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學習方法與實踐 > 后3G時代的LTE技術介紹

        后3G時代的LTE技術介紹

        ——
        作者: 時間:2007-11-07 來源:中國聯通網站 收藏
            介紹了下一代網絡(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的背景和發展狀況。 

            分析了的技術特征,闡述了網絡結構與核心技術,并通過與WiFi(WirelessFidelity)及Wimax(World wide Inter 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的各項性能作比較,著重分析了LTE的技術優勢。最后,指出了LTE在個人通信市場所面臨的應用前景與挑戰。

          1、引言

          隨著個人通信技術在20多年中不斷發展成熟,人們在生活中對通信的依賴越來越強,目前,全球的移動語音用戶已超過了18億[1]。同時,眾多的使用者也對個人通信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通信設備的微型化、低功耗、高帶寬、快速接入和多媒體化。而最關鍵的是能被廣大用戶負擔得起的廉價終端設備和網絡服務。

          雖然網絡的性能已經得到了較大的提高,但由于IPR的制約,應對市場的挑戰和滿足用戶需求等領域還是有很多局限性。同時,昂貴的授權費用也制約了技術的發展,因而受到了技術簡單、價格低廉的WiFi和Wimax的強烈挑戰。用戶的需求和市場的挑  
        戰迫切需要傳輸速率更快、時延更短、頻帶更寬以及運營成本更少的網絡誕生。

          2、LTE項目內容介紹

          LTE項目是的演進,它改進并增強了3G的空中接入技術,采用OFDM和MIMO作為其無線網絡演進的唯一標準。在20MHz頻譜帶寬下能夠提供下行100Mbit/s與上行50Mbit/s的峰值速率。改善了小區邊緣用戶的性能,提高小區容量和降低系統延遲。

          2.1 LTE的主要技術特征

          3GPP從“系統性能要求”、“網絡的部署場景”、“網絡架構”、“業務支持能力”等方面對LTE進行了詳細的描述。與3G相比,LTE具有如下技術特征[2][3]:

          (1)通信速率有了提高,下行峰值速率為100Mbps、上行為50Mbps。

         ?。?)提高了頻譜效率,下行鏈路5(bit/s)/Hz,(3--4倍于R6 HSDPA);上行鏈路2.5(bit/s)/Hz,是R6 HSU-PA2--3倍。

         ?。?)以分組域業務為主要目標,系統在整體架構上將基于分組交換。

          (4)QoS保證,通過系統設計和嚴格的QoS機制,保證實時業務(如VoIP)的服務質量。

          (5)系統部署靈活,能夠支持1.25MHz-20MHz間的多種系統帶寬,并支持“paired”和“unpaired”的頻譜分配。保證了將來在系統部署上的靈活性。

         ?。?)降低無線網絡時延:子幀長度0.5ms和0.675ms,解決了向下兼容的問題并降低了網絡時延,時延可達U-plan<5ms,C-plan<100ms。

         ?。?)增加了小區邊界比特速率,在保持目前基站位置不變的情況下增加小區邊界比特速率。如MBMS(多媒體廣播和組播業務)在小區邊界可提供1bit/s/Hz的數據速率。

         ?。?)強調向下兼容,支持已有的3G系統和非3GPP規范系統的協同運作。

          與3G相比,LTE更具技術優勢,具體體現在:高數據速率、分組傳送、延遲降低、廣域覆蓋和向下兼容。

          2.2 LTE的網絡結構和核心技術

          3GPP對LTE項目的工作大體分為兩個時間段:2005年3月到2006年6月為SI(Study Item)階段,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2006年6月到2007年6月為WI(Work Item)階段,完成核心技術的規范工作。在2007年中期完成LTE相關標準制定(3GPP R7),在2008年或2009年推出商用產品。就目前的進展來看,發展比計劃滯后了大概3個月[1],但經過3GPP組織的努力,LTE的系統框架大部分已經完成。

          2.2.1 LTE網絡結構和空中接口協議

          LTE采用由Node B構成的單層結構,這種結構有利于簡化網絡和減小延遲,實現了低時延,低復雜度和低成本的要求。與傳統的3GPP接入網相比,LTE減少了RNC節點。名義上LTE是對3G的演進,但事實上它對3GPP的整個體系架構作了革命性的變革,逐步趨近于典型的IP寬帶網結構。

          3GPP初步確定LTE的架構如圖1所示,也叫演進型UTRAN結構(E-UTRAN)[3]。接入網主要由演進型Node B(eNB)和接入網關(aGW)兩部分構成。aGW是一個邊界節點,若將其視為核心網的一部分,則接入網主要由eNB一層構成。eNB不僅具有原來Node B的功能外,還能完成原來RNC的大部分功能,包括物理層、MAC層、RRC、調度、接入控制、承載控制、接入移動性管理和Inter-cellRRM 等。Node B和Node B之間將采用網格(Mesh)方式直接互連,這也是對原有UTRAN結構的重大修改。



        圖1  LTE網絡結構與協議結構 

               引入一個RRM Server進行集中式管理(圖中結構1),還是采用完全分散的管理結構(圖中結構2)來解決小區間干擾協調、負載控制等功能,目前還未確定[3]。另外,在空中接入技術方面,LTE的信道數量將比WCDMA系統有所減少。并取消了專用信道,不再保留廣播媒體控制層和UTRAN的公共業務信道,減少了MAC層的實體類型。

          2.2.2 LTE核心技術

          LTE不僅通過簡化結構,還采用以下幾個關鍵技術來實現其優異性能。

         ?。?)傳輸技術與多址技術:3GPP選擇了大多數公司支持的方案,即下行OFDM,上行SC-FDMA。大多數公司支持采用“頻域”方法來生成上行SC-FD-MA信號。這種技術是在OFDM的IFFT調制之前對信號進行DFT擴展,這樣系統發射的是時域信號,從而可以避免OFDM系統發送頻域信號帶來的PAPR問題[4]。

         ?。?)宏分集:由于存在難以解決的“同步問題”,LTE對單播(uni-CAst)業務不采用下行宏分集。至于對頻率要求稍低的多小區廣播業務,可采用較大的循環前綴(CP)來解決小區之間的同步問題??紤]到實現網絡結構“扁平  
        化”、“分散化”,LTE不采用上行宏分集技術[4]。

         ?。?)調制與編碼:LTE下行主要采用OPSK、16QAM、64QAM三種調制方式。上行主要采用位移BPSK、OPSK、8PSK和16QAM。信道編碼LTE主要考慮Turbo碼,但若能獲得明顯的增益,也將考慮其他編碼方式,如LDPC碼。

         ?。?)多天線技術:MIMO技術是LTE最核心的技術,它是提高傳輸率的主要手段,LTE系統將設計可以適應宏小區、微小區、熱點等各種環境的MIMO技術。LTE已確定MIMO天線個數的基本配置是下行2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柏乡县| 调兵山市| 郓城县| 龙胜| 桐梓县| 苍山县| 久治县| 通山县| 扬州市| 瓮安县| 牡丹江市| 新河县| 东宁县| 舟山市| 赤壁市| 昆明市| 会理县| 内江市| 沅陵县| 武穴市| 靖江市| 密云县| 白玉县| 慈溪市| 贡山| 开封市| 天峻县| 高安市| 横山县| 商水县| 顺义区| 宁国市| 昭通市| 于田县| 双城市| 洛阳市| 淅川县| 青神县| 新丰县| 凯里市| 香格里拉县|