種變化是可怕的。”長期關注大學生青年群體問題的西北師范大學教師徐兆壽分析說,學生們覺得自己是花錢換取知識,就會向學校和教師提出服務的要求。這種交易性質思想使得傳統的“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師道觀念受到沖擊,師生關系日漸冷漠。

            傳道、授業、解惑,這本來是老師的基本職責。但現在,能做到這一點的老師實在是太少了。徐兆壽也感慨現在高校中有95%的教師只是在授業,而對于傳統師道的“傳道”和“解惑”則很少過問。自從馬家爵事件之后,時有學生報復老師的惡性事件發生,作為教師,他明顯地感覺到老師都“沒有勇氣去管學生了”。

            老師不認識學生,學生不認識老師,師生之情的缺失,使得學生對老師缺乏必要的信任尊重,沒有敬畏感,老師也因此對職業沒有神圣感,造成惡性循環。

            師生關系變淡,不僅僅只是課堂氣氛疲軟,師生交流減少,學生價值多元化,興趣被網絡分流也是一個重要方面。

            徐兆壽認為高校不能盲目跟風,僅僅從實用主義角度考慮教育,而是要從素質教育的本體抓起,重視學生價值觀的培養,讓學生真正學到有用的知識和“無用之大用”的思想。



        關鍵詞: 高校師生關系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乐市| 谷城县| 隆安县| 安福县| 浏阳市| 尼玛县| 聊城市| 安西县| 泽库县| 丹棱县| 台南县| 开原市| 漾濞| 个旧市| 南充市| 丰县| 外汇| 汉寿县| 西安市| 盐亭县| 曲麻莱县| 大港区| 射阳县| 泰顺县| 崇仁县| 长葛市| 龙陵县| 荣成市| 贵州省| 迁安市| 双江| 舞阳县| 蓬安县| 繁昌县| 成都市| 隆林| 南通市| 东乌珠穆沁旗| 通海县| 拉孜县| 辉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